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博会之六:“寻宝记”——我拍世博园里的宝物(1)

(2010-09-09 14:47:06)
标签:

世博会

国宝

各国

宝贝

古董

照片

作品

摄影

张晨曦

fotosky

旅游

分类: 摄影图文-世博会

世博会开幕之前,就听说有很多国宝要来上海。印象最深的是法国的7件国宝,说是要用7架飞机分别运送过来。据说在法国要看全他们也不容易。所以,我在世博园第一个进的展馆就是法国馆,就是冲着这7件宝物去的。

 

后来,听说还有更多宝物,就逐渐对他们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几次进园参观的过程中,如果看到了宝物,便会有意识地重点拍摄,多拍一些。我还吩咐我女儿注意拍摄这些东西。

 

小美人鱼是我非常喜欢的丹麦国宝,我先后多次前往拍摄,在白天和黑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拍摄;卢森堡的金色少女雕像非常美,第一眼看见就非常喜欢,一口气拍了很多张。当时还不知道她是国宝。在捷克馆,我找到了她的镇馆之宝——从布拉格古老的查理大桥上拆下的两块亮晶晶的青铜浮雕,我还拍到了造型绝美的“智慧之泪”。

 

听说著名的“撒尿的小孩”也来到了世博会,我专门前往比利时馆寻找,没想到他却穿上了唐装,真不好看!不过,我还是把他拍了下来,机会难得啊。从媒体上得到消息,说是葡萄牙馆内有我大清光绪皇帝给当时写给葡萄牙君主的亲笔信,便专程前往观看。可是展台上却写着“复制品”。失望之余还是将之“收入囊中”。

 

我女儿的收获也不小,拍到的宝物有:保加利亚公元前三世纪的国王铜制头盔和金制花环,墨西哥馆的多洛雷斯圣母祭坛、羽蛇神艾卡特石碑以及玛雅文化石灰岩雕刻,新西兰馆的巨大墨绿色玉石,意大利馆世界上最贵“老爷车”,蒙古国馆的古化石“双龙之战”,等等。

 

有了这些“成果”,我便计划着再写一篇稿子投无忌的“我的世博,我的故事”。可是我们自己国家的国宝还没拍到呢。知道中国馆里有两个清明上河图:(1)原件;(2)超大幅、会动的数字化清明上河图。那可是镇馆之宝。没有他们,我的寻宝记就还差一半呢。此外,还有埃及的黄金法老面具、辽宁的“中华龙鸟”古生物化石、山西的青铜艺术珍品“凤鸟尊”等。于是,我决定第六次入园,专门去寻找这些宝物!

 

6月18日早上6点多一点,我就从家里出发了,想去“抢”中国馆的预约票,同时冲省市馆。很幸运,这一天中我顺利地参观了中国馆、省市馆、尼泊尔馆、埃及馆等,寻找到了不少宝物!没想到中国馆内有很多宝物,虽然光线很暗,而且宝物比较小,但用上我大光圈的EF50/f1.4,再用上ISO1600,还是很清楚地把他们拍了下来。

 

下面把这些宝物“拿出来晒晒”,与大家分享。

 

1. 中国馆内的宝物

“会动的巨幅清明上河图”

名气很大,挺有视觉冲击力,很值得一看!

投影到100多米长卷上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图中的500多个人物都动了起来,而且有白天和晚上的不同场景,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活的北宋汴梁生活场景。

http://s12/middle/4424a03dh8fcdfad0c3cb&690&690

 

“铜车马”

在中国馆,清明上河图原件(辽宁博物馆的明代仇英版)没找到,却看见了“铜车马”。原来已经换成了陕西秦俑馆的“一号铜车马”。

“一号铜车马”是在陕西临潼出土的,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总重约1040公斤。其中金饰件3000余克,银饰件4000余克,车马通体饰有彩绘,主体为青铜所铸,配有一千多件金银配饰。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成就,代表着中华文明在两千余年前所达至的高度。它此次到上海来,是它出土30年后首次走出陕西。

http://s9/middle/4424a03dh8fcdfaf5fcf8&690&690

其他国宝
中国国家馆里国宝最集中的是“文明传承”展区。为了避免长时间光照对文物的损伤,它们都在暗处,只有你走近时,展柜的灯光才会亮起。而且灯光很暗,宝物也比较小,但用上我大光圈的EF50/f1.4,再用上ISO1600,还是很清楚地把他们记录了下来。

这张照片中,上面是信期绣(西汉,湖南省博物馆藏),下面是云锦(明)。

"信期绣"是用几种丝线在罗、绮、绢等织品上绣成花纹,针法为锁绣法,图案纹样单元较小,线条细密,做工精巧,为西汉时最讲究的一种绣品。"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云锦以其绚丽多姿,美如云霞而得名。它用料考究,织工精细,有"寸锦寸金"之说,在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织造御用品。
http://s1/middle/4424a03dh8fcdf4f99260&690&690

 

铜鼓座(战国)

战国时期的铜鼓座可以说是我国青铜冶炼的巅峰之作。它整体呈半球形,座中央有一个可供插入鼓柱的孔,座上缠绕着16条较大的蟠龙,这些蟠龙身上还缠附有若干条小龙,龙身上饰鳞纹,并嵌绿松石。鼓座下部对称设置有四个圆环提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组装焊接工艺相当复杂,其制作工艺甚至至今还无法复原。(摘自光明网)
http://s3/middle/4424a03dh8fcdf48ebbb2&690&690

用于制作青铜器的陶范(东周,山西省博物馆藏)
http://s1/middle/4424a03dh8fcdf4427590&690&690

 

 

青铜神兽(春秋)
他的样子是不是很好玩! http://icon.xitek.com/images/smilies/biggrin.gif
http://s5/middle/4424a03dh8fcdf436c1b4&690&690

 

按从左到右的次序依次为:印花绢裙(唐,苏州丝绸博物馆藏),三彩载丝驼(唐,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缂丝(南宋)。

信期绣、云锦、印花绢裙、缂丝代表着中国古代高超丝绸染织技术的精品。而三彩载丝驼则是中西方交流的重要渠道――丝绸之路的标志之一。
http://s12/middle/4424a03dh8fcdf40560ab&690&690

 

 

古瓷器

从左到右:“清沽美酒”瓶(宋,上海博物馆藏),景德镇窑注子温碗(北宋,上海博物馆藏),景德镇窑螭耳瓶(清,上海博物馆藏)

China=中国=瓷器,可见瓷器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宋、金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到鼎盛,是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http://s7/middle/4424a03dh8fcdf3db1f66&690&690

 

从左到右:巩县窑绞胎枕(唐,扬州博物馆藏),错金博山炉(汉,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藏),《本草纲目》(明,上海图书馆藏)
http://s14/middle/4424a03dh8fcdec920ded&690&690

 

针灸铜人(明,湖北省博物馆藏)
http://s2/middle/4424a03dh8fcdec91c9c1&690&690

 

 

鎏金铜浮屠(唐,法门寺博物馆藏),木亭模型(唐,新疆博物馆藏)

资料: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框架体系标志着中国建筑体系的成熟,是世界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代就已经基本定型,到宋代模数制度已被广泛使用。由于历史的久远,古老的建筑不可能永久保存,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看到千年以上的中国古代建筑了。但是法门寺博物馆收藏的唐鎏金铜浮屠是代表了我国唐代建筑水平的最重要的实物佐证。这件文物是法门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国家明文规定不准参加外展的64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木亭模型:当初中国馆文物组专家在遴选文物时,从一大批新疆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一眼就"相中"了它。顾祥虞说,几根木柱子支撑起几组斗拱,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模型,型体的结构和造型竟然和世博会中国馆的外形极其相似。于是唐代的小木亭模型便成为了又一件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代表建筑文明传承的重要展品。小木亭模型和中国馆相距千年,但却如此相似,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中国文化的一脉相承。
http://s11/middle/4424a03dh8fcdec36824a&690&690

仇英《水阁鸣琴图》(明)
http://s12/middle/4424a03dh8fcdec087dfb&690&690

 

 

吹箫陶俑(东汉,上海博物馆藏),打马球俑(唐,新疆博物馆藏),三彩陶叠置伎俑(唐,西安博物馆藏)
反映了古代的市民生活。
http://s13/middle/4424a03dh8fcdebdaf8fc&69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