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辅辰、黄彭年卜居湘乡始末

(2022-11-16 22:34:50)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东西南北

 

黄辅辰、黄彭年父子均为进士、名宦,入《清史稿》循吏传。其族居醴陵枫林,称为“枫林黄氏”,因黄辅辰之父由醴陵迁贵州贵筑,黄辅辰、黄彭年遂寄籍贵筑。后来,由于与刘蓉的深厚情谊,黄氏父子最终卜居湘乡。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在那个动荡时世中,他们的归湘之路漫长而曲折,令人喟叹。

同治元年正月,刘蓉署四川布政使,立即着手网罗人材,请李惺、范泰亨等名士至省商事。同时,与川督骆秉章招黄氏父子入蜀。

黄氏父子进入刘蓉的聘请名单,或许与唐炯有关。咸丰十一年五月,时任绵州知州的唐氏向刚进川不久的骆、刘献进兵方略,获赏识。由于黄、唐两家系世交,唐氏与黄彭年联系密切,对黄氏父子的行踪非常了解,当刘蓉搜求人材时,唐氏推荐黄氏父子应为自然之事。而黄氏父子同意出山,方宗诚应当发挥了作用。同治登位不久,方氏致函黄辅辰,劝其父子出仕。彼时,黄氏父子均退隐于保定。

接到骆、刘聘函后,黄氏父子即决定入蜀。四月十四日,莫友芝在日记中写道:“得方存之即方宗诚湖北来信,言得黄子寿书,知其全家已入蜀,其太夫人柩亦启回,欲为由蜀还乡之计,缘骆制军、罗应为“刘”之误方伯招之往,想大可展布其心所欲为也。致书即致霞仙方伯处可。”

实际上,其时黄氏父子尚未入蜀。黄彭年说:“三月至西安,则蜀匪入自宁羌,皖匪入自山阳,回民乘之,秦中大乱。又以是年五月权厝吾母于西安城南之湖广义园。时彭年之继室刘道卒,亦附厝焉。既由间道随侍至成都。”因此,黄氏父子由西安启程赴蜀当在五月,当在六月抵成都。随后,黄辅辰入骆秉章幕,黄彭年入刘蓉幕。

闰八月,刘蓉亲赴犍为督师,擒李永和、卯得兴于龙孔场。十一、十二月,又督师叙州,大败石达开于双龙场。这些戎马时光,黄彭年应是跟随在刘蓉身边的。

十二月,刘蓉致函郭嵩焘,约归隐后同居湘乡龙山。郭氏不欲居龙山,提议安化、益阳之交的蕉溪、版溪一带:“龙山之局,非鄙心所欲,以居高山久,惮于登陟,且避地以僻不以险,恃吾无可欲者,不恃吾之能自保也。惟处故乡,必不可图存。合一邑之人皆仰望之,穷其所至,而皆在人耳目。古人避地必出国都,非躬涉乱离,不能知也。比于蕉溪、版溪亦作板溪之间,有所经营,而力弗能逮。兄能有意乎?是则合谋之,庶期有成耳。”几个月之前,郭氏已托人在蕉溪、版溪之间觅地,故云“有所经营”。

刘蓉复信云:“老弟中怀恬愉而秉性忠贞,亦似难谐于世。如遂应诏而出,与吾乡诸同志共扶厄运,支柱东南,诚亦儒者之壮怀、生民之幸事。其不然而矢志林泉,无心禄仕,则当如来书之言,相与筑室于蕉溪、版溪之间,读书鸣琴,以娱馀岁”。

与此同时,刘蓉与黄彭年商及卜居事。同治二年二月初一日,黄彭年在日记中写道:“主人指刘蓉相约归楚,结邻于板溪、蕉溪。”二月初六日记:“霞仙即刘蓉出筠仙即郭嵩焘,约卜居于安化、益阳之交,蕉溪、版溪之间。”二月十五日记:“入署,主人促作翊臣即郭崑焘书,言卜居事。”

郭嵩焘与黄彭年是会试同年,交谊很好。既然刘蓉同意郭的提议,黄氏父子肯定是没有意见的。

三月初四日,黄彭年日:“语霞老云,吾父归志已决,特有师命,不可以请耳。”说明此时黄辅辰已想离蜀,因骆秉章的关系而没有提。

然而,之后郭氏没有下文,显然觅地没有成功。

黄彭年说:“方吾父之客蜀也,刘公方布政蜀中,相语归老衡山。”此“衡山”泛指湘乡境内属于衡山山脉的山,以指代湘乡。因此,黄辅辰决定卜居湘乡当在郭氏觅地不成功之后。

七月廿八日,刘蓉得督办陕南军务上谕。八月一日,得抚陕上谕。邀黄彭年同入秦。黄以亲老辞,而其父谓“刘公遇我厚,不可却”。遂约定随军三月。十二日,启程赴陕。

十月,刘蓉于广宁致函署安徽巡抚李续宜,请其托陈作梅为黄彭年之母觅墓地:“比贵筑黄子寿太史亦拟卜居吾乡,渠有母丧未举,拟即就吾乡谋窀穸之所。烦告作梅为觅之。既系年谊,于义亦不容辞也。”咸丰十年,曾国藩致国潢、国荃的信中说:“陈作梅(溧阳人,丁未进士)极善看地,明春当请至余家一行。”陈氏与黄彭年系同年,故刘蓉有“既系年谊,于义亦不容辞也”之语。但当时陈氏在安徽,看地之事似乎没有下文。

十一月,黄彭年致函湖北巡抚严树森幕客倪豹岑,请其劝说严氏支持刘蓉的军事建议,顺便谈及卜居事:“年来蜀事大致都定,家严卜宅湘山,拟即辞籥帅即骆秉章而归。适霞仙中丞固约彭年为秦中之游,本以三月为期,即当返蜀,侍严亲归里,再图入秦搬取慈灵。又值川援先挫,未可遽去。”可知黄彭年原计划返蜀后即与其父归湘,但由于刘氏当时头绪万端,极需黄氏襄助,故只能推迟返蜀。

同治三年正月,黄彭年返蜀。五月,作《彭晓杭即彭洋中太守出守潼川,书来订湘中往还之约,时方卜宅湘乡也,诗以答之》:“闻君方典郡,而我欲归湘。仕隐两无与,书来却共商。南邨方卜宅,北海莫空觞。蓑笠盟长在,晤言安可忘。”可见,此时黄氏父子已有归湘的愿望,之所以没有实施,可能是因为骆秉章挽留。

七月,唐炯任绥定知府,黄彭年邀其卜居湘乡。他在《鄂生即唐炯绥定郡斋东园新葺小屋,来书夸其山色、竹木之胜,用乐天“得微之书,夸越州之宅”原韵奉寄》中,有“为道湘山好风景,相邀卜宅定何如”句。

同治三年九月,刘蓉为恢复民生,致函黄辅辰,询屯田事宜,黄氏遂纂成《营田辑要》,刻行于成都。十月廿九日,刘荐黄任陕西凤邠盐法道。十一月,聘黄彭年主讲关中书院。

同治四年三月初五日,翰林院编修蔡寿祺参劾刘蓉、陕西布政使林寿图。四月初二日,刘蓉上《明白回奏恳赐查办疏》,请“放归田里”。清廷不准。

五月,黄氏父子抵西安。

闰五月,刘蓉致函时任广东巡抚的郭嵩焘,告知已与黄彭年约定归田后结邻湘乡,并约郭早日归休:“子寿主关中讲席,时得相见,又为他日退休结邻之约。涤公督师赴徐,数以书来,言精神大减,亦思少休。小山《招隐》之篇,贤者倘有意乎?两三年间,或者先后联翩,竟践酉年之约,谈道著书,岂非大快?若彼此都已衰老,即归休亦寡味矣。”或许此时刘蓉已为黄氏在湘乡特色好了宅地。

    六月中旬,总管内务府大臣瑞常、户部尚书罗惇衍,以钦差大臣身份至陕,调查刘蓉、林寿图。

七月下旬,刘蓉拟就呈两钦差的禀文,向黄辅辰征求意见,黄氏提出:“请大疏末增‘所有微臣措词失当之处,相应请旨交部议处’云云,似于臣子之分乃尽”。刘蓉修改后,黄氏将禀文转交两钦差,并向他们反映情况。随后告诉刘蓉,两钦差“以为甚妥廿七日,两钦差上折,报告调查结果,基本是站在保护刘、林的立场。显然,这与黄辅辰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八月初三日,清廷以刘蓉奏语措词失当将其降调一级,罢其职。初四日,四川按察使赵长龄擢陕抚。随后,林寿图作《霞仙约南归同游衡山》:

虞舜久野死,苍梧云正愁。

灵均亦窜溺,湘水风易秋。

刘侯贬官不挂眼,散发欲去弄扁舟。

自言邺侯读书处,懒残余芋饥可茹。

七十二峰祝融高,天鸡才鸣海日吐。

火维荒怪领众妙,洒落期余作同调。

人闲平地魑魅多,搴萝无恤山鬼笑。

可见刘蓉心态很放松,亦可见林氏对其品格之敬重。

九月初八日,黄彭年日记云:“家君闻刘中丞夺职,林方伯镌级,遂定乞病归楚之计。”此日前后,其致函浙江道监察御史梁经先亦云:“南归在即,然起程前必有以报命。颖叔即林寿图镌级去官,俟新任至,始得交卸。霞老亦然。家君俟彭年起程,亦即当引疾还楚。”

说明此时刘蓉与黄氏父子已打算好,等新任巡抚到任,他们即归湘。

然而,天不从人愿,事情很快发生了变化,由此导致了黄辅辰未能在生前归湘的遗憾。

    十月廿一日,翁同龢日记云:“杨岳斌奏刘蓉有干济才,士民爱戴,旨问瑞常、罗惇衍,两公亦以有胆有识对,乃命刘蓉带革留处分署陕西巡抚,林寿图来京另候简用,命赵长龄署山西巡抚。”

民意是促成这个变化的重要原因。陕甘总督杨岳斌奏留刘蓉,一是基于对其人品、能力的了解,二是为了顺应民意,其奏折云陕西民众“佥以刘蓉为福星、为长城”。由于民意汹涌,刘蓉致函陕西学政钟宝华,请其劝阻士子勿妄动:“前因省城士绅闻弟镌级开缺,众议纷纭,哗然不静,或分赴将军制府,具呈乞留。开谕数日,群喙稍息。旋闻各郡士民有赴尊处,呈乞疏留者。仓遽得信,情迫于中,亟草数行,求阁下牌示诸生,俾勿妄动”。 后来,四川按察使牛树梅致函刘蓉,云“时经降调,士民皇皇,具呈求将军、求学台、并求陕甘总督代奏,情词哀慕。圣明洞见,交卸七日,而复任之命至。”

归湘计划遂中止。

大概在十一月,黄辅辰身体出现状况,“虽调理渐愈,而情绪郁郁”。很可能与不能归湘有关。

同治五年七月初九日,因禁止法人在西安建教堂,被清廷怪罪,刘蓉遂上疏,以病重请开缺。八月初二日,清廷允之。

七月,黄辅辰突患癃闭之症,病情逐渐加重。此时,刘蓉子刘麒祥将还湘,黄辅辰遂请其回乡后办妥田宅之事。黄彭年为此致信刘蓉,云“家君闻康侯南归,欲便了当卜居事,请计补足田宅价值约须若干,即便烦康侯带去。又书箱拟先携数十只归,寄存府中。如康侯所带家人较有馀力,可以照料,其骡只即请康侯雇骡时多雇十馀只。候示下,再称准配匀奉闻。彭年只送骡船价交康侯,即不复派人,亦无人可派,缘署中家丁只六人,欲去者已二人,馀亦不得力,只一二稍有情性者须留以有待也。”谈及其父病情,云“使人心悸”。

九月十一日,刘蓉致函曾国藩,告因病乞休,得朝廷批准,还谈及约郭嵩焘卜居湘乡之事:“筠叟归田,迄无音问。恐其无以自遣,急思一归慰之。现致函,约其措买山之资,筑室衡岳之下,谢绝人事,春往冬归,亦可远去尘氛,讲习故业。”

此时,即使刘蓉马上还湘,黄辅辰恐怕也很难同行了。

十月上旬,捻军张宗禹入陕,清廷命刘蓉留办军务。

十五日,黄辅辰“气息仅属,自书挽联”。随后,拒绝进药。黄氏病重以来,刘蓉在日理万机之间,为其寻医问药。闻其拒绝进药,和其《金缕词》惜未见存,致书相劝,且亲往探望。黄氏“闻刘公乞骸骨得请,喟曰:‘吾不能与公偕矣!’叹息久之”。

十月廿日,黄辅辰禀请开缺。三十日,刘蓉批语云:“该道自任盐道以来,办理庶务公正勤明,而于营田事务,厘定章程,条分缕析,尤属精详周妥,钜细不遗,以创始经理之件,甫及一载,即能著有成效,由此综理条贯,更历岁时,何难培养元气,登民袵席。讵本年七月,该道陡患癃闭,据禀渐成虚羸,病势加增,实切眷念仰候。札饬藩司查明,照例详请开缺,以便委署,俾得安心调理,以冀速痊。”

十一月初三日,黄氏“夜间子刻闻鸦鸣,忽强起画《古木寒鸦》小幅”。初六日,逝。

初九日,刘蓉奏请“特赐优诏褎恤,准将该故道入陕西名宦祠,并恳敕下臣章,宣付史馆,以备将来纂修循吏传时采择事实”,并附呈《营田辑要》。

十二月十八日,张宗禹大败清军于西安城东之灞桥。

同治六年正月十八日,清廷以灞桥之败罢免刘蓉。

二月初十日,刘蓉自西安启行还湘。黄彭年扶父、母、妻三柩偕行。唐炯亦随行,送至武昌。

三月初二日,经岳阳附近的桥口时,遇风暴。几年后,黄彭年回忆道:“划船折断,坐舟几覆。家人惊惧欲泣,予急取杜诗朗诵,始安舟,亦入口。”

四月,刘蓉一行至长沙,闻湘乡有匪警。刘遂寓省城。黄则往湘乡,考察预先购置的墓地。“窖木验视,则水渗焉,或掘得蚁。彭年往者不信青乌之术,至是仰天大痛。”遂建殡亭,暂安父、母、妻之灵。

九月,刘蓉抵里后,帮助黄彭年觅墓地。黄氏云:“朱君铁桥、周君云衢、李君北冈、李君梅臣、刘君巨卿相与冒风雨,跋涉泥淖,披荆榛,度形势。刘公以病闭门,犹时强起,为登山审视。”

同治七年二月,在湘乡乐善里十区之大塘冲山觅得吉地。刘蓉撰《中议大夫陕西盐法道凤邠道黄君墓志铭》。三月初八日,完葬。

同治八年六月廿七日,黄彭年由湘乡启程进京。刘蓉作《送黄子寿编修赴都》:

凄凄客舍柳初残,携手河梁欲别难。

江上片帆飞鸟疾,天边孤影晓星寒。

十年壮志横沧澥,万里秋风纵羽翰。

试倚高楼指征路,邯郸烟雨白漫漫。

 

秦岭归来几作秋,湘西风月共悠悠。

忽惊天际翔黄鹄,不复沙间伴白鸥。

出处自关名义重,艰难方廑庙堂忧。

凤凰池上多英客,会见虹光射斗牛。

同治十年三月,黄彭年回湘省亲。刘蓉作《黄子寿自都门归喜晤二首》。四月,黄氏北上。此后未再还湘。

光绪十六年十月,黄彭年任湖北布政使。不久病逝于任,归葬湘乡乐善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