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素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县名由境内有“天帝遗玉,山神藏焉”的怀玉山而得名。唐代诗人戴叔伦赞美了玉山水秀山明的美丽风光:“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
玉山人,主要以讲吴越方言的土著民为主,境内中心地区讲纯正的玉山话,周边一带的居民几乎是一乡一种方言。 东南乡为常山与江山啌;东北乡为至今闽南话客家话(南丰啌);西北乡为樟村啌;西乡为沙溪啌。因为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因此各地的传统婚俗也不尽相同。这里讲一讲正宗的玉山婚俗。
一、相亲
旧俗里,男女双方都须媒人牵线搭桥约定时间地点见面,也可以在男女双方家里先非正式见面,初步了解双方个人和家庭情况。见面分别时,男方要试探性的经媒人给女方一个“见面礼”,如果女方接受了,说明见面的印象不错,可以谈下去;如果女方不接受,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许是印象不好,也许是印象不深,也许是女方不好意思,也许是女方自己作不了主,总之双方都不发表任何意见作任何承诺,各自先回去作考虑,与家人亲友反复商量。
二、看东家
相亲后,一般女方占有一定的主动权,如果女方同意,就让媒人传话,约定正式时间见面,也就是所谓的“看东家”。在初次见面到“看东家”这段时间里,媒人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媒人的嘴上功夫必须要好,要替双方说好话,即使是不好的东西也要能把它说成好的。可见不会说话的人是很少可以把媒做好的。在这时候,许多事情不是做出来而主要是说出来的。当然也要做,主要是看男女双方的“实际行动”,双方都在观察和考验对方,比如看看人是不是聪明机灵,是不是热情大度,脾气好不好,对双方的长辈亲友是不是客气有礼貌,一旦对各自的观察和考验都过关合格了,这门亲事算是基本搞定了。当然也有中途变卦的,比如有人“打破嘴”(说坏话),或者有“第三者插足”。
“看东家”是男女双方正式见面的一种仪式,在男方家里举行。女家的直系亲属全部或者派代表出席。媒人是主要的策划者,比如说确定看东家的日子,红包的份数和金额数量的经手也都要通过媒人,这时候,媒人开始起证婚人的作用。
看东家的仪式非常隆重,对来宾接待和宴请的规格也是相当的高,男方要表现出相当的热情和大度,不能怠慢和得罪女方任何一位亲属,这是女方对男方考验的最后一道关口。
对于女方亲属,“看东家”的红包是见者有份的。为了图吉利,红包的尾数一定有一个“八”,一百八,二百八,一千八,二千八,因人而异,但红包礼数不能少于当地普遍的基数。否则背后就会有人说闲话,还会误了大事。“看东家”后,媒人也有一个红包。
三、合八字(开礼单)
“合八字”是旧社会结婚的一种风俗,男女双方在结婚前,必须要请先生合算八字,根据八字来选出良辰吉日举行婚礼。如今已演变成男女对方到当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明,坐下来谈结婚条件的一种仪式。在紫湖,这一仪式被说成是“小结婚”,说明仪式的隆重仅次于结婚大典。在这一仪式上,双方要定出结婚日子,有女方提出的要求有:聘礼的数额,喜烟、喜饼以及送去女方办酒席的鱼肉海鲜品的数量,要求男方置办的结婚家具件数等;男方对女方的嫁妆有时也可以有一定的要求。“合八字”时,媒人是作为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平衡双方的关系,两头说好话,使双方愉快达成协议。
四、大婚
在玉山,传统婚礼男方这边要举办三天。
第一天是起媒。媒人带着聘礼和“上头担”(通常是三副担:一担鱼肉海菜,一担喜饼,一担喜酒喜烟。也有更多条担的)去女方,兑现双方先前协商的条件。女方接媒。第二天是大婚。这天晚饭是正席。这一天最高贵的客人是舅爸。厅堂挂的是舅爸送的中堂对联,厅堂正中上行头点的是舅爸送的大红蜡烛,舅爸可以和劳苦功高的媒人一起坐上行。
新娘是这一天最幸福最娇贵的人,可以漫天要价地向男方索取“走路钱”,尽管是坐轿或者坐车一步不走,但没钱就是不出门不上路;同时新娘也是这一天最容易讹诈和最好欺负的人,
不管男女老小见了都可以要她分喜糖喜烟,开车司机路上随时都可能把车停下来要香烟要汽油费;抬嫁妆的,可以把嫁妆藏起来,借以向新娘“敲诈勒索”;后厨做工的可以拿条板凳拦住大门收取新娘的“进门礼”;童子端上一碗糖茶,厨工端上一盘猪肉都可以向新娘索要红包,甚至给新娘拿红尿桶的也可以索取小费。最开心的是闹洞房,可以把新娘搞得哭笑不得也不为过。婚礼通常都要请地方上德高望重有文化懂礼仪的前辈做司仪。在结婚的仪式上,最重要的一项是拜堂,除了要拜父母高堂,还要拜男方的亲属,事实上这是新娘一次认亲的机会。受拜见的亲属,都要给一个拜见礼包。第三天是谢媒。这一天是中餐是正席。晚餐是谢厨宴。女方这边是两天。第一天是接媒。晚餐正席。第二天出嫁,中餐正席。新娘出嫁至少要选两位未出阁的女孩做陪姑。
五、闹洞房
大婚晚上,喜宴散去,至深的亲友要为新人闹新房。在洞房内,要摆上桌子,桌上要摆上酒茶和各种象征吉祥寓意的果子。送新房要行送房令,通过这一方式来“闹”,以达到增加喜气热闹的气氛,这是民间自编自唱,带有很浓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学的一种样式,十分欢快朴素,深受老百姓喜爱。
(一)抬烛台
一对红烛红洋洋,照到床边好新娘。
新娘本是好八字,子子孙孙状元郎。
(二)抬板凳
一条板凳四只脚,鲁班师傅做得好。
平常端来迎客人,今夜拿来送洞房。
板凳宽宽三尺二,上面坐着是新娘,
新娘今夜最漂亮,脸蛋红红蜜甜甜。
(三)拿酒壶
手提酒壶暖洋洋,酒壶里面好酒娘。
平时拿来敬佳客,今日拿来送洞房。
头杯酒喂,筛得平又平,拿来敬新人,
新人吃了这杯酒喂,面如桃花笑盈盈;
二杯酒,筛得满又满,拿来敬新郎,
新郎喝了这杯酒,今晚一定要动手。
三杯酒,筛得不凑巧,拿来敬敬伴伴嫂,
伴嫂喝了这杯酒,晚上让她睡在门角做陪考;
四杯酒喂,大家你也有我也有,所有客人一起来吃酒。
(四)看新娘
你们撒将我们听哎,听得里面娇娇音。
我们不是撒将人,我们是来看新人。
头上红花插一朵喂,口似樱桃一点红。
脚下三寸红鞋子,手如冬笋出山岭。
身上红衫不长短哎,白罗裙子一色新。
我看新人好福气耶,大富大贵万事兴。
六、回三朝
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备办礼品,双双回娘家探亲,名日“回三朝”,即古代“归宁父母”之意。按照老风俗,新娘要带上见红的喜帕,回家向娘报喜。“回三朝”先由新娘的父亲或兄弟到男方“接朝”,这一天,新郎在丈母娘家一定要喝醉,说是家里的猪才能养得壮养得肥。这一天不许在丈母娘家里过夜,再晚也要回家。
七、做新客
结婚的当年或次年的正月,男方要去女方亲属处拜年,这头一回就叫作“做新客”。平时拜年只须两个果子包,而“做新客”就要四个包,“做新客”时,女方亲属接待的规格同样也比老亲要高许多。平时一桌十二个菜,而此时就要十六个菜甚至二十多个菜。其实,“做新客”是男方去女方认亲的一种仪式。通过这一仪式,亲属之间的了解和往来就更加密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