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封伯夷后人为申侯南阳市。
说文解字——话“申”【原创】
说文解字——话“申”
申桐
“申”说文解字解释为: 神也七月陰气成體自申束從臼自持也吏臣餔時聽事申旦政也凡申之屬皆從申。
古文字的电字与申字本来是同一个字"申",电(电)diàn——《说文》:“阴阳激燿也,从雨从申。”《字汇》有“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电的本字是申,像闪电时云层间出现的曲折的光。
从上面说文对“申”(电)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申”字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汉字之一,其字象形于闪电状。而且其字本源要早于甲骨文,请看我在古玩市场意外发现的红山文化玉龟的背部“申”字形文饰:
http://185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4/4/9/4/12878b46ae3g215.jpg
其材质大概为墨玉,红山文化,于今至少4000年前的时间,它大概是当时氏族社会部落首领祭天求雨时的礼器。
在商代的青铜器上我们发现有“犬鱼”的象形文字或符号,那么这个龟背上的符号也很有可能是当时的氏族名,对闪电(神)崇拜以求雨的“申”部落。
以下为网络资料:
夏朝时,四岳之后被封于申,为侯爵位,世称申侯。申部落申人以电为图腾(吕以云,申以电,申字就是闪电形,说明两族的双胞关系),曾居于陕西山西之间。周武王仍封伯夷的后人为申侯(今河南南阳市。遗址在唐河县湖洋镇苍台乡谢家庄),其子孙以封地为姓氏,称为申氏。
http://186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4/4/7/24/128783df8b8g215.jpg
申字就是闪电形
申氏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他的子孙后裔传到上古周朝时,出现了一个叫做申吕的,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南南阳市北),随后不久就建立了申国,他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以申氏为姓。
相传商朝孤竹国君子朝有两个儿子,一曰叔齐,一曰伯夷。他们两人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孝人物,最后由于拒绝周朝的粮食而活活饿死。伯夷的后代后来被周武王封为申侯。于是申侯的后人就以申作了姓氏。
“申”我国古老的封禅方式,在氏族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经常要开会,决定谁来当部落联盟首领。开会时,都要去祭天,这就是封禅。部落联盟首领就叫做申。申是连接天与人的,那时候申必须向天祈祷,并代天行令,也就自然成为天与人之间的媒介。
申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周宣王之元舅也。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西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时,为了遏制“南土”楚国势力的崛起,又能“封建亲戚以蕃屏国”,宣王于公元前827年或稍后改封其舅申伯于南阳,建立申国。
南阳,原为西周谢国封地。为了新建申城,宣王命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调至南阳,“于邑(城垣)于谢”,“定申伯之宅(宫室)”,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申伯就国的时候,宣王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诗歌咏其事,此篇后收入《诗经》。
http://183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4/4/7/26/128783eb019g213.jpg
供奉在湖南衡山神州祖庙的谢姓始祖申伯塑像
申伯就国南阳后,改进石、陶生活用具,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黄牛饲养,鼓励国人垦荒。同时调整防御思想,加强战车与水军建设,有效地阻止了楚国势力的北进,为南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宣王中兴”作出了贡献。
西周末年,周幽王废申后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满。申侯与缯国、西戎联合伐周,导致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为周王【周平王】,迁都洛邑,再次充当了扭转乾坤、开辟新时代的角色。
http://186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4/4/7/27/12878406b01g214.jpg
甲骨文申(电)为同一个字
古文字的电字与申字本来是同一个字"申"
电(电)diàn——《说文》:“阴阳激燿也,从雨从申。”《字汇》有“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电的本字是申,像闪电时云层间出现的曲折的光。闪电都是在暴雨中出现,后世加雨旁为电。闪电又是和雷霆同时出现,古人认为是神灵的显现,加示旁为神。本义是闪电,如雷电。引申义有迅速的,一种重要能源,触电,电报,打电报等。如风驰电掣,电灯,电了一下,贺电,电汇。
另:
会意字。甲骨文当
与申(闪电)为同一个字。金文上从雨,下从申,表示下雨时的闪光,当然是闪电了。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电。如今简化作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