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塔的传说
(2013-11-30 10:26:52)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 |
文成镇,位于江西省玉山城西,因离玉山县城有十华里,而此处又正好有一山叫回龙山,所以当地百姓便简称文成为“十里山”。这里是冰溪、玉琊溪和沙溪三江的交汇处,属信江的源头。历史上,文成一直是玉山县的渔米之地,是个重要的产粮区。
可是,古时这里洪水泛滥,洪灾可谓是每三年一大遇,每年一小遇。大灾年间,良田被淹,民宅被毁,常常是人畜被洪水所吞,家毁人亡。
相传,在冰溪、玉琊溪和沙溪中生活着一条蛟龙,它巨大无比,凶暴无常,每条溪只生活一年,所以每年就要游经三溪口转移到另一条溪去生活,每三年就要游至三溪口定居一段时间定夺下个三年的生活选溪顺序。因此,文成的每一年遇到蛟龙游到三溪口时就会涨大水,每三年待到蛟龙游到三溪口时就会出现一次大洪灾。
那么,如何除灾?文成人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忽然有一天,回龙山上来了一个白须老者,他告诉村人要消此灾,唯有在此山上选一良辰,建一镇龙宝塔,塔身六面七层,高41.4米,每层高5.8米,宽5.1米,墙厚2.35米,用九九八十一天时间建成,塔成龙静,洪灾自然除。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天功夫,全村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大家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出物,有钱的出钱,全地方人一致同意建造镇龙塔。
终于,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四日(1593年),回龙山上鞭炮振天,人山人海,筹备已久的镇龙塔开建。当年,全地方人不分男女老少,大家日夜奋战,一共用了八十一天时间,宝塔建成。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华夏人最推崇文化,以“文”服人。战乱时期,以“武”治天下;和平年代,以“文”治天下。有人建议,塔名取“文成”二字。名字一出,大家齐呼好名。于是,就在塔门顶上镶了一块石碑,碑上刻上“文成塔”三字。这个地方,也因此取名为文成。
说来也怪,自从文成塔建成后,文成这个地方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洪灾。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文成塔倒塌。不想,连续几年再次出现大小洪灾。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移到今址上重建,总计用砖24万块、灰25万斤、石5000块、铁2000斤,费银8500两。塔成,洪灾再次消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