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郭史苑:方志大家——姜继业
(2010-02-10 20:09:38)
标签:
杂谈 |
姜继业,又名姜子扬,1939年生,阳郭镇东姜村人,渭南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审,中共党员。
姜继业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榆林中学、以及渭南东原之崇凝中学任教,后从事专业地方志及文艺创作工作。
姜继业从1956年起发表文学作品,在《延河》文学杂志1956年10月号发表小说《李二婶》等。
姜继业发表的小说有《收割的时修》、《白头老与李云香》、《北山诗话》、《沙漠里的明珠》、《护林员》、《女石匠》等。
姜继业著有长篇小说《骨肉之间》、《文革传奇》、《聊斋类译导读》、剧本《雾锁云阳》等。
姜继业发表的报告文学(合作)有《太阳照进白灵宫》、《留学取经》、《我们的农技校》。
姜继业发表的诗词有《柳哨》(长诗)、《窗花》、《老鸟》等数十篇。其中小说《朝霞灿烂处》入词、《喜迁莺•赞富帮贫》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等奖。
2000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姜子扬的24万字长篇小说《那年那月》,2002年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社、华夏当代国际文化研究院举办)上,《那年那月》中的部分选段获全国作品评比(小说)类作品一等奖。
姜继业参加方志编写后,副主编的书有《渭南县志》(渭南县志编纂委员会,渭南县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渭南地区志》(渭南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渭南地区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均获全国优秀志书一等奖,《渭南县志》还获1978—1987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和陕西省优秀图书二等奖。做为副主编编辑了《古今名人咏渭南》(渭南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古今名人咏渭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
姜继业发表地方志文章30余篇,其中《方志文体说》获陕西省优秀方志论文三等奖。
地方志是中国历代作家、诗人创作的重要取材园地。地方志拓宽了文学的题材领域,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容,促进了文学繁荣。李白、李贺等著名诗人也广泛利用地方志中的素材进行创作,李白诗《蜀道难》中的名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就是取材于《华阳国志·蜀志》。
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创作《白鹿原)时,就对地方史志资料多所参考、借鉴,从“几个县几尺高的志、史中,他共抄、摘了30多万字的资料”。姜继业在“从《白鹿原》看地方志”一文中深有感触地写道:“阅读过小说《白鹿原)以后,从其内容上可以看出来,作者陈忠实同志在创作它的过程中,翻阅过一些地方志,深人研究过并且采用了其中不少资料。不惟如此,这部小说中还塑造了民国时期志人的形象,描写了当时修志的完整过程,读后使人对地方志的功用及一系列有关问题,有了明晰的生动的领悟。”凡此种种足以说明地方志作为作家、诗人的取材地之一是极其重要的(姜子扬.从《白鹿原》看地方志.《河北地方志》1995年第1期第39页)
姜继业在《志书总体结构八议》(载于《方志研究》1987年第6期)一文中提出:(1)门类齐全;(2)顺序合理;(3)并列相当;(4)领属得当;(5)重点突出;(6)特色鲜明;(7)总体协调;(8)结构匀称(苑广才.新方志学学术观点辑览.《上海志鉴》1988年第一期),收到志书编写工作者的重视。
关于志书的行文,《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中规定,要“行文严谨朴实,简洁流畅”。严谨,指符合逻辑;流畅,指合乎语法。姜继业阐述到关于志书行文的朴实、简洁,要做到朴实,必须顺时序、去修饰、绝夸张、排模糊,要做到简洁,必须摒套语、弃说明、除心理、割去赘疣、叙而不论、不作抒情(姜继业.谈志文的朴实与简洁.《中国地方志》2009年 第05期)。姜继业从而呼吁“志书中变相地为生人立传”必须摈除(《河北地方志》2000年第 02期)。
姜继业始终强调方志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一部厚敦敦的《晋中地区志》在手,未及通读,《附录杂记》中的《日军暴行》就吸引了视觉。这部分写得非常成功,它催人泪下,激人愤慨,使人油然产生报国热情,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杨树民,姜继业.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晋中地区志·日军暴行》读后.沧桑.1997年 06期)。
志书对史实的记述,牵涉到当事人的功过是非。资料真实,记述准确,会产生预期的效果。资料失实,记述失当,则会产生不良后果,甚至会引来聚讼纷纭。光绪年间清朝名士樊增祥的著作《樊山判牍》中,收录了判、禀、禀词、呈词、恳词、控词、息词、诉词、说单、报呈等四百十五件。姜继业介绍的一桩讼案,就是这样发生的。它记载在樊增祥所著的《樊山判牍》(续编)之中(志坛讼案一桩《陕西史志》2005年第1期53-54页)。
姜继业曾指出1999年版《辞海》附录部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表》(普及本第5948页)中,陕西省“渭南市”下的县级行政区划名称的一处疏漏(姜子扬.1999年版《辞海》的一处疏漏.陕西史志.2005年第2期53页)。
在中国的文坛掌故里,自居易谒顾况的故事多处记载,广为人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但由于记载的文字不确,经不住考究,使人虽则乐道,却心存疑窦,甚而怀疑起它的真实性来,姜继业为此进行详尽的考订(姜子扬.白居易谒顾况事的传闻与考订.陕西史志.2001年第1期56-58页)。
姜继业不知参加了多少志书终审审稿会议,“老树开花倍嫣红——评校注本《合阳县全志》”(《河北地方志》2003年第2期),“参加《延安地区志》稿终审会感怀”(《中州今古》2002年02期),可以可见一斑。
全巧民扮演《虎口缘》中的贾莲香,深得观众赞赏。1983年在渭南再次演出这出戏,又一次得到了满场的喝采。姜继业撰文发表剧评——《妙处与贵处》(陕西戏剧,1983年 05期)。
姜继业已过古稀,宝刀不老,仍积极在为渭南方志编撰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