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里大文娱落地布局收官 大麦网要攻击线下腾讯“现场”零布局的软肋

(2017-09-20 22:42:13)
标签:

杂谈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KRWaZ00tFLaby9gyeqETy0yWk51nTY3rMuMEVmou518Dm1XXPIZib87mOYhkicn18CoYMOtpGAto74TGeYibI2r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大麦网要攻击线下腾讯“现场”零布局的软肋" />


【听杨姐说】

如果说咱们腾讯是靠着买来的盛大文学和游戏扼住了文娱领域的上游,那么咱们阿里则是试图凭借大麦网的三大布局来握住落地的流量一端——而在其中的麦座和Mailive两点上,腾讯却没有布局!

还是从头讲起哈!

话说昨天阿里巴巴成立了一个“文娱现场娱乐事业群”,大家听听这个名字:文娱现场娱乐事业群,重点在哪里?当然是在“现场”两个字上!姐小心眼,姐反应过激,但姐就是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摆明了阿里就是要让大家脱离O2O思维,把目光聚焦到线下!(因为这块腾讯不强)

大家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群不群的,只是一个“生产关系”上的调整结果,说穿了是阿里巴巴给了大麦网一个在阿里系生态中的“位置”——经过半年的流量培育,俞永福初步理清楚了大麦网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而“现场娱乐事业群”的主角其实有三个:大麦网、麦座和Mailive,这三者是阿里大文娱现场娱乐事业群的生产力!

大麦"PLUS"

对于电影票流量入口的争夺,我大AT两家那都是倾尽了全力来表现:大腾讯把自己的QQ电影票升级成了微票儿,后来又加了点“佐料”格瓦拉,拌成了一个“娱票儿”,来对标大阿里的“大麦网”,虽然业务结构里也有演出、演唱会啥的,但市场份额上与大麦网差距不小。

大麦网对于文娱来讲是什么,其实是一个集中的线下入口——就像美团是餐饮、美容等等O2O的入口,携程、去哪儿是机票的入口,滴滴是出行的入口……而现在文娱领域的入口,就是大麦网。

显然,阿里的玩法,就是用各种业务线的业务去“灌溉”大麦,这也就是俞永福口中的所谓“给大麦赋能”:说穿了就是举平台之力给流量,把它捧成业界第一票务平台——太简单粗暴,但却特有效!

比如说,此前虾米的很多艺人页面上都会有他们的演出信息,就是大麦网的售票信息;而另一块虾米已经做了两年的原创音乐人“寻光计划”,此前只出了实体唱片和数字唱片,而今年也会启动一百场巡演——票,当然从大麦上走!

所以,大麦网能够独立成“群”,应该是这半年足够努力,规模有达到一定的希望。当然,除了跟虾米,其实还可以跟电商的结合,那么大麦的想象空间是不是非常大……熟悉杨姐的人都知道,此处该有转折。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KRWaZ00tFLaby9gyeqETy0yWk51nTY3u8K7LKSK10wOIYyR3SUDlILSVYSERXLuWqba3IWHQmA8QR0WpNmCK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大麦网要攻击线下腾讯“现场”零布局的软肋" />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秘书长张宇


场馆的神经系统

没错,这就是过去6个月内阿里大文娱投入最大、花了最多心血的一个产品,它会成为整个行业的支持体系——麦座!

这一切支持,都是因为六个月前大麦网被收购时就被阿里“目标定位”为“现场业务”——进军线下场馆,还计划斥资数亿元在国内重点城市打造智慧场馆。

记得当时大麦曾宣布与场馆商业化运营公司AEG(美国安舒茨娱乐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就国内外现场赛事、演出和投资进行合作,其中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和大连体育中心的整体合作。

而大麦玩这套的资本,或者说阿里相信大麦网能玩线下场馆业务的资本,就是今天的这整套完备场馆系统“麦座”。

换句话说,麦座主打的智慧场馆整体解决方案,其本质是一套场馆的“神经系统”。这套神经系统,从为演艺体育场馆提供专业的软硬件服务到后端系统安全保障,全部覆盖。

例如,能够完成移动端身份证实名购票、VR在线选座、电子票直接入场的创新型全自助化购票服务,以及拥有包括RFID芯片防伪技术、人脸识别及大麦闸机综合验证技术在内的安全防控系统……等等。

也就是说,这是一套场馆“信息化”革命。而这套系统的巨大影响……姐评论里给大家分析。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KRWaZ00tFLaby9gyeqETy0yWk51nTY3LIBnZ0zFJwiaEJTGUqgCSRltibTyUH1NBxyClrrglYPiblAtSpgK2k5r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大麦网要攻击线下腾讯“现场”零布局的软肋" />


俞永福:我非常明确要能够让整个文娱产业升级,而不是成为某一个品类的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我绝不希望阿里大文娱再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公司、音乐公司或者演出公司。这种跟传统市场抢生意的做法肯定不是阿里一贯考虑问题的方法。

阿里一贯考虑问题的方法第一个是如何通过产业升级让产业带来增量,如果没有增量就只会让产业竞争更激烈,最后整个产业空间越来越少,你更没有能力投资未来了。竞争激烈带来的负面是什么——对于未来投入的决心和能力在下降,因为你只能投入到今天和投入到当下。

演唱会孵化器

说实在的,阿里官方并没有给Mailive一个正规的形容词,但据杨姐的感觉,这是一个“演唱会孵化器”。

例如上个月一场专门助力“阿里88会员”订制的明星演唱会,云集了蔡依林、林宥嘉、张靓颖、莫文蔚、李荣浩、梁静茹等9大明星,就是由MaiLive协助天猫打造。未来,除了传统的演唱会、戏剧演出外,“阿里88会员”明星演唱会这样具有鲜明互联网风格的C2B演出,将是MaiLive突显差异化、打出品牌和口碑的重点突破口。

其实,今天的MaiLive已经与两年前大麦网做的一些尝试不太一样了,阿里大文娱做了一些重新定位,他们不想把Mailive做成一个演出公司,而是一个演出行业的推动和基础设施的提供商。

其实,说穿了,Mailive是阿里大文娱所有IP的落地!

这个IP,包括歌手开演唱会——寻光计划巡回演出;阿里文学的IP拍成电影电视剧后,说不定还有话剧、音乐剧;发掘那些年轻的导演和演员,帮助他们做舞台剧、音乐剧……布拉布拉布拉

所以,Mailive就像一个IP的推手,是一个类孵化器一样的职能!

总的来说我大阿里这是干什么呢:大麦网负责卖票——把阿里系全网的流量微博、淘宝、天猫,通过精准营销,把线上用户转化为线下客流;再由麦座来承接线下场馆的各种信息化服务;而人们到了场馆看什么呢——那就是Mailive要做的事。

当然,你也可以倒过来看这个问题:阿里先通过Mailive做好了“现场的内容”,线上通过优酷等媒体平台变现,线下通过大麦网来变现,最后是麦座来落地服务。

这也就是俞永福说的大文娱的“三项能力”:第一个就是用户触达和连接的能力;第二个内容生态的能力,如何服务好传统的内容生态,如何帮助传统内容生态创造更好的内容;第三个商业化的能力。

杨姐点评

我为什么看好麦座!因为其未来的想象空间无限大——甚至,说不定可以成为另一个“美团”!

麦座的功能里有一项:VR在线选座、购票什么的,还能身份证认证。

来,咱们畅想一下:未来,除了电影票、演唱会、音乐会、相声杂技、NBA篮球赛……之外,未来你也可以通过大麦网定个卡拉OK的包间,可以预约汽车影院的“车位”,甚至包括买下某个酒吧靠窗位置两个小时、或者为自己保留住溜冰场的滑道,预约商场里的迷你自助KTV等等,

不用排队了,好不好?不用到了现场才发现没座位、没包间,好不好?

脑洞再大一点,未来这套系统改吧改吧,应用到宾馆酒店,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到前台去排队check in了——只要咱们自己拿着身份证到门口一人脸识别,就进房间休息,好不好?

所以,尽管目前麦座还没有这么干的迹象,但连杨姐都能想到的事,我不相信我大阿里想不到。

而众所周知,我大腾讯集团几乎不碰线下,线下重啊!累啊!性价比不高啊!这就是为什么最后腾讯用投资的方式获得了美团,而不去自己做扫街的那份苦差事(虽说最早也引入过Groupon,但终究是不善线下而香消玉殒了不是)。

所以,这么分析起来,我大阿里集团的意图难道还不够明显么……就是要垄断文娱这块的线下从流量到服务的全产业链啊!而线下这块现在我大腾讯还没啥布局,只有个卖电影票的微票儿,所以大阿里就谈不上抢夺了,应该说是“抢占”!

唉,才六个月,俞永福,够生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