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呵护孩子的心灵

(2012-01-29 21:51:13)
标签:

捡垃圾

纯洁的心灵

赤子之心

呵护

教育

分类: 点评答疑

呵护孩子的心灵

 ——点评案例《他该不该捡垃圾》

 

一个小孩子能主动捡垃圾,这是多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这是多么纯洁的心灵。这是善举,我们应该支持,更应该呵护。

至于家长的担心,咋一看来似乎很有道理。试想,我们把一个成年人的思考强加于一个孩子,看似科学,实则残忍。最近我们大家都在思考,当街看到老人倒地,要不要去扶。难道我们也去告诉我们的孩子,扶之前你要考虑啊。本来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但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如果我们过早地让孩子去思考这些,他们柔弱的双肩承受得起吗?

童年时光是人身体生长最关键的时刻,当时不去想太多是因为脑域并未得到更大的开发,除了一些脑域宽广的孩子外;一般孩子都是很容易忘记痛苦的,因为他们的脑域受不那么大的痛苦.当然与赤子之心相反的蛇蝎心肠就是在小时候脑域阔度大,记住了那些小时侯发生的不愉快与仇恨影响了他(她)一生的心态.

班主任老师说,这个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涵盖了医疗卫生知识、环保国策,其探讨领域已经到了非常专业的程度。我不否认,但她不懂教育更不懂孩子。好在这个母亲水平有限,要是她是一个博士,而这个问题正好是她的研究课题,是不是要把全部的研究成果都让孩子接受?那毕竟是个孩子啊,什么专业,什么科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杯毒酒,不把孩子致死也得致残的毒酒。

后来她的孩子遇到了垃圾委屈地不愿意捡了,这说明孩子已经不再单纯,更重要的是他表现出了与这个年龄严重不符的迷茫。而这种不良心态将如影随形,伴随孩子成长,后果不堪设想。

鲁迅先生说过,健康的心灵是孩子成长的最大财富。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需要大人用理解、肯定与鼓励去呵护,而不是从成人的角度去教他们。他们会逐渐长大,他们会自己慢慢明白很多道理的。

很早前,看到一个故事。讲的是在颠簸的公交车上,一位臀部有伤的老人面对一个小姑娘的让座时,强忍着痛楚成全了小姑娘的善良——老人说:“人家出于一片好意,如果坚持不坐,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她也许就会有顾虑了。”这位老人是了不起的,值得我们尊敬。他知道呵护孩子圣洁的心灵,就算用自己的健康作为代价他都愿意。

我儿子心地特别的善良,每次在大街上看到乞讨的人,他总是捐献出自己微不足道的零花钱。而我看在眼里,总在想如何教育孩子,行善前一定要思考:这钱该不该给。也曾有几次,我告诉他要学会辨别,因为很多是骗子。有次在长途汽车上,一个六十左右的老汉匆匆挤上车后不住抱怨没有座位。我儿子毫不犹豫地就给让了座,我心里想的不是孩子的善良,而是觉得孩子太傻。如今六十左右的老汉身体硬朗的很,再说,就这样的人,你让座他,他一点也不会感激的,不值得。后来我也给孩子细说了。

年前,在QQ群里经常看到那则广为流传的消息《传递温暖拒绝冷漠》,我才恍然大悟。“……遇到夜里摆地摊的,能买就多买一些,别还价,东西都不贵。家境哪怕好一点,谁会大冷天夜里摆地摊;遇到学生出来勤工俭学的,特别是中学生、小姑娘,她卖什么你就买点。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难,出来打工也需要勇气的,鼓励鼓励她吧;……上车遇到老弱病人、孕妇,让座的时候别动声色,也别大张旗鼓。站起来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作下车走远点。人太多实在走不远,人家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微笑一下;……一般情况,看完这段文章而且主动到各个群里转发的人,都还是遗留着传统美德的中国好人!”

其实这则消息之所以能广为流传,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传统美德严重缺失的体现吗?而要想保持这种美德,我们必须拥有赤子之心,也就是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我们成年人无论干什么事情总是用严肃的态度来审视,患得患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成熟与稳重。但孩子们不是,他们简单,他们纯洁。一旦用成人的思想占据他们的心灵,那他们就会不知所措,迷失自我。

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会为他自豪,并把这种信息传递给他。我会支持他这样做,并告诉他如何注意个人卫生有效的保护自己。在生活中,我会慢慢渗透环保意思,让他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像呵护荷叶上晶莹脆弱的露珠一样呵护孩子的心灵。”大人们,请不要用你们的成熟与经验去看待孩子的世界,这样把孩子健康成长的规律打破了,无异于拔苗助长。罪过啊!

 

附:案例《他该不该捡垃圾》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0&ID=41499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