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山情怀 太华古道

(2010-09-19 15:00:00)
标签:

徐霞客

西山

太华寺

太华古道

分类: 参观游览

    太华寺是昆明西山森林公园重要寺庙之一。
    有盘山公路直通。
    也有一条“太华古道”山路到达。
    游西山,不去太华寺,游太华寺,不走太华古道,实为一种遗憾。
    太华寺始建于元朝,至今已历经了七百年风雨驳蚀和兵燹的沧桑岁月;太华古道虽说是古道,却是一条依然充满生机,绿荫蔽日,曲径通幽,竹木苍翠的山间小道。
    走“太华古道”游太华寺庙已经成为许多人健步休闲的最佳去处了。
    “太华古道”入口就在华亭寺侧门不远处的公路边,转过华亭寺山门百米就一眼看到。

http://s9/middle/44296751x90bf5d08dc28&690太华古道" TITLE="西山情怀 太华古道" />

    一排石阶顺山坡而上,中英文标注的指示牌十分显眼。
    上得台阶来,一座单门石牌坊高高耸立坡上,牌坊正中,几个苍劲的隶书体大字“太华古道”跃然而出,牌坊两侧的石柱上镌刻了一副对联:
    松黄石卧疑无路
    路转峰环别有天
    仔细观赏,得知这是清人徐敏句,刘昆生题。因年代久远,字迹斑驳,难以辨认,不过大体意思是清楚的,松黄石卧与路转峰环的意境需要登山者去亲自去体会。 

    太华古道没有惊险,也没有奇景,是一条依山势,顺地形而蜿蜒于林中的小路。
    除了那座石牌坊,你几乎看不见任何古迹,为了方便游人,这里经过几番修葺,这条古道已经是旧貌换新颜了。
    全长2公里左右的山路,全部由石条石板石块铺砌,大约600级的台阶,宽敞平整,依地势走向,错落有致分布,时而陡峭,时而平缓,弯弯曲曲,穿行在树林中。

    茂密的松树,翠绿的竹林,不时把小路的尽头隐秘,转过山坡,石桥与楼台呈现在眼前,还真有“路转峰环别有天”的意境呢。

http://s16/middle/44296751x90bf7cb6a24f&690太华古道" TITLE="西山情怀 太华古道" />

    途中有石凳供游人歇息,有亭榭供游人赏景。
    有人说在这条石蹬小道上还能不时看见一些镶嵌其中的磨得锃亮的石块,那就是古道的文物了,我运气不好,始终没有发现一块。
    但是,遮天蔽日的绿树翠竹,鸟啼蝉鸣的深山幽谷,已经令人忘却了时光。
    树稍筛下光斑螢瑩,静谧中传来细微风语,不时一两只调皮的松鼠从路边跃上树梢,远处传来寺庙悠悠钟声......。
    峰回路转,有时候你会透过参天的树木,翠绿的竹林,看见蓝天白云的天空,看见烟波浩渺的滇池,看见随山峦起伏的森林......。
    连步掇级,沿山巡谷而上,不时遇到老人小孩和欢愉的年轻人,他们有的走累了,就地在石阶上一坐,微风吹来,十分惬意,这边小亭榭里一对情侣喃喃细语,那边楼台却是一群年轻人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

http://s7/middle/44296751x90bf7cd52346&690太华古道" TITLE="西山情怀 太华古道" />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象,如果那一天空闲,带一本书,带一壶茶,这里就是最好消磨时光的去处了,静谧中嗅到阅读翻书的清香,闭上眼睛让思绪随微风展开遐想,躺在长凳上让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
    我徒步爬山有听收音机和听小说评书的习惯,但是在太华古道,只能静静地悠闲漫步,在这条小路上,其他的声音是多余的。
    我徒步爬山一般都是健步疾行,很少歇息,但是在太华古道,我总是放慢脚步行进,在这条小路上,不去欣赏、呼吸、享受,那是一种遗憾。

    太华山地处西山群山中腹,峰峦起伏,森林茂盛,山谷陡峭险峻,山涧溪流淙淙,清幽静谧的“太华古道”穿行其中,名副其实的一个天然大氧吧。

    漫步在太华古道,你不禁会想象,当年徐霞客是否会在那棵树下休息?吴三桂是否携陈圆圆到此一游?建文帝是步行还是骑马?

    当古道前方出现一堵红墙,依稀传来诵经鼓乐,直觉告诉你,太华寺到了。

 http://s5/middle/44296751x90bf850d79e4&690太华古道" TITLE="西山情怀 太华古道" />

    来到太华寺前面,除了首先映入眼帘的高大的太华寺山门,还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相传为明朝建文帝流亡云南时亲手所植。推算下来已经有600年之多了,经历了沧桑风雨,至今依然苍劲挻拔,枝繁叶茂,实为不易,已被政府列为古树名木进行保护。

    银杏树秋天最美,金黄色的树叶挂满树梢,落叶也把地面铺上一片金黄颜色,与周围的红墙黄瓦,高台古寺相互映衬,显得格外肃穆壮美。
    太华寺山门高高在上,三层台墀,石栏松树围屏,一座三门石牌坊耸立。

    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石坊中门横额镌刻“峻极云霄”,两侧为“凝岚”、“叠翠”。

    石坊柱上,正面方面均镌刻有楹联,正联为“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侧联为“滇海平波,鬟镜清漪真可鉴;西山雨霁,太华缥缈总凭登。”联额情景交融,好一幅湖光山色,人间仙境。

http://s16/middle/44296751x90bf94a1c08f&690太华古道" TITLE="西山情怀 太华古道" />


    太华寺,又名佛严寺。元朝大德丙年(1306)春,云南梁王命在此建梵刹,明代,云南镇守国公沐英的后代,曾捐资扩建。清康熙20年(1681年)清军进入昆明,太华寺部分建筑被毁。清康熙26年(1687年),云贵总督范承勋重修太华寺。

    虽历次大修太华寺的建筑,但大雄宝殿还保留着元代风格。

    太华寺座西面东,规模宏阔,布局严谨,四合五天井,走马戏角楼,展现了多民族传统的穿斗结构,其建筑艺术别具特色,介于北京宫廷园林建筑和苏州人工园林建筑之间。寺内亭、阁、廊、池汇成曲,清幽恬静,万松环翠,鸟语花香,院宇清秀,曲径通幽,令人流连忘返。

   

    作为一所佛教寺院,天王宝殿、大雄宝殿,铜铸鎏金释伽牟尼,菩萨观音,四大天王......应有尽有,庄严肃穆,香火缭绕,善男信女,顶礼膜拜,虔诚有加,我就不一一细述。

 http://s12/middle/44296751x90bf94740ceb&690太华古道" TITLE="西山情怀 太华古道" />

    大雄宝殿西面是一塔林,有太华寺历代和尚的圆寂塔,塔身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布满苔痕的塔林在隐约传来的木鱼诵经声中显得幽静穆然。

    院落侧面,立有徐霞客游太华寺石碑,碑文记载了其游历西山所见,有细心人还真是认真抄录,按图索骥呢。太华寺因梵刹古寺湖光山色,吸引徐霞客,又因徐霞客太华寺得以名扬四海,值得云南人骄傲。

  大雄宝殿东面的“万顷楼”及楼前的平台,是远眺观海的好去处,我每每到此总要登临楼台,让海风吹拂,极目远望。

    记得初中毕业时,我和同学们夜宿西山数日,早上来看日出朝霞,晚上来观万家灯火,别有一番情趣。

    万顷楼有碑铭曰:“登楼远眺,东浦彩虹,西山苍翠。朝观日出,浪花红艳;夕视归帆,百舟似箭。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蜂屯于城根”。

    读罢这段文字,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空。

    然而,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大观楼长联中描述的那些美景已不复存在了,昆明坝子万顷良田已经被钢筋水泥高楼大厦取代,五百里滇池已经被严重污染。

    失去的良田似乎已经无法挽回了,污染的湖水可能还有希望拯救,等十几年了,花十几亿了,但是每次看见滇池,每次都很失望。 

    万顷楼墙壁至今还保留有康熙帝御书:“世济其美”牌匾。康熙是否来过太华寺不得而知,但是康熙微服私访在云南留下御书却有记载,康熙亲笔为太华寺题词,告诫后代要继承前代的美德,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在万顷楼,俯瞰被污染的滇池绿阴阴一片,不禁想起,昆明古时候还有一位名叫赛赤典的官员带领民众兴修水利,治理滇池,疏通螂螳川,泄洪排水,“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的故事,不胜感慨,既往矣!今天的赛赤典你在哪里? “世济其美”这个成语典故还有人提及自勉吗?

http://s15/middle/44296751x90bfa5d88b1e&690太华古道" TITLE="西山情怀 太华古道" />

 

    太华寺还是一座有名的花园,早春时节,繁花似锦,品种众多。红艳似火的茶花,亭亭玉立的玉兰,含苞欲放的梅花,在北国冰天雪地之际,开满枝头,布满庭院,争艳斗奇。轻风吹来,阵阵花香伴着善男信女点燃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仙境,怪不得作家杨朔在《茶花赋》里说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

http://s5/middle/44296751x90bf94463b24&690太华古道" TITLE="西山情怀 太华古道" />

    有一次我和同学专门来看茶花,拍摄茶花,满庭院的花争奇斗妍,令人目不暇给,“那一树,齐着寺院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 ”我不太懂花,但是太华寺的花使你不得不认真去认真观赏。 

    前两年游太华寺,还看见寺院后边有住宿部等设施,现在据说寺院划归佛教协会管理,只保留了斋饭食堂,游人观花赏景累了,喝杯清茶,来碗素饭,倒是很不错的一种享受。 

    太华寺巍峨雄伟,依山瞰海,层楼飞阁,绿树掩映,繁花似锦,回廊环绕,是修身养性值得一游的好地方,太华古道绿荫蔽日,松竹茂盛,曲径通幽,是健步休闲的好去处。

http://s9/middle/44296751x90bf9427a5d8&690太华古道" TITLE="西山情怀 太华古道" />

(后两幅照片引用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