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身为教师,我能做些什么

(2011-02-05 01:33:55)
标签:

为了孩子

杂谈

分类: 教育感悟

身为教师,我能做些什么

——2011年新年感悟

 

(一)随笔改变生活

 

新年的第一天,我和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看着无聊的综艺节目,却突然鼻子一阵阵的酸,眼泪莫名涌出……有人说,这寓意着洗刷过去,重新开始!从06年开始写第一篇网络日志到现在,我一直都在断断续续的诉说着。这不是一种坚持,只是某种习惯……习惯了把某些东西放在一个少有人知道的地方,闲暇的时候再翻出来一点一点的回忆,还是同样的字眼,只是下面会多出几行字,或者关心,或者鼓励,或者祝福。有些是朋友,有些却只是陌生人。重新翻看,开心的依然会面带微笑;那些伤感难过的,却早已没了那时的心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费心难解的事,但并不是每一件我们都应该去面对,偶尔选择逃避,自己也会轻松点……毕竟,不是谁都能理解我们的。

 

大年三十,在清理QQ好友的时候,我发现了上面的这篇简短的日记。这是从我05届一个学生的空间里看到的。说实话,很多的感慨。

从05年开始,我开始进行师生共写随笔的实验,引导学生编织有意义的人生。这些年过去了,我感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那一年的时间里,除了紧张的复习备考以外,我们师生共写随笔。用稚嫩的笔与火热的情,我们把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心描绘。在随笔育德、启智外,我更多的是教他们如何去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如何用细节去表现。

很多同学刚开始时无处下笔,没有激情。在我多次的指导、下水后,他们都学到了写随笔的一些基本的常识,也知道如何去写随笔了。你们点滴的进步,都会让我由衷地高兴,特别是周颖、邱凯、邱坤、刘弛、梁齐、罗莎等一部分同学已经养成了用随笔记录生活与学习的习惯。少数同学虽然完成的不够认真,但在经历了这样一年的随笔写作训练后,我相信他们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感悟与进步。

我还给他们编写了一本纪念册——《情系初三》。这个集子就是希望在日后某一天能沟起他们的回忆,想想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想想我们曾经共写随笔的日子,想想我们曾经拥有的故事。对他们来说,那或许会是一份温馨与激励,说不定他们会自觉地投身到日常的随笔写作中去,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与精彩。当然这只是我那时一个美好的希望,但我更多的是希望这本集子能将亲情与友情、同学情与师生情进行延续与传递。或许,这些希望只是我个人美好的设想,但是我对他们真诚的祝福与美好的希冀却长留在心中。或许他们会永远地忘记,也或许他们只会偶尔想起,但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永远记得,在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间,有一班可爱的学生曾经陪我渡过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快乐时光;我也会永远感激,在我进行新教育实验“师生共写随笔”的探索过程中,有一群热情的少年曾经与我共同感受随笔带给我们生活的享受与情感的成长;我会用清晰的头脑将你们鲜活的笑脸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一年间,我批阅了他们近五千篇随笔,面对面地指导随笔写作二百多人次,三稿四稿后最终象样的约一百篇。《情系初三》都是他们成型的文章,也收录了我写的一些下水作文与我们交往的一些小故事。这些文字虽然不一定精美,但是篇篇都凝聚着我们师生的心血。它是我们生活的再现,它见证了我们努力与探索的过程。我将记住,我想他们也会不会忘记,因为我们一起走过,努力过!

由于我们的编排、印刷等属于不赚钱而又麻烦的生意,于是接手生意的人都是碍于我的情面。同时我也对他们态度相当地恭谦,不住地陪着小心。打字、排版、制版、印刷,每一环节都有我参与;校对、设计、拼版、装订,几乎都是我一人来做。连续两周的劳碌,我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时刻处于疲惫的状况,但一想到集子将带给他们身心的愉悦、回忆的温馨、思想的启示与情感的沟通等,我就觉得浑身是劲。

《情系初三》是周颖取的题目。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每一个栏目几乎都与“情”有关。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师生的“爱”每一篇文章都是生活中“情”的再现。是啊,这个集子是我们“情”的一个载体。现在是,将来也是!我希望让他们永远记住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永远记得老师对他们的谆谆教诲,更让他们永远记得我们曾经拥有的故事,记得我们曾“情系初三” 。

特别要感谢的是李镇西老师,在百忙中他给我们的集子写序。李老师曾在网站上公开声明,拒绝为出书者写序。但当我再三犹豫后将自己的请求提交时,李老师欣然接受。说实话,我很激动!我们这是一本在班级学生中流传的小集子,根本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李老师作为一个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为了给他们一个永远的纪念以及一份前进的激励竟写下了这么精彩的序言。

每当回忆起编写集子的时候,那帮孩子的音容笑貌就过电影似地在我眼前闪现,难忘啊!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毕业多年后,这些学生依然清晰地记得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更因为我的缘故而聚到一起。

毕业后,当我看到何苗在坚持写随笔,并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相应的实惠。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易笑在网上神秘地告诉我,说他在坚持写随笔,我感到很意外。因为他那时更本没有读完初三,并且一直在外打工,能坚持这样,我很感动。邱坤也谈到了他的写作经历,并发给我看他写的文章,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今天看到卢玲空间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莫大的震撼。

随笔的好处,自是不用我说了。它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了一份美好的回忆与充实的生活,我真的感谢随笔,感谢新教育试验,感谢朱永新教授。

 

(二)朴素的教育情怀

 

在滚滚东流的泰晤士河畔,在钟声回荡的国会大厦西南侧,耸立着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这里长眠着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20多位国王,憩息着牛顿、哈代、狄更斯、达尔文、吉卜林以及二战中“不列颠之战”牺牲的皇家空军将士。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的一块墓碑上刻着一段非常著名的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像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就是在那年,我看到了这段话。由于我平时对那些所谓的“愤青”们很不感冒,对那些抱怨命运、怀才不遇的人极为不齿。尤其是在网络上很多人豪言壮语、激情满怀,我总是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与生命。记得那时,我就主动在学生论坛给学生们义务修改习作。我觉得行动比什么都强,我们做点什么,为改变这个社会至少做了一点贡献,抱怨真的不起半点作用。

参加新教育实验后,我的急速膨胀,让我看到了很多。教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更多社会的合格公民来改造这个社会,最终改变世界。虽然我是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我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在做。我相信,我会在改变我的学生的同时,或许能改变这个世界,只要我们的力量足够强大。

我现在做的新教育试验,就是要让晨诵、午读、暮省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学生们的习惯,并以此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我教学生要爱你的妈妈、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读书改变人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快乐生活、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等,就是要从感恩、奉献、读书、生活、交往、效率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就是要让他们成为行为习惯良好的合格的共和国的公民。当然,我的这些做法也绝对不是很全面。这是我目前的处境下我认为应该做的一些事,我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事不遗余力的去对学生进行培养。日后,我会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随时改进、补充我对学生的教育。总之要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希望他们日后早上社会能够独立自主,能够很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把我的学生教好,并要他们主动去讲班级的故事,让他们家长也能从中受到教益。也就是说,让孩子们去改变家长、改变他们的家庭,让他们的家庭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而争相效仿,我想我和我的学生所做的一切或许会带动更多的人,在小范围内改变这个社会。我不奢望自己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但我在做。我和我的学生都在改变;我的家庭和我学生的家庭也在无形中改变;我和我的学生、我的家庭和我的学生的家庭也都逐渐成为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在很多地方讲学,我都这样讲,并且我自称这是我“朴素的教育理想”。其实今天想来,我觉得好笑,我还有什么教育理想,太抬举自己了,还是“朴素的教育情怀“为好,哈哈……

目前,年前就已经有两拨学生专程来看我了,现在还有几拨在预约。看到学生们的改变,特别是看到他们对我的认可,我感觉到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为了孩子们。

 

(三)无奈的现实

 

放寒假了,见到了很多的学生,他们反馈了很多信息。通过这些,我在思考,作为一个教师,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我能做些什么。

前天碰到了梁迟,他说,桃玉不想读了,要我劝劝她。我笑着说,我该如何劝她呢?毕业的时候,我不是已经给她设计未来了吗,她不听我的啊。他告诉我流芳退学了,我并不感到意外,而是为这个孩子担心。

这两个孩子在毕业的时候,我给他们分析了他们的成绩与家境,建议他们去读中职。我也为此,专门给学生们上了班会课,希望他们改变对中职的看法,但收效甚微,很多学生明白了道理,但家长那说不通。没有办法啊。

我说,目前我们班的成绩最好的能去八中,也只有一两个人,但进八中绝对是最后的名次,即使最最努力,能进步到中等已属不易,要考上“二本“较难。”三本“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一般是难得读起的,太贵了。我们班大部分的学生是要读汉高的,那读本科的机会就更小了,所以我们班可能绝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够高职高专的分数。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高中三年,每年最节俭,大约需要七千元,三年是两万;高职高专最节俭,大约一万,三年是三万。也就是说,我们班上绝大部分学生要花去五万元弄个专科文凭,然后出去打工。而中职呢,每年国家还补贴1500元,也就是说,每年最节俭差不多只要五千元(主要是生活费),三年也只要一万五,并且就业率是百分之百。同样是去打工,花五万与花一万五,如何权衡?当然,高职高专绝对比中职中专学习的内容强些,赚的钱或许也多点,但对于那些家庭特别困难的,最好选择便宜点的,何乐而不为呢。当时我就是这样劝桃玉与流芳的,但他们没有采纳我的意见,哎……

桃玉的家庭条件很差,一家人老弱病残,收入很低,虽然他父亲很要强,但下面还有个弟弟也大了,我估计要支付她的高中生活费都有一定的困难。她在汉高读书,现在的情况与我预计的一样,难以读下去了,我如何去劝啊。要她一定读书,那么家庭能承受吗?就算勉强把书读完,也只是一个高中毕业,日后大专还是难读……

再说流芳吧。他爸爸在他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妈妈现在改嫁了,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一直跟年迈的爷爷奶奶过。虽然爷爷奶奶一直希望他能读好书,但毕竟老迈,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了。我当时劝他读中职。在填志愿的时候,他妈妈来兴师问罪:您为什么要我的孩子读中专?!我当时也比较生气:读书每年要那么多钱,需要钱的时候,你能拿钱出来给孩子读书吗?他妈妈无言,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读高中。现在不幸被我言中,肯定是没有钱读不下去了……其实不读书没有什么的,只是流芳太没有志气,完全不能独立,与人说话都脸红。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他如何立足啊,我的学生啊!要是他的家人当时要听我的话,现在还有半年就读完了,可以实习赚钱了,那他不是有个依靠了。

面对这两个学生的经历,我有很多的无奈。非常简单的道理,我给学生、家长都讲清楚了,但他们依然难以接受。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为了让班上出更多的大学生,我建议他们走术科,体育、音乐、美术等,但效果也如中职一样。每个人的任何特长差不多都可以上大学的,只要你有特长。他们还是难以理解,甚至很多学生与家长质问我,就是考上了又怎么样?能干什么?我无言以对。怎么说呢?孩子上不了大学,你抱怨;孩子能上大学,并且还有可能是一本,并且还比较轻松,你不愿意。哈哈……现在的家长怎么了?

每每这个时候,我只有遗憾地摇摇头,微微地瘪瘪嘴,苦笑两下,然后自言自语:让未来说话吧!

 

(四)不是结尾的结尾

 

每年的春节,我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客人,除了历届的学生。

我们大家都清楚了,现在的孩子,最能记得高中毕业班的老师,因为是他们努力地把孩子们送到了理想的学府。次之,记得小学的启蒙老师。对初中老师几乎是没有多少记得的。以前在一中,现在在二中,一直住在学校,我好像没有看到已经毕业的学生去看初中老师的,真的几乎没有。

我很幸运,我教过的孩子们有很多记得我,并且来专门给我拜年。与孩子们一起,虽然他们长高了,长大了,有的甚至很有钱了,但是我们的关系依然如在校一般单纯。那些过去美好的往事里有我们永远也品尝不尽的味道,那些过去一起走过的岁月里有我们太多太多的酸甜苦辣,叫我们永生难以忘记。

看到孩子们在我身边开心的笑着,闹着,我就时刻提醒自己,好好工作,善待孩子们,让我们在一起短短的三年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无论他们走多远,无论他们有多大,我这里永远是他们栖息的港湾,永远是他们最温暖的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封面
后一篇:2011年计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