诗人的丽江

标签:
丽江旅游野导游艳遇班达网店奋斗诗人 |
小凤说,他是个诗人。和多数诗人一样,失落而又神经质。他不让我和他谈论诗,因为这会让他头疼。但他又会和我谈论起他的诗,比如,他很引以为傲的那句“我是一只小鸟,一只很小很小的鸟”。他给我分析:这两句话是重复的,既然已经说是“小鸟”了,那何必再加那句“很小很小”呢?但这就是诗。
我敷衍说:“是的,这就是诗。”
诗人来丽江的时候,丽江的天气就好像诗人的心情一样:细雨蒙蒙,阴沉阴沉的。
诗人爱上了一个丫头,但事与愿违,隔日丫头便得嫁做他人妇。诗人匆匆赶来见丫头最后一面,见过了,便直奔丽江而来。他说:他要在丽江寻找一份艳遇,为了丫头。
我是个凡人,猜不出诗人的心思,只道是希望他能在丽江放下他心中的石头。
但诗人说,他后悔来丽江了,因为这不是他想象中的丽江。
我好奇:“那你想象中的丽江是什么样子?”
他说:“我以为丽江是个哀愁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是个哭丧着脸的。但事实上,只有我才哭丧着脸,他们每个人都很高兴,每个人脸上都是笑着的,他们太假了,有什么好笑的呢?”
我无语,只是带着他静静地穿过一条又一条的青石巷子。
雨,细细地下着,冷冷的,只叫人禁不住的哆嗦。石板路在这样的雨天里显得格外地滑腻,微微地,泛着那似有若无的青色光影,上面的水迹甚至能映出我那把鲜红色的蕾丝花伞。远比油画中的梅雨乌镇,雨中的丽江古城更是那番的柔情,那番的细腻,那番的耐人寻味。
看着石板间的涓涓细流,小心地从这一块青石板跳上那一块花岗岩,转头告诉身后的诗人关于古城中引河水冲刷石板路的历史。
诗人不信,硬说这些花岗岩石板是水泥混着些各色石头筑成的,不然一块石头上不会有这么多的质地,更不会出现诸如“下水”、“电”、“光缆”之类的字样。
诗人说:他讨厌丽江那满大街的柳树,就像一个披头散发的怨妇。
他还不喜欢丽江那些铺子、客栈的名字,比如“我在丽江等你”,他觉得那简直就是俗不可耐。
也总算碰到有他喜欢的。
这是个小酒吧,小得连店名都没有,二十平米不到的店内只摆得下四张桌子。破烂的木门上插着两根狗尾巴草,上面挂着一张巴掌大的纸,纸上是用铅笔写的一句话:连狗尾巴草都能代表我对你的爱。
看见这句话,诗人就像遇到知音般激动,说:“原来丽江还真的是很艺术。”
后来,他把这句话告诉了他住着的客栈老板,老板轻蔑地说:“那都是些伪艺术家!”没想,诗人更是激动,自说自话:“我喜欢这个词:伪艺术家……”索性也自称为“伪诗人”。
诗人一直想着艳遇,来丽江的头一天就独自去了那间樱花屋。在那里,叫了三瓶雪花,傻呵呵地等着与“艳遇”不期而遇。结果,不甚酒力,三瓶雪花就让他在玉河边吐了个人仰马翻。
第二天,他还是想去寻找艳遇,却又偏偏想拉上我。我告诉他:“你要实在想,我可以跟你去,不过我不会和你坐同一张桌子。还有,别弄得跟个穷酸秀才一样!”
最后,我们还是七转八转地进了巷子中那家叫班达的小酒吧。店主热情地招呼我们一块烤火,是个帅气的年轻小伙,黑黑的,十足的阳光味道。小妹也很漂亮,装着件宽大的白色外套,头发高高地束起成髻,脸上却不见化妆,她在给我热牛奶的过程中,拇指与中指间始终就离不了那缕不羁的轻烟。店主和同样年轻帅气的朋友们嘶哑地唱着崔健的老歌,酒客中有人背来一个手鼓,轻轻和着节奏。连空气都是那种温情。
诗人走了,再遇着他的时候是在他的QQ空间里。里面原先那些充斥着多愁和善感的诗全都被删的一干二净,只留得那一句:连狗尾巴草都能代表我对你的爱——丽江的伪艺术家。
丽江的大东小西又有新品了,还不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