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被论文绑架
标签:
教育时评杂谈四川大学周鼎乌蒙流浪者 |
分类: 笔锋:世间万物无所不谈 |
这种近乎悲壮的告别让我们感伤,也让我们深思,我对大学关于教师评价,职称评定不了解不熟悉,所以不敢就此话题说得太多。但看看周老师的告别书的一些“言辞激烈”的话,身为一位在中学战斗了近二十年的老师,亦感同深受,他讲了我们很多人想讲的话,他把一颗石子投进了高等教育这潭湖水,让我们看到了清澈湖面下的浑浊。
“讲好一门课能折算成几篇论文?学院说不知道,教务处说不知道,校长说不知道。”“最牛逼的老师是拥有科研经费最多的人,而不是拥有最多学生听众的人。”,“一所高校就是一麻衙门“,“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申报课题,报账,报账,还是报帐。”
高等教育如此,想想基础教育,在某些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教师评价体制没有改变,如何职称评定体制没有改变,那么将会有越来越多在学校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越来越多热爱教书,有个性有创造性的老师离开三尺讲台。
“一个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更重要的老师,今夜死去了“,周鼎老师的话语的确让人难以释怀,绝对能引起那些在职称评定道路上浴血奋战的老师们的共鸣。三年前我曾经写过的一篇名为《一些学术论文可以用于抗旱救灾》的博文,那段时间,高校论文造假丑闻频出,一些顶着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教授剽窃别人成果,甚至盗用学生的研究成果,数据造假等等,你可想而知,这些所谓的论文水份有多足。另一方面,媒体报道,
当然,我们绝不能否认在中国有众多严谨求实,脚踏实地,为民造福的学者教授,他们捍卫学术的本质和尊严。可是,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教授学者并不能洁身自好,在喧嚣浮躁的功利社会中,他们不再静下心来教书育人,静下心来调查研究,而是天天搞所谓的课题,四处走穴,接受采访,成为嘉宾,成为“成功人士”,但想想身为教师,他们给了学生什么?
论文重不重要,当然重要,这是一个老师对自己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总结,反思和提高,但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教学的态度效果和学生的认可度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这里,想起一件事情。我有一个朋友,任教已经多年,他连续申报了三年中级教师评审,但都没有过关。主管部门和评审小组从来没有反馈给他究竟是什么原因。他深受学生的喜爱,他带的班无论是整体表现还是中考成绩都有目共睹,家长也对他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他依旧没有通过职称评审小组的审核,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却总是过不了评审小组那一关。
一切,都让人难以想象。我不知道评审小组是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一个老师的,他们从来不去学校了解这个老师的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反映和家长的反映,他们也从不来学校听这个老师上一节课。他们仅仅看一堆申报材料和两篇论文就可以给一位老师的教育水平下结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