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游戏引进中学校园
(2011-03-04 01:02:1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感悟 |
将游戏引进中学校园
——听陈锁明先生讲座感悟
情景再现
“请老师们拿一张纸,然后对折,再对折,再对折,直到不能折为止。”200名参训学员专心致志,按照陈锁明教授的要求完成任务。
“折完了吗?”陈先生很和蔼地问。
“那请问老师们,你们一共折了多少次?”
哈哈,老师们被这个问题弄懵了,都只在折,没有谁在意次数。
“大家都只是在被动的完成任务,就像我们的学生一样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陈先生娓娓道来,“无论做什么事,主动性有了结果肯定会好。”
是啊,我们如果主动折这张纸,那折了多少次,我们一定会清楚地记得。
接着,陈先生要我们大家再打开这张纸,然后要求我们重新对折三次。接着,他又问了:“有多少人是重新折的,也就是说不是按照原来的样子折的。”
哈哈,老师们又没有注意这个问题。
接着,陈先生告诫我们,在平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破除思维的局限,过程完善了结果一定不会差。
最后,陈先生又要求我们撕去纸的左上角,撕去右上角。这次我们大家都开始思考,那哪里是左、怎么撕等都有点犹豫,慢了点。陈先生突然问:“你们撕的图形一样吗?为什么这样?”
哈哈,大家再次被弄懵了。陈先生追问,“老师的表述不清楚啊?你们听清楚了吗?”
当听到陈先生这些的时候,我们都开始了思考。陈先生最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老师的语言太大太模糊了,可以发散出很多结果的。我们往后再问这句话的时候,改为“孩子们,老师讲明白了吗?”怎么样?以后,老师们在教学中多找自己的问题,也许我们会找到些真正的原因。
心得体会
这个游戏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很轻易地就征服了我们这些“顽固”的老师。试想,如果面对的是一帮单纯的学生,那效果一定更好。后来陈先生与我们大家又来了游戏,气氛很好,效果也很明显。陈先生希望我们能把游戏带进我们的课堂。而我要在这里大声疾呼,我们要把游戏带进我们的中学校园。
“辞海”中说,游戏是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 (1)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2)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游戏,伴动物而生。在动物世界里,游戏是各种动物熟悉生存环境、彼此相互了解、习练竞争技能、进而获得“天择”的一种本领活动。
游戏,随人类而造。在人类社会中,游戏不仅仅保留着动物本能活动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
游戏,并非为娱乐而生,而是一个严肃的人类自发活动,怀有生存技能培训和智力培养的目标。
游戏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流行的活动:扔石头、投掷带尖的棍子。这些最早的游戏显然是以增强生存技能作为初衷。社会进步后,棋牌类游戏、竞技类游戏开始出现,那是为了智力培养和适应竞争而生,《剪刀、石头、布》是一个典型,各类棋牌则是另外一种典型。英国有个《剪刀、石头、布》的俱乐部,在这个全世界共同的猜拳语言中,心理学家不断有新的研究报告推出,用这个最简单的游戏来研究不同出拳人的性格和输赢的机率。这个简单游戏历久不衰的理由是,在这个出拳的心里演算过程中,不停地加计对手心态的模拟与自己回应,让这个简单的游戏中,出现了永远不被抹煞的趣味。如今纯娱乐的游戏,比如网络游戏,给玩家带来的是纯粹PK、打怪和升级,这些“价值”占据了游戏的定义,使原本严肃的“游戏”迷路在消遣娱乐之中。
进入中学,门门课都要考试,每次考试还要排名,学生压力太大了。还有身体的改变,家庭的要求,孩子们出现了很多成长的烦恼。我认为游戏是给孩子们学习与生活最好的礼物。在小学里,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童,进入中学都老学究似的,为什么?中学校园要有生气,就需要游戏。今天陈先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让我们从游戏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那么我们就来做把游戏带给孩子的人吧。
让我们的课堂因游戏的到来而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的校园因游戏的到来而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师生因游戏到来而变得充满活力。
其实,还有童书、漫画等,都要进入校园。让我们校园里充满了童真童趣,师生在单纯真诚的世界里遨游,学校里有了生气,什么问题不都迎刃而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