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生共写随笔,编织精彩生活(完整版)

(2012-05-18 18:09:27)
标签:

新教育

共写随笔

班主任

教育

分类: 老班心得

师生共写随笔,编织精彩生活(完整版)

 

“师生共写随笔”就是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促进超越自我,故有人把写日记称之为“道德长跑”。很多人都把写随笔认为是语文学科的事,其实我们错了!昆山玉峰试验学校(新教育试验的第一所试验学校)校长周建华说,实验初期,学生的随笔带有明显的作文倾向,实验教师是以作文的要求来评价学生的随笔,而没有将之视为共同生活的一种方式。

如今,新教育把“师生共写随笔”称之为“暮省”。“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随笔与日记视为‘三省吾身’的生活方式,并提笔参与学生的成长,利用师生共写随笔引领儿童走向自主与成熟。”暮省不仅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而且通过“师生共写”,教师润物细无声地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从而使师生的精神同生共长。

笔者经过多年的新教育试验,把“师生共写随笔”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并且作为做核心的运作途径,让每个孩子都持续不断地幸福地动了起来。

批阅——与青春同行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仅在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儿童,而且也是儿童的精神的研究者。既然是研究者,那我们就必须了解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途径很多,我觉得阅读学生的随笔是很好的全面了解学生的最佳途径。

成功时,他们在日记里挥洒内心的喜悦;失败时,他们在日记中倾述失落的情绪;寂寞时,他们在日记中敞开胸怀;感动时,他们在日记中独自一人细细品味那心底萦绕的甜蜜与忧伤。日记成了孩子们每天的忠实朋友,他们从校园生活的趣事,一直写到心灵深处的烦恼,任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任由笔下“一泻千里”。

日记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需要,我们为生活而作,它犹如一架天堑大桥,把我们大家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把一个班集体带好,并且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做到“知己知彼”,也就是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声,知道他们每天都在想什么,在学习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难题。随笔让我对整个班集体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样就不会产生盲目的发号使令,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对他们了解的非常深,才能对“症”下药,切好每个学生的脉;才能因材施教,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每天阅读他们的随笔成了我生活中的乐事,随孩子们的喜而喜,随孩子们的悲而悲。感受着他们心灵的涌动,也甘做他们的益友。烦恼时听他们倾述,指引方向。成功时为他们喝彩,提出目标。班主任把自己完全的投入到孩子的世界去,刚开始,或许会对孩子的言行、思想等或许有些不理解,但随着“共写”的深入,班主任会真正地成为孩子中的一员,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指导——向崇高迈进

在对学生随笔进行指导的时候,我主要是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让他们得到他们最需要的一些相关的随笔知识,并且是他们马上要用的着的,最实际的一些做法。

一般我用学生的随笔或者我的下水作文作为范例,因为这些接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能给学生一种很亲切、很容易接受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随笔的“随意性”,以及随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激发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的美,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只有作到了这样,我们的随笔写作才会成为有水之源、有本之木,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坚持下去而有提高。

有人说,你不是刚才说不要把随笔当作文训练的啊。是的,这个指导的确有作文指导的意思在里边。但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表达,学会记录生活。这个是必须要教的一些东西。

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生活,我觉得这很重要!在2005届学生中考备考时,很多学生说,不会抓细节,更不会写。我说,那我来写!于是,我把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的一些感人的瞬间连续写了七个,教他们只有活得精彩,才会写得精彩!让我的文章成为他们的范文。除了写这种下水随笔,我还在随笔的批阅过程中,发现了选材比较好的之后,写同题随笔,让孩子们两相比较,从中悟出记录生活的一些基本的套路。

最高层次的就是在思想上引领孩子们了。2005届有个学生中考前写了篇文章大骂以前的班主任老师。大意是那个班主任因为年轻的数学老师教学业绩不好,他想换老师,于是就召集几个优秀的学生开会,要他们期中考试时尽量考差点,这样他就可以到校长那去要求换老师了。后来数学老师的确被换掉了,学生感到很愤慨。离毕业了,孩子就写下了这篇文章。看到这篇文章后,我惊讶于孩子的居然能写如此流利的文章,因为他以前文章从来都写不好。于是我要他记住写这篇随笔时的感受,这就是一种真正的写作状态。然后告诉他,这个班主任的确有问题,但要学会理解。他也是为了孩子们成绩,只是他太极端了。如果有兴趣可以平息心中的怒火,再写写这篇随笔。后来孩子在我的引导下,两次修改随笔,最后的文章,让我们办公室的老师看到,都感动得流泪。孩子心中的那种善良被激发,他的文字就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时他个人也得到了情感与道德的升华。

交流——让品味提升

心理教育家研究发现,十岁以前的孩子崇拜师长,但是到了十岁到二十岁进入一个心理上对父母、教师轻视的年龄,瞧不起师长,他们崇拜电视明星、歌星,这个时候,我们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呢?当孩子不愿意与我们谈话的时候,当我们的说服教育没有效果的时候,你实在是特别想跟孩子说,孩子又不愿意,那怎么办呢?给您支个招——写信!把心理的话写下来,交给他。但是您千万别问他看了没有或者看后怎么想。孩子肯定会看,但是看了之后很可能什么也不说,您如果又有什么要说,可以继续写第二封,第三封。孩子有可能在某天对您说,老师,您的信对我帮助很大,感谢您!在孩子随笔中点评,有时有针对性的写信,每月坚持给五六个孩子写信。还有一些关键的时候、特别的孩子等,我就专门给他们写信,有时写很长的。让孩子们在文字中思考,在思考中顿悟。

最常见的交流就是在随笔中的点评了。在点评学生随笔的时候,我一般喜欢从内容上思想上去衡量。我在给学生评语的时候,对于那些随便写的学生,我也随便地评;而对于那些认真写了的学生,我总是十分虔诚地与他们交流,并一定要达到让别的同学羡慕的境界。下面是一个写作比较随意的学生写的一则随笔,我觉得很有意义,于是收集起来了。

又要发日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都有种急切,盼望看到的心情。

翻开日记本,看看上面的简短评语。可每次看到后都有种绝望。上面总会醒目地写着“不够具体”、“写的不够仔细”、“没有主题”等,在看看陈梦露,两手拿着日记本,脸上时而出现灿烂的笑容,时而镇定自若,偷偷地我一瞧,“你不会这样吧!”“好材料!”“分段!大小姐!”……虽然这些话是给她在指缺点,但真的看了有种很舒坦的感觉,很亲切的。

老师,也请您给我象那样指出问题,我需要您的帮助。

更多的还是与孩子们随笔中的交流。记得有一年做“成长的烦恼”的专题,每个孩子的随笔我都进行了点评,然后孩子们又针对我的点评以及后来的辅导,写下了一些反馈,随意摘录下一些。(红色笔迹是我的点评)

可以感受你的烦恼,同时也相信你的成绩能够好起来!

听了老师的话,我心中的烦恼已经消除了。虽然我学习成绩不好,但我可以好好的学啊!但如果因此而烦恼,这样不仅对自己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会使自己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我心中的烦恼才会消除!(陈明波)

如果你到妈妈这个年龄,你会怎么做?你希望成为她的“翻版”吗?如果希望,你会怎样?如果不希望,你又会怎样?

我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她也是为我好,希望我能比别人强。虽然这是妈妈带给我的烦恼,但这个烦恼我现在愿意接受了。如果换作我,也许更糟糕。现在想来,如果不是妈妈的“硬逼”,也许现在我什么都不会。(朱梦云)

我会帮你的,相信我,更要相信你自己!

烦恼算什么,只要有坚强的毅力,就能顺利地摆脱。人如果一辈子活在父母或者其他人的影子下,那就白到人世间走一趟。人要有目标、理想,并且还要去奋斗,要走出一条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段迪)

坚持——给精神归宿

坚持写随笔,就是日记了!把写随笔形成一种习惯,让它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你会觉得自己在改变,精神在提升。漂泊的灵魂有了一个归宿,也就是说,有了一个精神的后花园。

说说我们的班级日记吧。班级日记人人都写,每天负责写的同学在晚自习前找我,与我谈一天的经历、心情、观察、感悟等,确定写什么。然后睡觉前写好,第二天交早上交草稿我,我简单的看看后,进行一些篇章结构的指导后誊正,接下来就在班上张贴展示。班级循环日记给每个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也给了我与每个学生谈心的机会,两全其美!

当随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我们都会改变。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么多年随笔的写作让我逐渐感悟生活,与孩子一起成长,享受教育。而它的益处在孩子们身上也得到了验证。我班的学生总是那样的阳光,总是那样的开心。2005届的学生,据我了解估计有近一半在坚持写日记,我很感动!试想,一个坚持进行“道德长跑”的孩子,精神能不充实,生活能不幸福吗?那届有个全校最差的学生,我给她写成长纪录5个月,最后她还是离开了。我将这些文字全部送给了她。回家后,她先是跟随姑妈到武汉学服装设计,以她那样的基础,如何能行?很快就回来了,去学了一年的电脑,后来在一个工厂上了班。06年开年后,她居然去教幼儿园了!我知道这是受我的影响!说实话,我当时有些感到可怕!真的,她准备走南闯北的人,能因为我的影响而静心幼儿教育,听说还是那个学校最负责的老师!老师是一份清贫的工作,我不愿意她加入进来!因为她的性格真的不适应!但是,当她来看我时,服装、言谈举止都让我判若两人的时候,我才知道,教育如此的神奇!她从接到我的那本成长纪录后,就开始写日记,只是没有给我看。记得,离开学校的时候,她对我说,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你!当时我对她说,我并不希望你如何,只是希望你能过正常人的生活罢了!现在,她自己与人合伙开了间美容美体的店子。不知道她的明天会如何,但是,她的惊人的转变,让我觉得随笔的作用不可思议!

坚持,给精神一个归宿,灵魂就有了寄托。在这种情况下,随笔往往可以创造出和谐的境界!

成果——将精彩延续

在随笔的写作平时,要重展示,交流与互动。每年给学生编辑随笔集子是一个很好的举措。这些年来,我给学生编写了几本随笔专集,又叫成长档案吧!网上网下,反响很强烈!

第一本《情系初三》由李镇西老师做序;第二本《一起走过的日子》有赵登亮老师(网名水易)做序,其余的还有去年我编的《感动三班》、《难忘的2006》、《瞧,我们B班》等都让我们的故事得以延续,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让我们的随笔故事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往届学生的经典的故事在现在学生中流行,当文章中的主人公出现在班级的时候,产生的轰动真的难以预料!记得在2006年春季开学的时候,我将我的2000届毕业生请到班级上开学第一课,场面非常的热闹与感人!六个在校的大学生,有清华的、武大的、华科的,也有三峡大学的以及一些普通高校的,我们的主题是《与你同行》。将优秀的随笔流传,让精彩的教育故事与生活延续,何等的美好!

还有,我们的每一本随笔集子出来后,对外班以及下届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们循着学长们的足迹,感悟人生,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这些集子就是希望在日后某一天能沟起孩子们的回忆,想想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想想我们曾经共写随笔的日子,想想我们曾经拥有的故事。对他们来说,那或许会是一份温馨与激励,说不定他们会自觉地投身到日常的随笔写作中去,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与精彩。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希望,但我更多的是希望这些集子能将亲情与友情、同学情与师生情进行延续与传递。当某年某月某天的某一时刻,他们重又翻起这本册子,或者,他们的亲人、朋友读到我们这些文字,那一份激动与震撼是无法形容的。

或许,这些希望只是我个人美好的设想,但是我对他们真诚的祝福与美好的希冀却长留在心中。或许他们会永远地忘记,也或许你们只会偶尔想起,但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永远记得,有那么多可爱的孩子曾经陪我渡过了一段段令人难忘的快乐时光;我也会永远感激,有一群热情的少年曾经与我共同感受随笔带给我们生活的享受与情感的成长;我会用清晰的头脑将孩子们鲜活的笑脸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