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子“半臂”

(2011-04-08 17:09:24)
标签:

杂谈

分类: 衣冠

搭护(搭護)

明代平民男子一般服饰为搭护(属于半臂一类的衣服),半臂衫。

宋 郑思肖 《绝句》之八:“騣笠毡靴搭护衣,金牌骏马走如飞。”

半袖汉时出现,隋时称“半臂”。

宋以后有出现了许多名称“绰子”“搭护”“比肩”坎肩”等。

元明清出现了下直膝的“比甲”为对襟直据。

 

【搭护】

男子所穿的交领短袖或无袖长衣,即半臂,唐代男子已流行在圆领袍下衬穿半臂,《通雅》:“徐克曰,搭护,秃袖衫。”《名义考》:“此可见大掖衣外加半臂在手臂之间,如今搭护相似。”明代士人一般将搭护与贴里、圆领等配套穿着,有时也直接将搭护作为外套。朝鲜也使用搭护,相关的实物有很多。撷芳主人

 

半臂是短袖式罩衣。

这种款式的衣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属战国中晚期的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不少精美绝伦的丝织物珍品,其中编号N-14的对龙凤纹大串花绣绢绵衣,其衣特点是衣长腰部以下,短袖宽口,肩袖平直[2](图1)[1]。其后在四川重庆化龙桥东汉墓中也发现了著半臂式上襦的汉代女婢陶俑[3](图2)。汉刘熙《释名·释衣服》:“半袖,其袂半襦而施袖也。”[4]说明汉代的半袖指短袖襦。

 

从战国到汉代都有服用半袖,其形制大概是对襟短袖长服或对襟短袖上襦,款式变化不大。到隋唐时期,半袖衣的服用比前代较广。

 

从唐代始短袖罩衣被称为“半臂”。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卷6引《实录》:“隋大业中,内官多服半臂,除去长袖也,唐高祖减其袖,谓之半臂,今背子也。江淮之间,或曰绰子。士人竞服,隋始制之。今俗名搭护。”[5]唐代妇女作供奉时服用此半臂,《新唐书·车服志》卷24:“半袖裙襦者,东宫女史当供奉之服也。”[6] 唐永泰公主墓妇女石刻画中的致祭的宫廷女官,著对襟、袖长齐肘、身长及腰的外罩衣[7](图3)。

 

唐代宫廷女官以外其他妇女也有著半臂者,西安王家坟村出土唐三彩陶俑,著小袖长裙,裙上束至胸部以上,外罩套头式半袖衫[8](图4)。此外陕西新城长公主墓壁画中的侍女等所著半臂以上述半臂的形制相似。唐代男子也著半臂,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唐代壁画中有两位正在拉船的纤夫,他们著长至膝部的半袖衣(图5)。从而得知,唐代男女所著半臂的形制有区别,女子半臂对襟、及腰者多见,也有套头等款式,男子半臂长至膝部。到元代半臂的服用更加普遍、更加多样化,形制上也以前代相比有所变化。从宫廷至民间,从百官至普通民众,无论男女皆服用。有隋唐时期的直领齐腰半臂、也有高丽式方领齐腰式半臂,还出现了一种以前代半臂风格迥异的交领、右衽、腰束带、两边开衩、袍长过膝的半袖长袍。从敦煌壁画元代蒙古族供养人服饰能窥见此形制的半臂。

半臂与比肩

 

目前,学界对元代蒙古族服饰的研究相对溥弱,尤其是对元代蒙古族服饰形制的研究成果极少,深度不够。其中未见对比肩进行专题研究的文章,只是在有关论著和文章中提及,如沈从文、周锡保、黄能馥、陈娟娟等先生的论著中提及,但都未详细说明半臂与比肩之关系,让人无法了解比肩的形制。《元史·舆服志》载:“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俗称曰襻子答忽。”[14]此服是天子质孙服中冬季所着十一等中之一种。说明比肩也是质孙服之一部分,俗称答忽衣。《元史》卷139《乃蛮台传》载:“继又以安边睦邻之功,赐珠络半臂,并海东名鹰,西域文豹,国制以此为极恩。”[15]此半臂是元至顺元年,太宗皇帝赐给有功之臣乃蛮台的礼物。说明此半臂极为珍贵,作为贵重礼物赐于功臣。清初王士正《居易录》载:“今谓皮衣之长者曰褡护。”又云:“半臂衫也。”据《元史·舆服志》载,质孙服是“凡勳戚大臣近侍,赐则服之。”皇帝所赐服饰大多是质孙礼服。所以此处所说半臂应是与质孙礼服配套服用的比肩,即答护衣。从而推测出元代质孙服上所罩比肩是短袖式长袍。
http://hiphotos.baidu.com/hanfuwang/pic/item/361861ec121caae82e2e212f.jpg

来源

 

http://ww2/bmiddle/49fa6387jw6dc68a99btxj.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