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元
“碎碎念”和“唠叨”不同,虽然最后的结果都是记不住听到些什么,只能在脑部留下一段或长或短的信号干扰,但唠叨还是比碎碎念讨喜欢些。
“唠叨”就像八音盒,只要被爱唠叨的人抓住了机会,就等于打开了八音盒的盖子,唱的永远都是那首老歌。它有自己的固定程序,《生日歌》决不会变成《致爱丽丝》,“福如东海”后面永远接“寿比南山”。哪怕断了针、跳了盘、卷了带子,咿咿呀呀冒出来的也还是这段,不会错的。而且,八音盒没有暂停键,万一被打断了,那意味着一切重新来过。对付“八音盒”们的办法是,永远不要打碰它。如果实在躲不过,那么最好的建议是——听完。
而“碎碎念”是《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他可以把所有鸡零狗碎的事情集合起来,只要撞上“关键词”,就会弹出无数条相关搜索,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从嘴里喷出来。和唠叨比起来,碎碎念的内容虽然略有新意,然而要命的却是,“唐僧”是不需要接电源的。他可以无休止地以啮齿类动物啃木头的频率继续下去,一场在时间与舌头之间展开的战争。
“八音盒”让人讨厌的地方是没有变化,那亘古不变的“我家阿毛要是活着”,听一万年也是这段。可它再怎么讨厌也终有个完结,就算被输入的程序是《奥德赛》,也有句号的时候;实在听到不耐烦,还可以扔掉。而“唐僧”肚子里装的无数部意识流作品,没有章法,没有逻辑,不能用常人的思维度之。它侵入你的时候让你毫无防备,而一旦意识到这个侵入,你会先问“还有完吗”?然后问“还会完吗”?最后什么都不问了——认命。
爱唠叨的人,是因为生活平淡乏味;喜欢碎碎念的人,是因为不甘心生活这样平淡乏味。若想避免成为这样的人,一是活得精神点;二是主动成为哑巴。
原载于《渤海早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