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截胡TCL、与夏普开撕,海信想做全球第三?

(2017-11-30 22:55:20)
标签:

杂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KRWaZ00tFJ6g1WVcltIr3MhfavFciageE11UbSHhziaUGLBz8fiae9TBIJR2Sr4UEarJh6PCKDxGJe7POy5maNp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听杨姐说】

事情变得更好玩了——就在海信在北京、青岛两地诉夏普专利侵权之后,夏普今晚突然发公告称:海信专利指控无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KRWaZ00tFJ6g1WVcltIr3MhfavFciageUXPbnibH02Mz6lAXcUibRnb2AwGhc7L7cmcmTnXOUzNdMQ4I4ia4pmIl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咳咳,家电行业很长时间没有那么令人惊心动魄的玩法了——海信最近动作很多:收购东芝电视,起诉夏普,黑五收割全美用户……不过,在这套打发的背后,杨姐觉得海信其实正在试图成为第二个联想!

联想的什么呢?当然是联想笔记本,肯定不会是手机。联想当年通过收购IBM笔记本,以及后来的玩命扩张,终于成了全球笔记本老大。现在的海信也好像啊——通过收购日本的东芝,试图走双品牌自路线,并扩大规模成为彩电领域的中国第一,全球第三。

没错,在这个双品牌的背后有个大逻辑:制造业脱不了“规模效应”的魔咒。

纵观制造企业,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马太效应之下的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因此很多企业都在扩大规模,成为强者。海信作为家电企业的王牌军,无疑想成为最强者。

为了拿到这个全球第三,海信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跃进式行动。

TCL口中夺食

11月,海信以7.98亿元收购了日本知名电视品牌东芝电视。据海信称,收购东芝后将快速提升规模,加速全球化进程。

从表面来看,海信用低价拿到了好物,从此将踏上一片坦途,提升出货量,碾压TCL,稳坐全球第三把交椅。从2015、2016两年的出货排名来看,TCL和海信交替成为第三、第四。

但在杨姐看来,拿下东芝对于海信的全球化帮助并不大。为什么涅?因为东芝早在2015年就宣布退出海外电视业务,放弃全球电视业务。只保留了中国和日本的市场。相比较下,海信的全球市场份额远远高于东芝。

艾玛,说到东芝在中国,就不能不提提TCL了。

话说TCL在中国也算个奇葩:东芝在中国的市场一直是TCL在操盘和运营,且和TCL合资运营,TCL还占合资企业70%的股份。昨天有人写了篇小文说,猜测东芝在卖电视的业务中其实也谈了TCL。

这还用猜吗?用脚趾头想也是合理的一个选择啊,都合作了那么久。

但是,用脚趾头想不出来的,就是东芝“竟然”没有选择一直以来的业务合作伙伴、我大李东升老师的TCL,真正上演了一出“爱人结婚了,新郎不是我”,而是“海信”。

这仇结深了。

其实此前海信和TCL一直就不相上下,收购东芝后,海信能够抢走原本属于TCL的东芝订单,一方面降低竞争对手的市场规模,另一方面,增加自己的市场规模。最终稳坐这中国第一,全球第三。

不过呢,姐真心觉得海信收购东芝此举真是有点用力过猛。

大家看啊,这场交易中,最大的利好就仅仅在于抑制了竞争对手——TCL。但相比较巨额债务而言,这一利好实在是代价甚大。

媒体公开资料上说,截至2017年6月30日,东芝电视总资产表数据看,总资产为7.37亿元人民币,总负债16.27亿元人民币,净负债额为8.9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海信要赤裸裸地赔进去9亿元人民币接手了一个负债累累且极有可能继续亏损的东芝。

唉,为了得到这部分市场,海信也真是豁出去了。但是,姐理解海信,这就又要回到杨姐此前说的那句“为了规模”。

制造业嘛,毕竟规模效应才是整存之道——但要稳坐冠军位置,并不容易,前有三星、LG巨头,后有夏普新秀暴起。我大海信,也真是不容易。

防夏普甚于防TCL

而最近海信还干了另一件事,就是起诉夏普。

说到这,杨姐可以好好给大家讲讲这段江湖恩怨:之前吧,夏普是纯日本品牌的时候,曾经把北美的销售权许给过海信,可自从夏普被富士康收购后,那就是富士康的“亲生”儿子了,富士康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哈,布局8K和AIoT,那是有一番宏图大志的。

可是这不就出了问题了么——那夏普北美的行销权一女两嫁,最后呢,反正海信没赢。有了这笔烂账在前,海信当然心里有点不服了,于是我们看到了海信告夏普侵权的事。

其实海信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有一点杨姐要说:这件事的本质,根本不是什么国际争端,更不是中日之间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两家企业之间的纠纷,而现在夏普的背后其实就是富士康,而富士康的工厂里,可都是中国的工人!

不过书说到此处,到想起来一个事,大家想想海信为什么对夏普那么忌惮。

对于海信而言,目前夏普在中国的出货量也许还不足以相提并论,但富士康一定是未来最有潜力冲击威胁到海信“全国第一,全球第三”位置的厂商。为什么?

因为富士康目前的势头太猛了——从今年5月开始,就一路大力营销。

在杨姐看来,这是富士康向C端转型的重点项目,富士康内部一定是“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预设——同时,这也是富士康对下一个十年、二十年的布局基础。因此在终端流量入口的争夺上,富士康选中的夏普就成了桥头堡。现在的富士康,一手是夏普这个很强的品牌,一手是低廉的成本构成,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夏普有自己的面板厂——富士康旗下的深超光电,是中国十大液晶面板生产企业之一哦。

所以,杨姐估计,夏普在中国彩电厂商中杀出的突然,恐怕是整个彩电行业都没想到的一件事。而这两年,中国彩电厂商真的是两级逐渐分化,老牌家电厂商有点适应不了互联网的冲击……尽管这个时候我国的面板厂商例如京东方那样的开始逐步走入良好的状态,呃,又歪楼了,不好意思,回来回来。

对,回到夏普,液晶之父,对外品牌杠杠的,内有成本控制和8K的大战略,目标超级清晰——以前经营不善,不能号脉市场需求,价格偏高,而现在市场由富士康主刀:制造工业的先进技术和进步的管理体制,再加上严格的成本管控及整个垂直供应链整合,富士康还喊出“要在全球做到1400万台”的目标!


这显然会威胁到海信的规模。

其实吧,在收购夏普后,富士康早就开始实行去日本化,成立显示器产品公司(SDP),将其主要工厂设在广州。而在广州的面板厂,主要生产第10.5代显示器面板,计划也是要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面板工厂,投资总额达到610亿元。

注意,在与夏普的PK过程中,海信恰恰是有短板的:没有面板!

咱们家电业都知道,一台彩电,面板通常占到成本的90%左右,谁掌握了面板,谁就掌握了“命门”。

所以,杨姐个人认为,一路扩大规模的海信,目前最重大的竞争对手,在全球就是三星、LG,在国内,就是富士康。


杨姐点评:


其实换个角度看,现在难道不是中国彩电业最好的时候么——除了韩国三星、LG外,全球的彩电都在咱们手里:海信拿下了松下的单子,富士康烟台工厂拿下了索尼,又合了夏普;TCL原本拿下了东芝,现在也归海信了,但TCL手里还有飞利浦;国美早就收了三洋电视……


在杨姐看来,无论海信还是富士康,都是咱们中国自己家的生意,解决的都是咱们中国人的就业,该打的打,该讨要的专利费一定要讨要,唯独要慎重的是,别把两家企业之间的事情上升成两国之间的争端就好了——对吧?

毕竟夏普现在已经卖给富士康了,说来说去,不都是咱们中国人的生意了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