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生代班主任对话超越自我专业教育 |
分类: 老班心得 |
超越自我,做专业的班主任
肖盛怀:在最初的时候,我主要是想多发表几篇文章,然后有些所谓的科研成果,可以抬高身价,能离开农村,到东南沿海去任教。但是,当我真正地走进教育在线,接触新教育实验,开始坚持写随笔后,我一下子变了。我发现教育的天地很广阔,我很渺小,也很庸俗。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做教育,我是如何教育学生的,我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教育吗,我真的教了点什么……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我也开始关注教育大事,我更开始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而策划了。因为我逐渐发现我真的很浅薄,我甚至连做一个教师的最起码的很多东西都不会。我开始努力的看书,我开始不断地去进行专业学习与反思。
为什么不离开农村,而且还在继续发展自己呢?因为我想做一个农村教师中的另类——专家型教师!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农村教师除了离开之外,就是“教而优则仕”。这些做了领导的老师大多开始抛弃了自己的专业,上点清闲课,在教学上能明哲保身即可。其实,我感到很痛心,我们教育界的精英就这样在内部流失了。在这个方面我很佩服李镇西老师,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做一个老师、班主任。在去成都教科所报到的时候,他就向领导提出了要回到一线的要求,那时就算做副校长,也还坚持带两个班的语文课兼班主任。受李老师的启发,我觉得,一个人做领导,拿优秀,那些都是暂时的,做一个对得起良心的教师才是永久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驱使着,我一个人默默地走着。很多人以为,我翅膀硬了,会飞走的。其实,我不想走。魏书生说,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再者,我想给身边的人,以及更多的人一个启示:在乡下照样可以出了不起的教师,甚至是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也许我这个人很意气用事,但是,我想向当下的教育说“不”!我知道这条路很艰难,会有很多的烦恼,也会有很多的苦涩,但是,我相信于永正老师说的话,一个普通教师认真写三年教案,他可能成不了优秀的教师,但是一个教师如果认真地进行三年的教育写作,说不定可以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我很笨,但是我会用五年、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坚持!
教育硕士即将毕业,如果可以,我还想继续读教育博士。这些或许在大家看来没有半点的好处,但是我认为,任何时候发展自己都是最重要的。只有发展好了自己,才更有实力去成就学生。
肖盛怀:把我的学生教好,并要他们主动去讲班级的故事,让他们家长也能从中受到教益。也就是说,让孩子们去改变家长、改变他们的家庭,让他们的家庭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而争相效仿。我想我和我的学生所做的一切或许会带动更多的人,在小范围内改变这个社会。我不奢望自己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但我在做。我和我的学生都在改变;我的家庭和我学生的家庭也在无形中改变;我和我的学生、我的家庭和我学生的家庭也都逐渐成为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在很多地方讲学,我都这样讲,并且我自称这是我“朴素的教育理想”。其实今天想来,我觉得好笑,我还能有什么教育理想,太抬举自己了,还是“朴素的教育情怀“为好,哈哈……
路遥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我不一定想成什么事业,但是我还真有这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希望我身边的人都能开心,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3问:“像野花一样自由生长”目前已经成了您的名片,说说您是如何专业成长的吧。
肖盛怀:冰心老人在92岁的时候接受孙云晓一个半小时的采访,老人有句话说得很好:“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难道不也与孩子的成长类似吗?我认为教师也应该像野花一样自由生长。
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我感到只有像野花一样的自然生长,才能有十足的长进!因为野花没有园丁的精心呵护,也就没有了那份不该有的傲气;因为没有人为因素的介入,也就没有了那与人追逐名利的俗气。在大自然中,有的只是拼命地吸取日月之精华,储蓄天地之灵气,为我所用。虽然也会遇到日晒雨淋、飞沙走石等恶劣的自然天气,但是,也只有在与之搏斗的过程中,才学会了坚强,才学会了面对一切的困难与折磨,才能真正独挡一面。是啊,在我的成长的过程中不也是这样的吗?
看准一个目标:我要发展!于是,我以百倍的信心去奋斗,从来不考虑学校以及上级领导是否要求,更不考虑我这样做是否值得;从来不考虑身边的人如何看我,更不考虑我特例独行是否合群;从来不考虑哪些该不该做,从不考虑做后有没有回报;从不考虑自己要做一个如何如何伟大的人,更不考虑我会不会成功;……反正,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永远记住,我的导师张万祥先生在我们班主任专业培训班开班时的发言:不汲汲于一时的名利,不汲汲于一时的得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自己每天都开心快乐,也让身边的人都开心快乐!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我才是自由的,洒脱的。值得庆幸的是,有这样一个理想的平台,给了我自由的空间——那就是网络。在这里,有全国人大常委朱永新教授,有钱梦龙、李镇西、卢志文等大家,有韩军、窦桂梅、周益民等名师,有王晓春、张万祥、干国祥、郑学志等专家,有褚清源、冯永亮、黄杰、蔡涛等编辑,还有很多的一线名师、名班主任以及一大批有梦想的教师……在网络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大家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可以誓死捍卫自己的观点。这里有的只是真理、科学。只要你付出,你就会有收获。
在现实中,我努力实践,把这些日常的教育教学记录下来,发到论坛上,与大家一起分享、研讨,也对我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不断纠正完善自我。在这个民主自由和谐的“大家庭”里我逐渐成长起来。
其实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会有今天,我会成为这样一个教育的追梦人!应该说,我一直都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沧桑,在经历了众多的波折与磨难后,我能重新站立起来,对我和我身边的人来说,都可以算一个奇迹!
最近这几年,我申请带普通班、两次自愿到村小去支教、自费读教育硕士、坚持新浪写博、网上义务为一线班主任指导与答疑等,一切皆发自内心。不求名,不求利,我只想真实的活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像野花一样自由生长。
目前“像野花一样自由生长”成为了我成长历程的书名、讲座稿题目以及文章的标题,也成了我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4问: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方法很多,您为什么倡导班主任专业写作?
肖盛怀:班主任专业发展途径很多,比如,反思、实践、读书、交流等,为什么我单单倡导专业写作呢?我认为,专业写作是班主任专业发展所有途径中的基础。只要坚持专业写作,就必定会对每天的教育教学进行大胆的实践,不断的反思,也必定会广泛阅读,等到有了这些文字的积淀,一定会去寻找交流的平台与形式。而专业写作刚好就是对专业发展的一个忠实记录。这样也便于量化,摸得着,看得见,便于统一检查与督促。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专业写作可以彻底改变一个班主任的人生轨迹,让他有尊严的幸福的活着。下边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改变科研范式
传统的科研都是远离一线的,闭门造车的写论文、搞课题,最后出钱、找关系发表、结题。很多一线老师觉得科研很高深,同时发表文章也很遥远。
专业的写作,就是要一线班主任记录日常的教育教学。我希望大家关注鲜活的教育生命,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情。教室是教育的舞台。几乎所有重要的教育事件都发生在教室里。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克拉克的第55个细节,其实精彩都是源自教室。二是关注自己和学生的生存状态。有多少研究人员关心过班主任的喜怒哀乐?有多少研究人员考察过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希望大家走进生活,走进班级,走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其实,我提倡的是一种行动科研、行动研究、校本的研究。这是每个班主任都可以做的,而且很容易出成绩。
二、改变行走方式
传统教育理论包括学校管理理论,都认为教师就是为了学生发展得更好而存在的。所以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孩子前行,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
我认可新教育试验的理念,学校管理的灵魂与核心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快乐,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班主任更是如此。如果班主任不能充满热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班主任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则永远是教育的缺憾,实际上班主任没有真正进入丰富多彩的教育天堂。
以前班主任为了学生总是靠爱、经验等感性的东西来进行工作,我希望班主任老师们能够科学,理性的面对工作,彻底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用思想行走。
三、改变社会地位
对于文化人来说,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有时是要靠外显的文字水平来评估的。坚持专业写作,一定会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建树。因为随着文字的积累,思考的深入,一定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也会熟能生巧,自然发表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其实就是作者在言说自己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与感悟,必然会引得业内人士的关注。久而久之,读者的互动,媒体的关注,会让作者的生活发生不同层次的改变。
很多人因为出了一本书而出名,很多人因为发表了一篇文章而产生很大的影响,著书立说对于作者的社会地位的改变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样的例子太多,不用列举。大家想想,教育界哪个专家、名师不是这样写出来的?
四、改变生活品味
坚持写作不仅仅是练笔,也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专业写作就是道德的长跑。道德的提升需要有“文本”的照料。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就不能轻视了写。
一个坚持写作的人,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不管命运多么无常,他(她)都会锲而不舍的抗争。事实上坚持写作需要的不是超人的智慧,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坚强的毅力。而正是毅力,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坚持专业的写作,坚定的意志必然会带来道德的提升与专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带来社会地位的改变与职业幸福感的倍增,生活品味自然就会得到改变。
我倡导班主任专业写作,就是教育随笔的写作。教育随笔是教育者进行思考和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批判反思型班主任成长的必由之路。坚持让班主任写教育随笔,能够激发班主任的职业热情,让班主任享受到教育的幸福;能激发班主任的潜力,让班主任不再是被动的发展;“读书、实践、写作”作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流程,能有效改变班主任的行走方式,实现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大提速。
5问:做班主任,您最常用的也最得意的一招是什么?
肖盛怀:我是一个不大讲究方法的人,如果真要说有什么惯用的招数,那应该说是“师生共写随笔”吧,我做好多年了。
“师生共写随笔”就是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促进超越自我,故有人把写日记称之为“道德长跑”。很多人都把写随笔认为是语文学科的事,其实我们错了!昆山玉峰试验学校(新教育试验的第一所试验学校)校长周建华说,实验初期,学生的随笔带有明显的作文倾向,实验教师是以作文的要求来评价学生的随笔,而没有将之视为共同生活的一种方式。
如今,新教育把“师生共写随笔”称之为“暮省”。“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随笔与日记视为‘三省吾身’的生活方式,并提笔参与学生的成长,利用师生共写随笔引领儿童走向自主与成熟。”暮省不仅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而且通过“师生共写”,教师润物细无声地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从而使师生的精神同生共长。
随笔是我们班级文化的载体,我的随笔指导就是围绕我们班级的核心文化来展开的。指导、交流,让孩子们学会做人;温情、感动,让孩子们珍爱生活。
说实话,我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给学生编写纪念册来做。《情系初三》(2005年学生纪念册)有“青青校园”、“同窗情谊”、“师恩难忘”、“成长在线”、“心灵感悟”、“感受亲情”、“临别时分”等板块;《一起走过的日子》(2006年学生纪念册)中有“在随笔中成长”、“我爱我家”、“活力校园”、“同学画像”、“吾爱吾师”、“魅力课堂”、“成长在线”、“与你同行”、“班级日记选”、“陈冲文集”等板块。我每天就是给学生批阅随笔,发现精彩的就指导写成作品收录;发现情绪上、思想上有些问题的,我就与他们探讨,引导他们;发现家庭中存在影响孩子成长的,我就与家长联系,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发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孩子与父母之间存在隔阂,我就去协调……每天就做这些事,很充实,很幸福。没事做,我就在班级转转,就像我的网友毛春桦说的那样,站在教室里就是一种幸福。我每天都与学生谈心,他们的喜怒哀乐我都了如指掌。在他们生日的时候,我给他们做相册、写信、拍照等,给他们留念为他们庆祝。还有班会的设计、集体活动的导演以及班级事务的参谋等,都是我与学生一道在做。我们相互信任相互学习,师生之间如家人一样和睦相处亲密无间。学生毕业时,我给他们制作毕业相册,网上家园,让他们保持联系。我的班主任工作就是制造回忆、生产幸福、排忧解难和人生导航等。而这些都用以各种方式由师生共同呈现,让我们的生命相互渗透,让我们一起来编织有意义的人生。
6问:您是“班主任养生说”的首创者与实践者,您能简单说说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吗?
肖盛怀:“班主任养生说”并不是班主任的养生,而是说做班主任就是最好的养生。
在很多地方,我都听到班主任老师们的抱怨,特别是早中晚三到位,疲惫不堪。说实话,我虽然有些懒散,但也基本上也是全天守候。但我觉得我还很开心很享受的。不是我有什么难得的教育情怀,而是我认为做班主任是最好的“养生”。
“养生”主要包括养心与养身。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养体重要的是一个动字,动字包括劳动和运动,任何劳动和运动,只要不是过力的,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这就要求人们要勤于动,不要懒,动则促进气血周流,懒则气血流通缓慢。
早早起床,陪学生朗读、读书、锻炼、吃早点;午饭后进班,看看孩子们,辅导孩子们作业,自己看书,观察学生,反思教育教学行为,然后午休;可以伏在桌上休息,也可以弄张折叠床躺躺,最好的是学会道家的打坐,清空杂念,瞬间恢复疲劳;课外活动时间与孩子们一起运动,舒活筋骨,愉悦身心;晚饭后与学生们在校园散步、谈心,或与孩子们一起玩耍;这期间可以看书写作,也可以看看新闻电视;晚自习后去查查寝,与孩子们简单聊聊当天的事;然后回家,写写自己的工作日记,十一点前睡觉。这样下来一天到晚,朗读、阅读、反思、谈心、休息,运动、玩耍、写作等,多么充实。
当很多班主任苦于没有时间锻炼的时候,没有想到,其实做班主任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我说过,当我们像学生一样生活,我们还会有“三高”吗?我们还会肩周炎颈椎炎吗?我们还会身材变形吗?……
早晨大声朗读对增加肺活量,吐故纳新,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给学生很好的表率。读书修身养性,为生命打下底色。与孩子们一起玩耍,锻炼,以及平时处理偶发事件等,与青春同行,身心永远年轻。
我曾经有两年没有做班主任,但是我依然关心孩子们,与他们经常一起,孩子们每年都来我家拜年。像学生一样生活,你会很幸福,真的。走到学生中间去,你会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班主任的生命只有放到学生中间去,我们才会越活越年轻。
做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生活,像学生一样生活,简单点。我们就不会有什么常见的病症,希望班主任老师们改变心态,充实自己的生活,即做好了班主任,就是最好的“养生”了。
其实,要想把班主任工作当成养生之道,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和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否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从生活中感受到乐趣和从工作中享受到幸福的。
很多人听了我的班级故事后,都觉得我呈现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而在处理班级事故的过程中,倡导的是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其实,这就是我要达到的效果,我宣讲的就是这样一种理念:健康的生活,愉快的工作。
7问:对那些有欲望发展的班主任,您有什么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