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要求是不是苛刻了些?

(2008-05-26 13:45:44)
标签:

杂谈

汶川

地震

章元

分类: 我的随笔

    地震,是最近的关键词,点击率之高,远远超过了老徐的博客。与地震有关的种种,都在被议论的范围内。比较八卦的是,其中一个话题是捐款金额的多寡。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也不想做问卷调查。在我看来,一个有一亿元的人捐出一千万,和一个有一千块的人捐出一百块,这里面所包含的心意是一样的。而假如,这个只有一千块就捐出一千块的人,我认为他比那个捐一千万的人更伟大。当然,我承认,就救灾本身而言,一千万的作用肯定比一百块大,但我不认为那个捐一千万的人更有爱心。这个观点,我想大多数人是认同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人会下意识地拿捐款的金额进行攀比呢? 说到某明星,就会用“他才捐了××元”。一个“才”字,道尽一切。更荒唐的是,手机上竟然收到短信,要大家去抵制那些没有给地震捐款的外资企业。真不知道这是谁想出来的,肩膀上的那个物体还是不是脑袋。

 

    先说明星。大家普遍认为,明星就是站在台上扭扭屁股唱唱歌,随便拍个广告就是几千万,他们赚钱这么容易,凭什么不多捐呢?这就是一个将爱心物化的典型例子。首先,不是每个人都能当明星。人家成了明星是因为人家具备那个素质。其次,明星的收入未必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多。第三,请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假设你认为某明星的各种资产加在一起有一千万,此次他捐了十万,你认为少了。那么请算一算,把你的存折、房本、首饰、有价证券等等都加在一起是多少钱,你又捐了多少钱?是否达到了你的总资产的1%?达不到的话就别说别人,想对别人说三道四,自己最起码就要做到。

 

    再说那些外资企业。不捐款,我们就抵制。ok,没问题,我们当然可以抵制。但结果呢?要么那些企业迫于民众压力捐了;要么就是他们抵死不从,在中国呆不下去滚蛋了。ok,我们都不怕,因为我们知道,现在不是中国离不开那些企业,而是那些企业离不开中国市场,没有王麻子的菜刀,还有张小泉的剪刀嘛。可是,想没想过,现在,任何一个行业,它的利润都很难超过30%(垄断行业例外)(ps:最简单的经济学问题,千万别让我解释,千万别拿出厂价和市场价的差距当证据反驳我,那样的话,我只能歧视你的智商,不好意思,话重了,但是事实)。也就是说,当我们叫嚣某企业把中国人的钱都拿走了时,其中70%都在中国的土地上打滚呢。当然,我非常愿意看到迫于民众的压力,那些企业能从他们“拿走”的30%里捐款出来。但是……

 

    是的,这是我最讨厌的,用唾沫淹死人,靠舆论的压力逼人就范。那天我妈说,易中天、池莉等人,将自己某部书的稿费全捐了。她问我,我会不会把某本书的稿费全捐了?我曰,不会。第一,我几乎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向有关方面申请,我愿意到第一线去救灾。因为在那时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活着。任何活着的人达到那里,都可以给埋在地下的人活着的希望。第二,版税收入是我的主要经济来源,我已经在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捐款了。我不能向灾民献完爱心就把自己变成灾民,反过头来成为别人的负担。第三,地震带来的灾难是暂时的,它不像资源贫乏、科技落后等等不可改变,或很难改变。虽然地震毁了一切,但是我相信中国是一个有毅力有智慧的民族,震区将会以我们难以想像的速度重建、发展起来。

 

    我们每个人都要尽自己所能地帮助别人,也只有这样,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有人来帮助我们。但如果将这件事演变成攀比,演变成一个爱心的指标,演变成指摘他人的说辞,我只能鄙视了。

 

    5·12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重击。但是,5·12汶川大地震,也让每一个中国人变成英雄。5·12汶川大地震,让世界知道中国是一个多么优秀的民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