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青青柳岸
青青柳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0,141
  • 关注人气:1,0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茶文化之----先秦茶文化(一)

(2011-01-23 12:24:24)
标签:

茶文化

茶道

杂谈

分类: 精茗蕴香

中国茶文化之----先秦茶文化(一)

中国是茶的祖国,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茶。世界各种语言中的“茶”,均从中国对外贸易港口所在地广东、福建一些地区“茶”的方言音译转变而来。在中国古代,表示茶的字有多个,陆羽《茶经•一之源》:“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设,四曰茗,五曰荈。” “荼”字是由“茶”字直接演变而来的,所以,在“茶”字形成之前,茶、槚、设、茗、荈都曾用来表示茶。茶树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嘉木”,所以,中国的茶业最初也孕育、发生和发展于中国的南方。“六朝”,是史学界指我国南方三国、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一历史阶段而言的。中国上古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在黄河流域,广大南方如《史记》所记,至汉朝时还依然处于“地广人稀,火耕水耨”的落后状况.所以在中国的早期文献中,有关南方特别是茶叶的史料很少。

 

原始茶树:
7000多年历史的河姆渡遗址,有出土樟科植物遗存,经上世纪90年代专家学者研究考证,樟科植物叶片为最早原始茶的主要成分,是原始茶遗存,而近年来发现的茶树根为人类最早种植的茶树物种。樟木古代称“檀”,上古书《桐君录》中记载:“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从求生的本性出发,饮茶解渴尤为显得重要。与樟科植物同时出土的,还有与后来的茶壶很接近的“罐形盉”和“圜底单把盉”。“罐形盉”,器身呈罐形,腹上部有一侧有一管流嘴,流嘴后两侧各有一环耳供系绳,其高、口径、腹径及形状与以往农村使用的土罐茶壶几乎一样。

中国茶文化之----先秦茶文化(一)
鸟形盉陶器,高13.2、口径10厘米,河姆渡文化二期,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藏。

中国茶文化之----先秦茶文化(一)

红陶垂囊形盉,高14.2 口徑5.2~5.9厘米,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器呈垂囊形,上部前端有一注水口,
口沿外翻,细颈,弧形腹,圜底,尖状流。口沿舆流之間設一提梁。

 

 

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陆贾《新语•道基》:“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神农本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说的是茶有解毒功能,这种功能也为现代医学所证实。早在神家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

我们对神农这位人面龙颜的神人的真实性,不妨再作些补充。神农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如《易•系辞》中载:“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再如《周书》“神农耕而作陶”;《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春秋•命历序》:“其教如神,使民粒食”;《淮南子•修务训》:“神农祀于明堂,明堂之制,有盖而无四方”;《说文》:“琴,禁也,神农所作”等等。神农是一位农业、制陶、医药、粒食、饮茶、明堂和琴瑟等众多事物的发明者。

 

先秦茶文化:
先秦时,中国茶的饮用和生产,主要流传于巴蜀一带。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巴蜀的范围较大,居住民族除巴人和蜀人之外,还有濮、苴、共、奴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巴族、蜀族,不过是其中分布较广、人口较多的两个大族。这些民族,大致在夏商和西周时,还停留在原始氏族阶段,至春秋、战国期间,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才由原始走向文明。

《诗经•国风•邶国•谷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国风豳国•七月》有“采荼樗薪”,《诗经•大雅•绵》有“堇荼如饴”,一般都认为上述诗中之“荼”是指苦菜即茶。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人微言轻药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古代人类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在咀嚼中感受到茶叶的芬芳、清口、收敛、提神……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该阶段可说是茶之为饮的前奏。《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晏婴作齐景公宰相时,吃的是粗粮,和一些烧烤的禽鸟和蛋品,除此之外,只饮茶罢了。说明茶在当时被上层社会所认可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