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新浪博客的邀请参加雪佛兰和新浪在云南丽江某山村学校举办的助学活动,并准备在山村学校给孩子讲课数日。
很想参加这样的活动,但想来想去,只得作罢。现在学校老师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我离开五日,就意味着需要其他老师代课。现在带毕业班,老师的课程量都很繁重,再给他们添加负荷,我于心不忍。
虽然未能成行,不过还是很感谢新浪博客的诚意邀请。
丽江的山村,想来就很令人向往,想必也如我支教的那个美丽的苗族山村,山青水秀,天高云淡。对了,我所在的城市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蓝天白云的美丽景象了,尽管气象局解释是因为风向或者气压等等等等的关系,但事实上,是城市的空气污染让蓝天白云渐行渐远,人类是在不断摧毁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的。
所以时时会觉得在山村很幸福,青山流水,蓝天白云,朝吮清露,夕闻乡泽,再听取蛙声一片,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或许,那可以称为幸福感。
但还有很多山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非常艰苦,还有很多山里孩子的求学之路非常艰辛,美丽的自然风光掩盖不了艰辛和贫寒,因此,单纯美丽的自然风光并不能造就幸福感,或者说,这样的幸福感仅仅来自于我们的感觉,是我们的幸福感,不是他们的幸福感。对于那些条件艰苦,生活艰辛的山里孩子而言,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能吃饱穿暖,让他们能在较好的条件下生存,让他们快乐地生活,或许才的真正的幸福感。
在这个幸福感充斥的年代,国人尤其是城里人又尤其是城市管理者必在纵谈幸福感,创造幸福城市,幸福城区,幸福社区,幸福单位等等,声势一浪高过一浪,但什么才是幸福感,很多城市管理者并没有想清楚,或者说把自己的幸福感强加于人。
有些城市路宽了,车不堵了,然后就说城市幸福感增强了。有些城市花多了,天蓝了,然后就说城市幸福感增强了。有些城市楼高了,GDP飚了,然后就说城市幸福感增强了。有些城市文化活动多了,国际又获奖了,然后就说城市幸福感增加了。
但这些所谓的幸福感只是一部分的幸福感,或者说是管理者的幸福感,不是普通百姓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幸福感。
你的幸福感,是你的幸福感,仅此而已。
我有一个朋友,初入政坛,豪情满怀。有次闲聊时,我们曾经提及幸福感这个词,他问我对幸福感有什么看法。
我说我首先会去幼儿园看看,如果公办幼儿园少得可怜,学位紧张得要命,靠关系才能进去,民办幼儿园学费一路飞涨,成为刚刚成家立业的年轻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之重,如果一座城市出现爷爷奶奶通宵排队只想为孙子孙女争取一个公办幼儿园学位的时候,那么我会说这座城市绝不会有幸福感。我会去中小学校看看,如果打工学校一间间被关闭了,孩子们眼中泪水流,家长们眼中透出无奈甚至绝望,只要这其中一个孩子受到排挤或者歧视,那我说这座城市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我会去医院看看,如果那里人群拥挤,医托横行,排队挂号难天上青天,或者医费高昂,看一个感冒病也会让家庭难以负重的话,那么这座城市也不会有幸福感。当然我还会去房地产市场看看,如果一家人辛苦十几二十年不吃不喝的所有积蓄都不够买一蜗居之地的话,那么这座城市也不会有幸福感。
是的,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幸福就是如此简单:上得起学,看得起病,买得起房。
听起来很熟悉,但我们做得并不好。
最关注民生的城市,一定最有幸福感,而这样的城市并不一定繁华,不一定气势恢宏,当然也并不一定拥有所谓的超级摩天楼。
对很多人而言,幸福感依然那样遥远。
时光飞逝,又一个教师节到了。上午进教室的时候,看到学生在后面黑板上写的祝老师节日快乐,上课的时候,学生起立之后,把那句“老师好”换成了整齐的“老师,祝你教师节快乐,中秋节快乐。”心中还有些许感动。随后还有学生觉得意犹未尽,在中秋节快乐之后,持续接上国庆节快乐,儿童节快乐,三八快乐。。。。等等,全班师生大笑大乐,很好,这算是教师节的庆典了。
所以每年教师节,按例要感谢一下学生的学生家长,因为总会收到他们持续不断的祝福。
每年教师节都会感叹一番,今天的感叹就是希望同一片蓝天白云下,每个孩子,无论他们在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村,无论他们出身富贵,还是家境贫寒,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当城市里教育设施走向高科技,走向高端甚至奢华的时候,能将关注的目光转向条件艰苦的山村学校。
当然,要真正的去帮助他们而不是沽名钓誉,不要利用帮助的名义,以慈善的名义私分善款,中饱私囊。
从郭美美事件开始,我们国家的慈善丑闻真的太多了,到现在也有没停止的迹象,被全球慈善组织笑话。
天南海北闲扯一通。
在祝天下老师节日快乐的时候,也祝天下学生快乐幸福,希望天下所有校园都成为最有幸福感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