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寿潜辞青阳令
(2022-12-15 11:54:06)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读书偶得 |
汤寿潜任安徽青阳令,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至八月间,仅三个多月。显然不正常。张謇《汤蛰先先生家传》的解释是:“到官三月,以亲老不乐就养,遂乞归。”作为汤氏至交,张氏说法肯定不会错,只是含糊,未能透彻解释汤氏辞职的不正常。父母“不乐就养”,汤氏为什么不在上任之前就呈请开缺?而非要上任后再请辞?后一种情形带给他的麻烦更多,负面影响更大。张氏之说固然不错,但背后一定还有情节。
汤氏上任后,颁布了《劝捐积谷以备赈荒示》,规定了建设义仓的二十条章程,有云:“本县愧无博济之方,代廑然眉之亟,今幸华云遍泽,畏垒大穰,特为参考历代常平社仓,及国朝诸先哲所辑议华前县奉宪议办未果,各章程汰其繁冗,挈其纲要,酌为义仓事宜廿条,期吾民易知易从,勇于成事,富者捐此斗升而不费,贫者仍资挹注于将来,为此剀切晓谕,仰土客、绅耆、军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务各遵照后开事宜,踊跃乐输,众擎易举,积少为多,以成义举,而防歉岁,本县幸甚!地方幸甚!尔等须知本县及瓜即去,不能携带颗粒,而甫经下车,即苦口婆心为尔等画此备灾御患之计,稍有知识,必能仰体拳拳,共赞成之。”
还颁布了《到青阳任观风示》,目的在于激励实学,发现人材,略谓:“兹幸恭膺除命,来领邑符,为此示仰阖邑举贡、生童等知悉,昔輶轩问俗,太史有官,武城得人,澹台斯选。君实为脚踏实地之学,宣公有翰苑经世之文。如遇其人,悬榻以待,命题列后,自行备卷,请言盍各,以觇素蕴。凡隶辖境,无论远近,自七月初十日起,予限四十日,虽未拘以全卷,亦期十事对九,多多益善,鹤俸之分,在所不吝。若仅有应制诗文,无一杂艺,文虽可观,亦列中驷,或由学师转交,或向本署径缴,悉从其便。”
从这两个文件,可以看出汤氏上任之初,是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然而,他请辞在四月,距其上任还不到一个月。这更加显示出此事的不正常。他请辞的理由也不是亲老。四月廿八日,皖抚福润奏《题为青阳县知县汤寿潜呈请开缺回籍修墓事》。可见,其理由是修墓。这个理由很虚,因为和张謇的说法不一样。那么,为什么汤氏不以亲老请辞呢?他应该作过权衡,在亲老和修墓二者之间,后者更可能被中央接受。
中央的反应也很不正常,审批竟然花了三个多月。直到八月十九日,管理吏部事务的大学士张之万才上奏《议准安徽青阳县知县汤寿潜开缺回籍修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