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若虚的“青枫浦”

(2022-09-18 20:46:22)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读书偶得

 

近日,张英平兄在“88芳华”群(湖南师大中文系88级一班同学群)提了个问题:“张若虚写的青枫浦在哪里?语文书的注释说在浏阳市南,怎么可能呢?”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英平兄大概指的是《大学语文》对《春江花月夜》中“青枫浦”的注释:“青枫浦,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浏阳市南浏水中。这里是泛指离别地点。”

从现有史料看,张若虚未到过浏阳,甚至连湖湘都未到过。因此,其所说“青枫浦”不可能指浏阳的“青枫浦”。如果其“青枫浦” 泛指离别地点,则必有典故。但是,在《春江花月夜》诞生之前的诗歌中,未见“青枫浦”一词,甚至连“青枫” 一词都没有。其他文体偶见“青枫”一词,如隋皇甫毗《玉泉寺碑》。也就是说,“青枫浦” 最早出现在《春江花月夜》中。可见,张若虚的“青枫浦”不太可能是泛指。

张若虚是扬州人。王旭、蔡婷婷《张若虚<</span>春江花月夜>的历史地理学解读》一文认为,《春江花月夜》中的风景原型来自扬州,“青枫浦”应为扬州的一个地名。这个判断感觉比较靠谱。不过,扬州可能有“青枫浦”这个地名,也可能不存在这个地名,而指长有枫树的江滨,当是码头、驿站所在之地。总之,不论《春江花月夜》中的“青枫浦”是不是地名,都应该在扬州。它不是泛指,而是实指。

对《春江花月夜》中的“青枫浦”,注家大多将它指向浏阳的青枫浦,原因在于他们生搬硬套了《方舆胜览》中的记载。《方舆胜览》说:“青枫浦,在浏阳县。杜子美诗‘辍棹青枫浦,双枫旧已摧’。”于是,注家们就想当然地认为张若虚的“青枫浦”就是浏阳的“青枫浦”。殊不知,《方舆胜览》成于南宋,在张若虚的年代,浏阳有没有“青枫浦”的地名尚是未知数。即使有,也不能说张若虚的“青枫浦”就是浏阳的“青枫浦”。

注家们之所以想当然,大概和《方舆胜览》将浏阳的“青枫浦”关联上杜甫的“辍棹青枫浦,双枫旧已摧”有关系。杜甫只比张若虚晚生四十多年,是同时代人,于是注家们不加考辨地将浏阳的“青枫浦”关联上张若虚的“青枫浦”。

这样的想当然很可能在现代才出现。古代注家未见将张若虚的“青枫浦”与具体地点扯上关系的。仅清人徐曾《而庵说唐诗》注《春江花月夜》时说到:“长沙有青枫江,然不必拟定。江上多枫树,枫经霜则红。春时叶青,用青字者,要关着春字也。”

如果张若虚和杜甫的“青枫浦”均指浏阳的“青枫浦”,说明“青枫浦”已经成为典故、意象,具有了特定的内涵。然而,很显然,张若虚的“青枫浦”和杜甫的“青枫浦”都不是用典,各自的意涵也完全不一样。

对“青枫浦”的理解,关系到对诗歌内涵的把握。如唐诗鉴赏名家欧丽娟说:“青枫浦,是一个地名,在今湖南省浏阳市南,也可以不这么落实,用来泛指长满枫林的水边。但无论是哪一种解释,都渲染出一种浓重的情绪,以今湖南省浏阳市南的地点来说,此处接近湘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神话故事中娥皇、女英苦恋殉情的传说。她们为了追寻不到的舜而泪洒湘江,泪痕染在竹子上留下了斑斑点点,而成为世世代代传承悲情的斑竹,并且两人投江殉情,化为湘水女神,这和思念远方夫君的思妇岂不同一衷曲,彼此对应? 倘若以泛指长满枫林的水边而言,青枫的意象在神话故事里,已经被赋予生死不渝的意象,生死以之,难怪会‘青枫浦上不胜愁’,因不胜思念而无限哀愁了。”

这个解说有很大问题。因为在唐之前的神话故事里,只有“枫”的意象,没有“青枫”的意象。在唐诗中,“枫”的意象非常复杂。神话里的 “枫”与唐诗中的“青枫”,各自有不同的内涵。把“青枫浦”和神话里的 “枫”扯到一起,更无法成立。

实际上,“青枫浦”、“青枫”成为诗歌意象,是《春江花月夜》诞生之后的事。它们成为意象,恐怕与《春江花月夜》的巨大影响是分不开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涂鸦
后一篇:自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