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上有三则报道:
报道一:山东河北等地区已经数月无有效降,旱情日益严重,冬小麦几近绝收,为了缓解旱情,多个省市实现大规模人工增雨增雪,但收效甚微,旱情仍将持续。
报道二:全国重点知名高校西安交通大学某博士生导师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代表著作存在严重的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造假等问题。
报道三:近年来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突飞猛进,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
从世界第一到世界一百名开外,充分说明我们国家的学术论文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水分”十足!估计把部分学术论文挤一挤压一压,就可以挤压出一桶水,如果把千百万的学术论文都挤一挤压一压,估计可以挤压出几百个水库出来,这也是世界第一。
看完三则报道,忍不住一笑,北方多个省市大旱缺水,而如此众多的学术论文“水分”实足,何不把学术论文运往灾区抗旱救灾?
学术腐败已经让学术界蒙羞,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苗头,原本应当最求真务实的学术界,已经被丑闻所笼罩。当然,我们绝不能否认在中国有众多严谨求实,脚踏实地,为民造福的学者教授,他们捍卫学术的本质和尊严。可是,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教授学者并不能洁身自好,在喧嚣浮躁的功利社会中,他们不再静下心来教书育人,静下心来调查研究,而是四处讲课,接受采访,成为嘉宾,甚至不能洁身自好,沽名钓誉,丧失学者的本质,玷污学术氛围。在这方面,大学校园的学术腐败尤其让人纠心,身为教授学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但为师者不能自律又如何育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人求善,教人求真,但学术腐败弥漫下的大学校园如何求善,如何求真?
中国的学术论文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且不说大学校园里的“水货论文”满天飞,在中小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现在很多省市评教师职称的时候都要上交一至两篇论文,而且论文必须要在教育部门规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这可难坏了很多评职称的老师,找后门,托关系发表论文,付数百元至数千元发表论文等等方式都十分常见。很久以前有一则新闻,大意是某省几个小学毕业的农民办了一本所谓“学术刊物”,专门针对那些急于评职称的老师行骗,结果真有不少老师把钱拱手相送,误入“歧途”,结果却一无所获。
这是一则可悲的笑话,也可以说是凄凉的笑话,其实不仅仅仅是非法学术刊物,即便是正规的学术刊物,花钱发表文章的情况也非常普遍。论文似乎成了评价老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核心内容,但事实上,相当多的论文毫无意义,或者说,在所谓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并不代表着能力和水平。
想起了韩国的一例学术腐败案例,“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因为学术造假,除了被解除教授职务外,还被检察机关以诈骗,侵吞研究经费和违反伦理法等罪名提起公诉,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8个月缓期两年执行。
在中国,这样严厉的惩罚是难以想象的,正因为缺乏这样严厉的惩罚措施,才使学术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这会让人想起近期的国际知名连锁超市的价格欺诈行为,为什么这些超市在国外不敢价格欺诈,在中国就可以如此肆意妄为?因为在我们国家欺诈的代价太低了,50万元的罚款,简直就是一个弱智笑话。
在以前看过一档电视节目,也是关于学术腐败的,其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学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养分,这养分里要是有了毒,这往下想不知道该怎么样。”那么,如果毒气蔓延,未来究竟会怎么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