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峪水库位于渭南县桥南镇赤水河上游箭峪口村南300米处的箭峪峡谷中,1969年始建。控制流域面积31.1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138万立方米。
1970年11月29日设计任务书经渭南地区批准,由渭南县水工队1971年5月设计。坝址区基岩主要为太古界花岗片麻岩二支母石英片岩,黑云母片麻岩和燕山期花岗岩,构造较简单。设计坝高65.8米,土石方量186.4万立方米,投劳392万个工日,投资280.4万元。1972年6月经三管局批复坝高降低10米,投资280万元。1973年12月19日经黄委检查组现场决定,溢洪道等级为三级,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178立方米每秒,按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309立方米每秒。大坝为大反滤体土坝,高58.6米,总库容316.4万立方米,其中:死库容1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65万立方米,滞洪库容39.4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88万亩。输水洞置于大坝左端山体中,泄洪洞置于大坝右端山体中。需完成土石方165.4万立方米,投劳力329.5万个工日,投资393.3万元。大坝按四级建筑物设计,坝高58.6米,坝顶高程849.97米,坝顶长196米,坝顶宽5米,最大坝底宽331.3米,坝体迎水坡坡比自下而上为1:2.5、1:3.55、1:1.40,背水坡坡比自下而上为1:1.75、1:2.0、1:1.25、1:1.5。坝基作一道黏土截渗墙防渗。
放水洞位于大坝左侧山体中,为石洞,洞长292米,横断面为2米×2米城门洞式,进口洞底高程812.97米,出口洞底高程802.05米,放水形式为竖井中安平面钢闸门,井深46.2米,井台高程849.97米,安装平面钢闸门两扇,配手、电两用启闭机2台,闸孔最大泄量6.5立方米每秒。
溢洪洞位于大坝右侧,建筑物等级为三级。采用侧堰进水明流隧洞泄流形式,进水堰为长34米的实用断面堰,堰顶高程846.77米,出口以挑流鼻坎消能。泄洪隧洞长334.6米,其断面5.4米×7.1米~5.4米×5米,最大泄洪流量278立方米每秒。
渭南崇宁区1969年11月初成立了箭峪水库指挥部,负责工程施工筹备工作。11月29日渭南地区决定箭峪水库由渭、华两县合修,成立了渭华箭峪水库联合指挥部,12月3日破土动工。渭南投劳4200人,华县投劳3500人。至1972年10月底相继凿通放水洞、完成结槽开挖回填,12月底大坝合拢。共完成土石方24.08万立方米,投劳83.12万工日。
1972年11月渭南地区决定撤销渭华箭峪水库联合指挥部,由渭南一县投劳修建,库成运用后按4(渭南)比1(华县)比例分水。渭南县箭峪水库工程指挥部组织桥南、崇宁、线王、丰原、河西与花园6个公社劳力,进行施工。
1975年8月大坝建成。1978年6月完成隧洞扩底和进出口钢筋混凝土衬砌,1976年2月完成扩项及拱顶锚喷。
1979年底水库枢纽工程全部竣工,共完成土石方181万立方米,用劳力354.34万工日,国家投资508.74万元,灌溉面积1.67万亩。
1984年11月经三管局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验收,该工程被评为合格工程,同意交付使用。
本文来源于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编、2007年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陕西省三门峡库区志》“第五章
防洪工程
第五节
配套工程
”的“箭峪水库”部分,“阳郭史苑”文字保持原貌,谨致谢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