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我们来个仪式吧
(2012-02-06 20:19:24)
标签:
班主任培训仪式教育 |
分类: 老班心得 |
亲们,我们来个仪式吧
“什么是仪式?”小王子问道。
“这是另一件经常被人们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如果猎人们什么时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样,那么我也没有假日了。”
——选自《小王子》
“仪式”就是让那些比较关键的时刻与众不同,让它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中,而内化成一种温暖、激动或感恩等等这些美好的事务,让它永远在我们心底最温柔地地方停留,进而成为我们精神不竭的动力源泉。无论时光怎样流逝环境如何变迁,也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那些“仪式”带来的美好感觉将永远是我们不放弃生活的最终理由。
记得我的一个学生过生日,请了班上的一些同学,事后,邀请者与被邀请者都有一个感受:太没意思了。这种情绪在随笔本上反应出来后,我当时的评语是:要是我去就不是这样了。后来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去了就不一样呢。我说,我会给你设计一个“仪式”啊。这个学生若有所悟,但究竟懂了没有我不知道。
为什么要做一个仪式呢?说明你对这个事情的在乎,也就是情感的关注。再者,仪式总是与“隆重”联系在一起,它让我们会有特庄严、神圣、激动、流泪的感觉。这对净化心灵丰富情感,是很有帮助的。大家看《非诚勿扰2》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离婚仪式”和“人生告别会”吧。这就是“仪式”带给观众的震撼。
那如何做一个“仪式”呢?这就要精心的设计了。时间、地点、环境以及在什么状况下表达等都会影响到效果,甚至还有背景音乐、道具等比较新潮的元素的运用都会为整个设计增色不少。要想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具必须有惊人的设计,就比如我给我的学生编纪念册这件事吧。我们乡镇中学,条件简陋,做个纪念册就是将学生习作简单的装订。我实实在在地辅导学生写,然后每篇入选作品都严格的三稿审定。我请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老师作序,我请我的同学昆山某广告公司的老板给我设计封面,我请我开印刷厂的同学来给我们印刷……当学生们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那个激动,无以言表啊。要是我们条件好点,弄个彩色封面,那就是一本正规的书啊。虽然我这不是设计“仪式”,但只要设计就要敢想敢做。这样才能出彩,这样才能让学生一辈子难忘!这可是一个技术活,科技含量还是很高的。
做好一个设计必须要很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艺术素养,但最重要的还是情深意浓为好。无论怎么说,设计了与没有设计是绝对有差别的。
比如开学第一课,很多班主任举行的“仪式”就非常好。李镇西老师给学生的见面礼就是把自己的著作每生送一本,陈晓华老师在开学第一天的长篇讲话等都各有特色。我的导师张万祥先生要求我们徒弟做的开学设计,还有新教育试验以及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等都说明大家开始对“仪式” 的重视。
我给学生写过热情洋溢的信,也给学生专门做过开学的班会,还组织学生们观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农村中学条件差,全校就我们班学生看了),我还给学生们开学放一部电影等,记得最轰动的就是把我97级的正在读大学的学生们请到我所带的初一讲座。“仪式”的主题是“与你同行”,让在校大学生谈他们的初中生活以及对小弟弟小妹妹们的学习建议等。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三峡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的七名在校大学生为我们班学生做了精彩的演讲,学生们深受教育。当时学校领导觉得受教育的面太窄,但又由于场地有限,最后全校每班派出5名学生代表参加,所有没课的教师都参加了。我毕业了的和没有毕业的学生着实风光了一把,他们每个人也都从中受到了教益。这次活动过后,学生们写了很多随笔交流感受,震撼很大。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参加演讲的武汉工程大学的罗必胜同学因这次演讲而彻底改变了命运。他以前从来没有上台的经验,平时说话都特别的害羞,但为了那次演讲,一个人对着镜子讲了八遍,他的演讲相当的精彩,不少听众现场落泪。这次演讲后,他变得积极主动、勤学好问,后来顺利上了硕士,现在博士在读。
“仪式”能让每个人都有收获,能让每个人铭刻在心,更能激励每个人前行。我们班主任要学会利用一些重要时刻来做“仪式”,让学生开始关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让他们在乎该在乎的,记住该记住的,改变该改变的!
如果不是真心为孩子们着想,只是走个过场,那就是形式。像我们目前流行的以迎检为目的的德育,就是一种形式。再风光的“仪式”都会如过眼云烟,在孩子们记忆中不会留下什么影像。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著名的《帕夫雷什中学》中讲到了“我们的传统”,有各种各样的“仪式”,为一年级学生举办的“首次铃声节”、毕业生的“最后铃声节”、老校友会晤、母亲节、女孩节、春天的节日等,其实就是校园中的“仪式”。一旦这些“仪式”形成了学校的一种文化,一种传统,它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不可磨灭的。
一个班主任只要明白了“仪式”的含义,学会了设计,而且还教会了孩子们“仪式”,你会在带给孩子们惊喜的同时感受到来自孩子们的惊喜,你会发现班主任工作充满了浪漫情怀,你的工作将不再倦怠,你的情绪将永远饱满。因为每天你会感受到不一样的精彩。
开学了,还等什么?
亲们,我们来个仪式吧!
2012年2月5日晚于春江花园
(本文发表在《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