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记忆——南风古灶之一龙凤窑

标签:
佛山南风古灶古灶神榕龙凤窑 |
分类: 岭南记忆 |
岭南记忆——佛山南风古灶之一龙凤窑
南风古灶,是佛山的四处国保文物之一。保留下来的是一处正德年间的烧制瓷器的窑炉。在近三十年,南风古灶经历了市保、省保、国保的逐级递升。随同南风古灶保留下来的,还有周边的古民居、祠堂、高庙等遗迹。近几年,南风古灶一带被佛山市开发成了商业区,结合佛山陶瓷产业发达的特点,在南风古灶周边搞了个陶瓷博物馆,还有陶瓷公仔街。成了一个庞大的旅游主题公园。
景区有并列的两座炉窑,由于面朝南方,利用自然的南风作为进气,故称南风灶。为了区别,一般把进门右侧灶称为南风古灶。左手灶叫高灶。一直到解放后,这座窑还在使用,用于烧造各种陶瓷器具。佛山也沿袭了烧造陶瓷的历史,陶瓷业曾经是佛山前几年的重要产业。在南风古灶周边,甚至还有一个“中国陶瓷城”从事陶瓷制品的批发经营,口气不小。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佛山陶瓷业的发达。由于2008年以后,广东领导决定腾笼换鸟,把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外迁,很多企业搬迁到了湖南湖北一带。但是陶瓷业发达的传统还是保留了下来。
南风古灶,从2009年到2014年前后共去了三趟。每次去关注的焦点都不一样。最尴尬的一次是最近一次,到了南风古灶,发现相机里没有卡,只能用手机来记录,甚为遗憾。
先总体看一看南风古灶吧。
大门口,门口牌匾林立,又是教育基地,又是各级文保牌,很是唬人。
http://s1/mw690/001foqgozy6OAaoJK5ad0&690
南风古灶的文保牌,是一大特点。不同时期、各种称呼的文保牌几乎都保留下来。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好像一个大佬,好多张名片,每一张名片都记录了大佬成长的辉煌。看看吧。
1962年,佛山市文保牌。照片中清晰可见龙窑的轮廓。
http://s1/mw690/001foqgozy6OAaqf0Uo90&690
1984年的佛山市文保牌
http://s6/mw690/001foqgozy6OAatf3aBb5&690
1989年广东省文保牌
http://s5/mw690/001foqgozy6OAauCyr284&690
2001年的国保牌
http://s2/mw690/001foqgozy6OAaw4Pwl41&690
http://s14/mw690/001foqgozy6OAawaZnD1d&690
http://s15/mw690/001foqgozy6OAaweUB82e&690
这里有几个词要澄清一下,不然容易搞混。整个景区叫做南风古灶景区,实际上里面有两座龙窑。所谓龙窑,就是长条形的窑,地势由低而高,借用自然风势。
http://s8/mw690/001foqgozy6OAaO5fJtf7&690
对比上面两个时期的照片,2009 年,平台上还没有练功夫的雕塑。
高灶陶窑位于南风灶西侧,因地处高庙(即福善祠)之背后,故称“高灶”。其建窑位置较南风灶为理想,且毋需加筑石坎,因而始建年代似比南风灶要早。南风古灶和高灶传为“龙凤窑”。我在网上搜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为什么叫“龙凤窑”。猜想大概是烧造的品种不同?还是长短有别?还是仅仅对两条龙窑的一个简单的吉祥词?
http://s4/mw690/001foqgozy6OAaYcqCDe3&690
http://s7/mw690/001foqgozy6OAbb8bRA36&690
http://s8/mw690/001foqgozy6OAbaFsZV67&690
http://s16/mw690/001foqgozy6OAaXNF2n1f&690
右侧的叫南风灶,也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下面图片是关于南风灶的介绍,照片拍摄时间在2009-2014年之间。
http://s12/mw690/001foqgozy6OAbfDU7x0b&690
http://s12/mw690/001foqgozy6OAbgzhmX5b&690
http://s3/mw690/001foqgozy6OAbgrMC6c2&690
http://s8/mw690/001foqgozy6OAbi45ev37&690
南风古灶上面外观
http://s16/mw690/001foqgozy6OAbnmygndf&690
http://s13/mw690/001foqgozy6OAboLbJydc&690
2009年拍摄的南风灶外观
http://s5/mw690/001foqgozy6OAbrKsPab4&690
http://s4/mw690/001foqgozy6OAbryPlh33&690
南风灶内部。窑腔似燧道,用小型砖结砌,顶部为券顶,厚约0.25米。窑内平面呈船底形,长34.4米,高0.8米~1.94米。设有四窑门,高1.4米,宽0.7米,作各段出入窑之用。窑面共29排火眼。
http://s2/mw690/001foqgozy6OAbwXj6pa1&690
官方介绍如下:400多年来,窑体虽经多次修补,但结构基本保持旧貌。产品胎质厚重,釉厚而光润,善仿“鈞窑”,具有窑变和釉变的艺术效果。主要生产日用器皿、建材及陶塑。
走过南风古灶东侧过道,能达到古灶的后部,可以看到古灶的底部结构。一些砖石结构。
http://s7/mw690/001foqgozy6OAbAVQBof6&690
据本人猜想,西侧高灶,虽建于明朝,但是元朝开始就有窑了。在古灶底部,有一些元代古窑的遗迹。看介绍,元代好像叫光明灶。
http://s14/mw690/001foqgozy6OAbDKVxXbd&690
http://s7/mw690/001foqgozy6OAbFEQdM16&690
http://s13/mw690/001foqgozy6OAbFR7Dm2c&690
窑底部的其他部分,则是明清时期的遗迹。
http://s2/mw690/001foqgozy6OAbJx4HL11&690
http://s6/mw690/001foqgozy6OAbJDNyZ75&690
http://s1/mw690/001foqgozy6OAbJv1Cgc0&690
http://s2/mw690/001foqgozy6OAbJTxWF71&690
http://s14/mw690/001foqgozy6OAbK3EC13d&690
http://s5/mw690/001foqgozy6OAbK67M814&690
http://s13/mw690/001foqgozy6OAbKhx487c&690
其实在参观南风古灶景区时,给我震撼最大的不是两条龙窑,而是南风灶后部生长的一株榕树。榕树盘根错节,把根部深深扎在了窑体建筑上,不但没有被烧焦,反而更加茂盛了,被称为古灶神榕。一派生机!照片右上角,就是这株伟大的神榕。
http://s9/mw690/001foqgozy6OAaC93scb8&690
http://s12/mw690/001foqgozy6OAbNF2HN0b&690
http://s13/mw690/001foqgozy6OAbNQ6sY2c&690
http://s8/mw690/001foqgozy6OAbNRgsn27&690
http://s14/mw690/001foqgozy6OAbO4xn7bd&690
http://s2/mw690/001foqgozy6OAbOtNfj51&690
http://s7/mw690/001foqgozy6OAbO7Tls96&690
http://s7/mw690/001foqgozy6OAbOoz2K36&690
2009-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