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仅仅是相亲节目

(2010-06-27 10:54:03)
标签:

观点

文化

相亲节目

乌蒙流浪者

杂谈

分类: 笔锋:世间万物无所不谈

      收视GDP让主流媒体忘了责任感

 

      父亲在看了某电视台的一档谈情感访谈类节目后,大发感慨:

     “现在的人都怎么了,把家里的什么事情都拿到电视台来说,夫妻还在电视台吵架,对骂,俗话说家丑还不可外扬呢,这些人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家丑似的。”

      父亲看的是某省级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婚姻和家庭,经常看到几个人在电视台演播室里时而争吵,时而泪流满面,然后就是嘉宾调解等等。

     “爸,看这些节目你千万别当真,很多节目都不是真的。”我说。

     “我想这也不会是真的。”父亲说,“真的哪会这样呢,把家里什么事情都往外说,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这太荒唐了。”

       显然,六十多岁的父亲在这个喧嚣时代已经有些OUT了,在这个价值观变形的年代,不少主流媒体已经没有承担起应当承担的责任,在一切为了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前提下,庸俗主义,拜金主义在主流媒体上肆意泛滥,考验着每个人的判断能力,包括经历过苦难生活的年迈一代,也包括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学生和孩子。

       朋友老李有一句经典的总结:这个时代,似乎正演变成一个“以恶俗为美,以恶心为荣”的时代,很多事情我们都看不懂,弄不懂,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解释。

 

       很多年,我都不再看诸如此类的情感访谈节目了。

       十年前,我曾经到电视台参与制作过此类节目,那是一档关于支教志愿者的谈话类节目,三十分钟的节目,录制了近三个小时,折腾得我难受得要命。每一个细节,包括包括谈话内容,包括笑脸和泪水,包括掌声等等,都在主持人的要求下“井井有条”地完成,而且很多谈话要重复拍摄数次,很多动作要重复拍摄数次。在此以前,我一直认为谈话或者情感类节目是比较原生态的,比较真实的,在经历了那次录制后,我知道这些节目并不原生态,充斥着做作,表演和虚假的成分。那次让我终生难忘的情感访谈节目制作,让我从此远离这类节目,除了因为父母亲看这类节目我也被迫接触一下外,我是不会看此类节目的。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大抵如此吧。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电视台所有的情感访谈类节目都是如此,有些访谈类节目应当是不错的,但充斥于情感访谈类节目中的虚假做作暴力庸俗之风愈演愈烈,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要说说这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相亲节目了。首先,我从来没有看过这类相亲节目,本无资格对此发表评论,于是摘抄一段网上的评论,一窥此类节目的真面目:一些省级电视台为了搞收视率GDP,相亲节目泛滥成灾,电视台召集一大帮托,演情感戏,刻意制造丑闻绯闻,语言暴力弃斥,嘉宾之间极尽嘲讽挖苦谩骂羞辱之能事,“炫富”,“拜金”, “曝隐私”,为了收视率,手段无所不用。

       近日来,广电总局狠批相亲节目,要求整改。我想这力度太轻了点,不是这个节目要整改,这些省级电视台都要停台整改,想想自己作为主流媒体,应当承担了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想想自己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想想除了收视率之外,还应当追求什么!

       2008年5.12大地震后,我曾写有感而发写过一篇博文<<内地电视台为什么不愿意播放公益广告>>。由于地段原因,我们这里可以经常收到香港的电视节目,香港电视台每天重复播放的公益广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由明星参与演出的涉及道德,法制,公共秩序,灾难应对,邻里和谐等等公益广告制作精美,感染人心,很多广告我都能清晰地回忆。回头看看我们的某些电视台,在利益的驱动下反复地播放那些粗糙的直销广告,美容广告,可以为了收视GDP制作所谓的选秀节目,相亲节目吸引眼球等等,有多少公益广告在播放?当一些电视台为每一年的广告招标收入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有几家电视台愿意在黄金时段用一点时间播放两则公益广告?

       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现在某些电视台竟然用自己的直销广告覆盖香港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利益驱动之下,真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出来。

       这是差距,当然不仅仅是电视台水平的差距,而是社会责任感的差距。

      电视台的节目要雅俗共赏,这很重要,但请主流媒体记住:俗是指“通俗”,而不是“恶俗”!

       主流媒体,首先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