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民风淳朴
下午最后一节数学课。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抬头望了一眼钟,还有四五分钟才下课。
再一看,一群学生都扭头看后面的钟,师生一齐盼着下课呢。
“好了,还剩几分钟,大家都休息一下吧。”我说。
好家伙,话音刚落,放眼望过去,有的学生啃面包加餐,有的学生喝水喝饮料,有的聊天,有的开会,有的梳妆打扮,还有的学生收拾好书本,摆出一幅冲刺出教室的架势,好一幅百花齐放,其乐融融的景象。
我没想干涉他们,这一天七节课下来,老师学生其实都够累的,就算放松吧。
下班后,在微博上把这事儿说了一下,很快就有学生留言了,有学生说应当表现更好一点,有的学生说下次要改正了。
其中一个学生留言说:“看看吧,我们班的民风多淳朴!”
经典。
(319)淡定
早晨。
科学课上,老师发现一学生在偷偷做语文作业,估计是昨天晚上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现在加班突击。科学老师心有不悦,走过去把该生作业没收了,正想训斥几句,没想到该生相当淡定地对科学老师说:
“老师,你能帮忙把我的作业转交给语文老师吗?”
科学老师相当无语。
(320)穿越与避邪
头发极硬且生长速度极快,每个月要剪两次,耗费了我不少金钱。
而理发师傅也对我的头发很有些意见,一来头大,头发面积宽广,耗时。二来头发硬,就如一片针叶林,每次理发都会卡机,耗器材。每当这个时候,扯着我的头皮那个痛呀,还不好意思叫喊。
所以理发师傅总是劝我把头发烫一烫,说这样头发就会软一点。
我才不烫狮子头呢。
那天从家后面的立交桥下通过,发现新大陆。
一位大叔在立交桥下开了个微型理发店,一张凳子,一个木头箱子,一把手推剪子,设施简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年代,乡村理发师走村窜寨,就背着这样的小箱子吆喝着“剪头啦,剪头啦。”然后村子里一群小屁孩就在村口排队剪头。
我们那里称理发叫“剪头”或者更通俗易懂的“剪脑壳”。
所以眼前的一切让我倍感亲切。尽管排队理发的大都是年迈的老人,但我还是毫不迟疑在加入理发队伍,用最原始的武器对付我这刺猬般的头发。
几分钟时间,大叔三下五去二,就把我的头发给收拾得服服贴贴了,我照了照镜子,标准小平头,虽然乡土气息太浓了一点,但想想只花了几分钟时间和四元钱,已经相当超值了。
第二天上课,刚走到六楼走廊,一群学生远远看见我,招致一片欢呼声和尖叫声。
“老师这发型帅吧。”我说。
“老师,你这啥发型啊,简直太避邪了。”学生叽叽喳喳地说。
“老师,你今天看上去好穿越哦。”
弱弱地问一句,“穿越”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321)终于熬成老靓仔
前日里一不小心跌入中年,在微博上发了一段文字抒发感慨:

没想到这则微博被学生疯狂转载,一学生在微博上大声吆喝:“快来围观啊,看看我们的小靓仔终于变成老靓仔了,祝老靓仔生日快乐。”应者甚众。
微博的力量真的太强大了。谢谢学生的围观,也谢谢学生的祝福。
哎,终于真正步入草样年华了,千锤百炼,这上半辈子历经苦乐酸甜,终于炼成老靓仔。
祝自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22)硬式教育
看到一学生的作文,其中有这么一段:在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硬式教育,大人们所看的不是你有多好多好,有多差有多差,就看一样,分数。.......其实最近自己也想过,是不是非走硬式的路,要是要不走硬式的这条路就意味着上不了大学,可现在连上高中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道出了心声,但孩子,硬式教育是“应试”而非“硬式”,所以多学点知识总是有好处的。
(323)臭美的巅峰状态
那次在园山风景区带着学生参加军训,期间十位班主任结伴爬园山,时逢凄雨冷风,山高路滑,老师们都格外小心。但百密总有一疏,在下山途中某年轻女教师不慎跌倒在山道上,山道都是石头砌成的,坚硬湿滑。该老师头部着地,声音甚响,着实吓了我们一跳。我们赶紧冲过去,关切地问她有没有受伤,她肆无忌惮地哭起了,稍许,抽泣着问我们,“你们帮我看看我头上的疱疱摔得漂亮不漂亮嘛。”
众人欲哭无泪,人臭美到这种程度,世上难觅,仅止一位。
还是那日班班主任爬园山,走到山腰的时候,天色渐暗,小雨不停,而且有愈下愈大的趋势。这时,办公室那个最爱说倒装句的科学老师冲着我大声地喊:“我们快点回去了,要不然我们要被淋成落鸡汤了!!”众人狂乐,几乎无法起步。
当然,该老师最经典的“名句”还是那句:你看你,屎改不了吃狗的习惯!
想想那只可怜的狗,就忍不住想乐。
至静至美.去瑞士.聆听上帝的心跳(组图.文)
带着画笔去支教.乌蒙流浪者.四年支教岁月画展
乌蒙流浪者.十年.我走过的人间仙境(组图.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