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教学主张
(2016-05-12 19:52:31)
标签:
教学主张教学反思教学案例 |
说说我的教学主张
五月六日,说起来应该是第二次参加自主成长团队的交流活动。这一次学校邀请了江苏师范大学的两位资深教授走进自主成长团队,很高兴能够和教授们在一起针对自己的教学主张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说到教学主张,真的是让我很认真地回忆、反思了自己的音乐课。音乐学科历来是被忽视的学科,尽管2015年九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份“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对美育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其实在此之前从2007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强调了“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以育人为宗旨,坚持先进文化导向,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08年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 再次强调“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2015年五月份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由此不难看出国家是非常重视艺术教育的。但有些事情真的不是重视了就能做好的,回头想想这十几年的课程改革,虽然有进步的地方,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只是一些华而不实的音乐课,这些音乐课不是在给学生上课,而是上给听课老师们的,这是我一直排斥反对的。没想到交流会上听到陈雯雯老师在谈到她的教学主张时,哦!原来语文学科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啊。
音乐课究竟该是什么样子?或者说我心目中的音乐课是什么样子?回顾几十年的教学生活,一路走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幅学生们被音乐所打动,尽情歌唱的场景和画面。记得在《雪绒花》一课中,给学生介绍了这首歌曲在电影《音乐之声》中几次出现时不同的情感表达,最后这首歌再次出现时—逃离之夜(由于上校不愿意为纳粹服务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面对台下的德国纳粹兵,满含深情地再次唱响《雪绒花》)时的情景,歌声充满了对自己祖国的赞美和不舍,催人泪下,学生和我在歌声中都被感动了,这样的课堂不就是我向往的课堂吗?欣赏完电影片段,有个学生提议想要学习英文原唱,下面的学生一说即应,在大家的要求下,回到家我把英文对着磁带一句句填到谱里,学生们跟着钢琴整整唱了一节课还意犹未尽,Edelweiss, Edelweiss即刻在耳边回响: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
Edelweiss, Edelweiss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
edelweiss, edelweiss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旋律简单优美。十八年前,电脑都还没普及,当时的学生很容易满足,觉得自己会唱一首英文歌,都开心的不得了,下了课走出教室还在唱,这样的课堂不就是孩子们喜爱的课堂吗?孩子们喜爱的课堂就是我应该追求的呀。
学习《音乐中的情感》一课,分别欣赏了四首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有门德尔松的《春之歌》福斯特的《故乡的亲人》还有《拉德斯基进行曲》和《春节序曲》。在那个年代少先队员们进行的雏鹰手拉手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当欣赏《故乡的亲人》时,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思念的情感,我说你们都和山区里“手拉手”小朋友写过信,想不想那些手拉手小伙伴们?闭上眼睛跟着音乐想一想他们的模样,随着音乐弥漫开来,很多学生的眼眶湿润了……记得那年在鼓楼小学上完这节课,下课时有的学生竟然让我给他签名,可能就是这样让我感动的课才使我越来越喜欢音乐教育。当这样一幅幅生动的回忆从脑中闪现时,我觉得音乐课的首要任务就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用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润泽学生日益苍白的心灵。
思来想去,感觉用非常凝炼的关键词来表达自己的教学主张,难度真的是很大呀。经过一番斟酌最后用“以情养德”抑或是“以情育人”来说出我的教学主张。小伙伴们认为我这个说法有点大而化之,缺少学科特质,其实自己也觉得这个词太空泛了,但是也没有更好的表达 。江苏师范大学的教授们给出了建议:教学主张就是理性的教学追求。首先它一定是有根基的,从职业生活中、课堂教学中得来。其次它必须立得住,有理论支撑的。然后它要能看得见,能在老师的课堂行为中看到,能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它的路径有三条:一、一定要指向学科的本质,这一点倒是和我想的一致。二、指向教学风格。三、指向教育诉求。教学主张一定是形成教学风格的依据。
好!按照这个思路再反思,再斟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