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卷来乌云,天空昏暗下来,转瞬之间,密密麻麻的冰雹砸下来。在山坡上劳作的乡亲们大喊着朝山下跑来。今年可真不是个好年成,长时期的干旱后,冰雹又开始肆虐,庄稼是经不住这样摧残的,乡亲们望着漫天群山徒呼奈何。
人祸天灾不断的小镇陷于贫寒的泥潭中,这里的乡亲和孩子们每前行一步,都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中考来临,初三的学生都在忙着填报志愿,孩子是否继续上学,考中师还是考高中,对很多家庭而言都是个既现实又沉重的话题。在这里,读高中远远没有想象中那样容易,因为乡上和镇上都没有开办高中,学生必须到县城去读高中,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对绝大部分山村家庭都是沉重的负担,因此,能读高中的学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相比较而言,读中师算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也要到县城去读书,但毕竟中师毕业后就可以找个工作,比起读完高中上大学而言,负担会减轻很多。不过,到明年,贫寒学子的这条出路也会终止了,中师将不会再招生,停止办学。
初三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包杏艳就决定放弃读高中,报考中师,这让她的班主任黄老师感到非常遗憾。包杏艳是很有希望考取大学的,但无论黄老师如何劝说,包杏艳依旧坚持报考中师。由于包杏艳的家离小镇非常遥远,老师们至今还没有到她家家访过,因此我们都不了解她的家境。
黄老师不想放弃,他对这个学生寄予了太多希望。黄老师找到我,要我劝劝包杏艳。我没有教过包杏艳,但时常从老师们的谈话中得知这个女孩情况,她很勤奋,有些内向,穿着非常整洁,成绩一直优异。周末,我决定和黄贵老师一起到包杏艳家去看看,十余里的山路,我们必须踏上这弯弯山道,才能了解到这个成绩优异,品质纯朴的山里孩子内心深处有多少艰辛和无奈。
这是一次漫长的家访行程,从小镇出发,经过二塘村,地基坝村,小桥村,地桂村,翻过山头,穿过溪流,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细若游丝的山道上行走。三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一个名叫前进的村寨。转过一片桃林,包杏艳的家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又见草屋,支教这几年,我已经见过很多这样的草屋了,但我总会一次又一次为眼前所见震撼。包杏艳的家是刚修建的“新房”,因为原来的草屋已经彻底垮塌了,但这座“新房”足够简陋,玉米杆和稻草铺成的屋顶不时被山风翻卷,门前挂着衣服,背篓堆在一起。天色暗下来了,周围都亮起了电灯,而包杏艳家还点着昏暗的煤油灯!
只有对比才会让人震撼,而这样的对比却让我和黄老师陷入沉重的思考中,我们不用再去询问什么,了解什么,就会知道包杏艳为何不愿意读高中而选择读中师,这样的家境,如何能支撑起一个山里孩子的高中梦,大学梦?
草屋,油灯,简陋的家,一切竟然如此熟悉,二十多年前,我曾经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这样过来的,二十多年后,我在自己的学生家再次看到这样的生活状态,没有回味,只有感伤。
包杏艳的父亲在十多年前已经去世了,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的身体非常不好,尤其是眼睛长期病痛,视力不断下降。包杏艳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即便是家庭一次次陷入困境,她的母亲依然延续着她的读书梦,象这样的家境,很多女孩早已经辍学外出打工了。
而包杏艳最清楚母亲的艰辛,她想读中师,只想早点出来工作,让母亲能得到喘息。让我们志愿者惭愧的是,我们到小镇连续支教已经有四五年了,联系资助了很多贫困的山里学生,然而,我们谁都不了解这个山村女娃的家境,我们一直未能给这个孩子进行任何形式的资助。
但包杏艳不是普通的山村女娃,支教期间,曾经有不少学生和乡亲主动找我们讲述生活的困苦,联系资助,但包杏艳从来没有告诉我们她的贫寒家境,从来都没有。每天,她都穿得很干净整洁,从她身上,我们感觉不到贫寒,而正因为这样,在这草屋内,在昏黄的油灯下,我对这个倔强的山里孩子充满了敬意,没错,是发自内心的敬意。我曾经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关于贫穷的文章,有些人即便是贫穷,也很有尊严,也让人尊重,包杏艳和她的母亲,就把这样的贫寒深深地印入我的心里,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然而要说服包杏艳读高中考大学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我一次看到了包杏艳眼中的闪动的泪花。
“黄老师,张老师,我还是想读中师,不读高中了。”她说。
“那你心里究竟想想不想读高中,考大学呢?”我说。
这句话却让小屋陷入了令人窒息的静寂,昏黄的煤油灯,灯光映照着一个山村女娃的脸,那本该是一张洋溢着青春的脸,然而,娃子的脸上过早地写满了生活的艰辛和磨难。
我突然有些后悔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会深深地刺痛她的心。
“你的成绩很好,不读高中有点可惜,你还是报考高中吧,我们会想办法帮助你的。”黄老师的心情也许比我还沉重,中考填报志愿在这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班主任老师都得费心费力。
“我也想读高中考大学,但我母亲太苦太累了。”包杏艳的话音刚落,泪珠就顺着脸颊流下来。求学路,有多艰辛,有多少难以言传的苦痛,如果不来到这个家,不走进这个山里学生的内心深处,我们如何能感知?
“今天我们来,就是想告诉你,从今天开始,我们都会尽力帮助你。”我说,“你的梦想也是我们老师的期望,我们都希望你能读高中考大学。”
。。。。。。
一次刻骨铭心的劝学经历,一个不一般的山里女娃,面对我们诚意的帮助,她点了点头。她答应读高中考大学了,我们相信她能考上大学,这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我也在思考,我们的劝说会不会让她和她的母亲背负更多的苦难?大学,对很多贫困家庭而言,那可是山一样沉重的负担。
但我一定会帮助她的,因为在我身后,有很多愿意伸出援手的深圳朋友,很早以前,深圳开拓旅的朋友就托我联系一个有志气,有希望的山里孩子进行资助,我想,我找到了这样的孩子。我并不是一个孤独的支教者,一路上,总有很多关注的目光,有很多仁爱的目光,只要有这些目光相伴,无论前路有多少坎坷,总会见到灿烂阳光。
谢谢光临,<<边缘独舞>>未完待续.......
群山深处.苗寨.我支教的美丽山村(总结篇)
大山深处,即将消逝的人间仙境(组图)
乌蒙流浪者.带着画笔去支教.网上画展之二:国画系列
乌蒙流浪者.带着画笔去支教.网上画展之三:装饰画.蜡笔画系列
乌蒙流浪者.带着画笔去支教.网上画展之四.花鸟画.书法系列.
边缘独舞:我在贵州四年支教岁月.图片连载
边缘独舞:我在贵州四年支教岁月.日记连载
边缘独舞:我在贵州四年支教岁月.绘画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