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北京——畅春园

标签:
北京畅春园文物保护 |
分类: 感受北京 |
畅春园
畅春园,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明朝灭亡后,园址荒废。
1684年,清朝康熙皇帝南巡归来后,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为防止水患,还在园西面修建了西堤,也就是今颐和园东堤(可见当时的水面还是很大的)。
畅春园想象复原图至于畅春园的确切面貌,因为迄今尚未见其盛时的全图,所以只能根据文献记载知其大端。
http://s7/mw690/001foqgozy6IZYOq90236&690
这是一幅来自互联网的畅春园图。还有一张图,不知道是那一本书上的。
http://s9/mw690/001foqgozy6IZYQCDvW28&690
以下描述,来自于百科
自畅春园落成之后,康熙帝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园内居住,并于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去世于园内清溪书屋。此后雍正、乾隆等皇帝居住于圆明园,畅春园凝春堂一带改为皇太后居所,其中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乾隆帝生母)在园内居住了四十二年。
随着清朝国势转衰,朝廷逐渐放弃了对园内建筑的增建和修补,至道光年间,畅春园已趋破败,迫使道光帝将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接往圆明园绮春园居住。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烧圆明园时将其一并烧毁。此后畅春园废址失于保护,园内残存建筑在同治年间被拆用于圆明园复建工程。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畅春园再次遭到附近居民及八旗驻军的洗劫,园内树木山石均被私分殆尽。至民国时期,畅春园遗址已成荒野,仅有恩佑寺及恩慕寺两座琉璃山门残存。
目前畅春园遗址范围内分布有北大资源中学校舍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区,以及北京大学畅春园新宿舍区。近些年还修建了一座健身公园,这座公园与原来的畅春园,只有位置上是大致相同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关系。
侯仁之先生为这座公园题词,刻在石碑上
http://s3/mw690/001foqgozy6IZYSqp0ud2&690
健身公园远景
http://s2/mw690/001foqgozy6IZYTS14l91&690
健身公园的南侧,已经全部是现代的高大建筑,繁华无比。畅春园食街。
http://s8/mw690/001foqgozy6IZYXeYf597&690
从健身公园向北走,就是畅春园仅有的遗物,两座山门,比肩而立。
http://s15/mw690/001foqgozy6IZYYwtQyae&690
http://s12/mw690/001foqgozy6IZZ3dRof1b&690
恩佑寺山门上精美的石刻。
与一般寺庙不同的是,山门上面的字,其他的皇家庙宇,一般会写明“敕建某某寺”,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敬建恩慕寺”“敬建恩佑寺”,原来这两座寺庙,都是儿子辈为上一辈修建的。只能是恭恭敬敬,所以叫“敬建”,呵呵
畅春园在北京的皇家园林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首先,这里几乎成了康熙皇帝后半生常设的办公场所,传位之谜发生在这里,最终也死在这里。这里见证了康熙王朝众多的大事。
其次,开启了营建皇家园林的先河,为了听政之便,康熙皇帝便把附近的园林都先后赏赐给他的儿子们居住。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康熙四十八年在畅春园的北边,修建了“镂云开月”景区,并赏赐给皇四子胤祯居住。雍正即位以后,便在此基础上大肆扩建,遂形成圆明园四十景区,并正式命名为圆明园。乾隆时又在圆明园西边修建了清漪园。
在全盛时期,自海淀镇至香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畅春园、西花园、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弘雅园、澄怀园、自得园、含芳园、墨尔根园、诚亲王园、康亲王园、寿恩公主园、礼王园、泉宗庙花园、圣化寺花园等,90多处皇家离宫御苑与赐园,园林连绵二十余里,蔚为壮观。
所以,可以说畅春园的建设,是清朝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写到这里,这篇博客似乎可以结束了。但是还是想唠叨两句。一直想问自己一个问题,是政绩重要,还是文化传承重要?
畅春园是不幸的,明朝的兴废,清朝的营建,英法联军的劫掠,当地驻军和百姓的洗劫,雨打风吹,使得畅春园的地面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只剩下两座庙的山门。
但是畅春园又有这么一个幸运的机会,但是转瞬即逝。在修四环路的时候,建设者们发现了畅春园南门的地基遗址。如果放在今天,我相信当局会马上把它保护起来。当时的文物部门组织了发掘,但是当时在发掘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消息了。我想问,石头呢,地基呢,我们的万园之首呢?你的政绩是有了,很明显,四环路通车了。但是我不开心。
找遍了我所有能找的途径,没有人告诉我这些考古的遗迹的具体方位,也没有人告诉我,这些石头哪里去了,从当时的媒体上,截取了一些照片,拼接如下。请原谅,不清晰,因为我找到的原稿就这么大。缅怀一下吧。看一看东华门地基遗址,就可以想象,如果把畅春园的地基保护起来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从网上可以下载到当时的发掘报告,看过后,更加心痛。
http://s8/mw690/001foqgozy6IZZ4JmM777&690
事情还不算完,知道今天,我们都有可能知道更多关于畅春园、西花园的信息,还可能有很多文物埋在地下。
2009年10月13日,北京晚报报道如下:
侯瑞华在颐和园外新建宫门小区生活了41年,由于小区是被烧毁的“三山五园” 之一畅春园遗址所在,他总能在小区施工时看见如石礅、石兽等遗物被挖出。近日,小区内修管道时挖出了一堆烧焦的梁檩和三合土,可工人们又将它们重新掩埋。
这让侯瑞华不禁感叹,“这被埋了百年的历史印记只因为太小就无出土之日了?”
我也无语。
想起一句话,不只是谁说的:北京城不是毁于革命,而是毁于建设。北京的历史沉积,最终在将我们这一代手里彻底毁掉,因为我们的技术水平能够轻易地挖地三丈乃至更深,连老祖宗留下来的地基都能够彻底毁掉。今天你能把畅春园拆掉,明天你就有胆子拆掉故宫!
大哥,我们传承什么呢?
(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