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雨润校园如此美.(组图)

标签:
旅游文化图片乌蒙流浪者教育 |
分类: 远足:我的摄影路.游记图片 |
雨后.雨润校园如此美.(组图1)
雨后.雨润校园如此美.(组图2)
雨后.雨润校园如此美.(组图3)
雨后.雨润校园如此美.(组图4)
雨后.雨润校园如此美.(组图5)
雨后.雨润校园如此美.(组图6)
雨后.雨润校园如此美.(组图7)
雨后.雨润校园如此美.(组图8)
雨后.雨润校园如此美.(组图9)
雨后.雨润校园如此美.(组图10)
雨后.雨润校园如此美.(组图11)
雨后.雨润校园如此美.(组图12)
雨后.雨润校园如此美.(组图13)
3
还是那句话,教书是个良心活,只要我们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何人,我们都可挺直脊梁做老师。
每一项职业,只要于社会有益,都应当获得尊重,每一个群体,只要于社会无害,都有自己的尊严。
3
而这份喧嚣与浮华,躁动与不安给教育带来沉重的负担,当我们再谈论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生信仰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幼稚,荒唐可笑,但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正是这些。
教育,不仅仅要传递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传递给学生快乐和善良的东西。
我们必须去追寻那份渐行渐远的善良和快乐,这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
4:
还是要说说我们学校那些平凡的,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我们学校是所老学校,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学校与学校之间老师极少流动,所以老学校的老师越来越老,病痛缠身,经验有余而活力不足。而新学校的老师则非常年轻,充满活力而经验稍缺。
有一次,学校的一位地理老师因病不能上班,另一位地理老师给他代课,一个年级十个班,只有两个地理老师,这意味着,代课的地理老师每个要上十个班的地理课,我当时就想,把同一堂课重复讲十遍,即便不累死,估计也得恶心死。
而这仅仅是老师和学校面临的困境的一个侧面。老师的职业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旦某位老师生病,就得其他老师代课,超负荷工作,结果又很容易累病累趴下,形成可怕的病痛循环。因此有些老师生病了,既不想耽误学生,也不想给别的老师造成负担,只好咬牙坚持着,有老师刚在医院输完液体,随即回到课堂,甚至刚做完手术尚未完全恢复之前就回到课堂。
……
当然,或许不必为此唱赞歌,因为老师的出发点原本就非常简单,为了学生,的确有许多老师付出了太多,这或许就是职业本能,或者叫职业良知。
这样的老师们,完全可以挺直脊梁。
教书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去年学校几位老教师退休的时候,我在朋友圈感慨了一番:教书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很多老师,他们一生或许只坚守一所学校,她们每天早出晚归,在学校呆的时间可能超过12个小时,他们陪伴别人的孩子或许多过陪伴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别人孩子的耐心程度或许超过了对自己的孩子,他们或许会为了转化一个后进生而耗尽无数精力和心血。他们把把一生中最精彩的时光都抛洒在三尺讲台,当他们退休的时候,或许已经疲惫不堪,甚至已经病痛缠身。所以,请为老师们准备一个隆重的退休仪式,让他们离开学校的时候,能感到学校的温度,感受到学生的温暖。
没错,教师已经成为一项极具风险的职业,以前你不相信,现在你得信。
很多家长会对老师说,老师啊,你帮帮我吧,我真管不住孩子了,说什么他死活不听。好吧,让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家长管理一个孩子都如此不容易,那么一位老师尤其是一位班主任老师要管理几十个孩子,真有不容易。
多理解老师,支持老师,少指责老师,埋怨老师。
5
教师的困难很多,教师的困惑也很多,
三尺讲台虽然狭窄,但教师带领着无数孩子从三尺讲台走向广阔空间。教师,应当有自己的性格,棱角,观点和主见,各具特色,百花齐放,才成构成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教育。但遗憾的是,我们给教师设置了太多的条条框框,试图把教师打造成同一模式,在接连不断的教材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冲击下,在越来越多的专家的引领下,老师们今天学这,明天学那,如何教书,专家说了算,老师如同没头的苍蝇,四处乱撞。
模仿了很多,失去了自我。
其实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尊重专家,因为有些专家有真才实学,但我们不能盲从于专家,因为有些专家离开教学第一线太久了,并不真正了解学生,了解教育第一线的情况。
现在流行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讲得越少越好,学生讲得越多越妙,这些都成为评价课堂的标准。没错,教与学方式要转变,但如果依此完全彻底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与学方式转变搞得象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一样,甚至搞成政绩工程,那么这不是改革,而是折腾。
不同的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才是实事求是。有些课,老师可以一句话不讲,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果。有些课,老师可以讲一节课,娓娓道来,学生静心聆听,也未尝不可。现在过度强调老师少讲不讲,有的老师甚至看到专家和领导来了就不敢再讲话了,等领导和专家走之后才敢继续讲,想想,这有多可怕?
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老师亦要保持自我,选择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千万不要被专家牵着鼻子走。
并非对专家不敬,的确,有些专家离开教学第一线真的太久了,现在,教学环境,学生状况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在这一点上,一线老师对教育的认识远比专家更清醒。
所以当领导和专家不断强调一线老师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建议专家和部分领导走进基层学校,走进班级,多聆听一线老师的声音,最好能亲自任教一个班级,这样才不致于与教育的真实情况脱节。
6 说了这么多,教育似乎太沉重了。
一次和一位学校班工干部闲聊的时候,他觉得太累了,原因是每天都要接收到上级主管部门传来的文件,材料,会议和各种各样的通知几十份,有些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说,该认真的千万不要马虎,该马虎的千万不要较真。
教书累,地位看似也不高,所以有很多人问我了,当年为什么要放弃机关的高薪厚禄以及看上去相当不错仕途,回到学校当教师。
我相信,再过去十年,也还会有人会问我这个问题,会问我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27岁那年,一不小心被破格提拔最年轻的处级干部,我有时也会想,如果当年不离开,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现在应当在什么位置,应当领着多少俸禄,过得应当有多滋润,或许还有别人所说的尊严。
但其实,很多事情远没有想象那样复杂,无论是公务员,还时老师,都仅仅是一种职业,选择,也仅仅是源于本心。任何一种职业,只要尽力尽力,尽职尽责,则必有收获。
教师和公务员有时会花太多的时候去想对方的好,自己的累。比如说寒暑假的时候,公务员(当然还有很多人)会羡慕老师的好,有假期,还发工资,却并不知道这是老师平日过度 耗累积的假期。而到上班的时候,教师又往往会羡慕公务员,觉得他们上班轻松,一杯茶水一张报,一天就过去了。其实真不是这样,我在机关呆过,在学校呆过,只要真的脚踏实地做实事,哪种职业都不轻松,都需要付出。
当然,从一个整体而言,教师的确要比公务员压力更大,更累一些。
毕竟在这个年代,我们能看到很多教师进入公务员队伍,鲜见公务员进入教师队伍。有人问我. 有人问我,你认为教育的希望在哪里?我说,当越来越多的人真正羡慕教书这个职业并愿意真心实意投入这个职业的时候,教育,就会有希望。
现在看来,希望之路还比较遥远。
前一篇:心静方有好教育
后一篇:雨润荷塘.赏荷听雨(原创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