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隐入烟尘”
标签:
隐烟尘文学收藏 |
分类: 老屋原创作品 |
巜也说“隐入烟尘”》(1500字)
老屋张忠原创作品
得烟楼晨语:天下收藏一大隐!隐者,藏也!大隐之人,成就百年收藏之大计!
话说收藏,是锁定材料,把材料当作世界。文学,是观察世界,把世界当作材料。
收藏,锁定特定材料,把材料当作他的全部世界。
文学,观察全部世界,把世界当作他的特定材料。
收藏的材料来自前人制造,在前人制造的基础上研究旧事物分析既往史,发现未知的人文精神!
文学的材料来自昨天的生活,在已知的人事氛围里想象明天新世物,塑造已知的人文故事。
收藏者,因为不断发现未知的人文精神与读者分享而痴迷于收藏;文学家,为反复塑造已知的人文故事获得读者共鸣而颠狂不已!
我时常读些书,也写些文章,日子久了,便悟出一些道理。搞文学的和搞收藏的,写出来的文章还真有点不一样,粗看,两者融会贯通那是表象,细看,实质上则有所区别:
文学作品被称作艺术创作,收藏心得也叫文史作品。搞文学的那支笔可以绚丽多彩,可以妙笔生花。搞收藏的这支笔,可以多彩但不可以绚丽,可以妙笔但不可以生花。这是二者大体上的区别。
文学可以虚构也可以想象,文史不可以虚构也不可以想象!
——也说文学与文史两家“散文”的区别
有人为“散文们”给出了定义,看看“文学”与“文史”的两类文章体裁的定议:
1.文学辞条: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运用虚构和想象,使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2.文史辞条:文书记事。文学、史学的著作、知识。文史作品是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也可指文化历史、指诗话、文评之类的书。
窃以为,文学家用多重情绪(情感)来抒发世界,收藏家用多种思维(思想)方式来理解世界。
文学家把俏丽的词藻提炼成精美语言,带你走进一个有故事的世界,寻求感染力!
收藏家用朴实的语言还原历史,带你走进一个有世故的世界,力图情景再现。
文艺创作中的多重情绪:愉悦地、郁伤地、鸣唱地、呜咽地、激昂地、悲怆地、刚毅地、缠绵地、壮烈地、哀婉地、赞美地、叹息地、喧嚣地、寂寞地......
文史研究的多种思维:记录之、述说之、解释之、分析之、对比之、考据之、义理之、辞章之、评论之、批判之、传承之丶纠谬之、考订之、注释之、绘图之、制表之......
文史稿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是镶嵌在历史大书中的辞条,不可随意更改。只有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三要素“才可虚构。
文学和文史的作品都可以称为原创,文学家的原创无人质疑,收藏家的原创被人谬赞,大有“天下文章一大抄”之叹!谁叫你“抄人物”、“抄时间”、“抄地点”呢?无人理解的时候,何来“万岁”?
有读者问:在“文学”与“文史”这两类体裁中,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有哇!那就是“传奇”与“演义”。
那么,是先有文学还是先有收藏?
答:先文学后收藏!
文学的祖先是文字,先人把文字刻在生活的器皿上放在心里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有形的实物收藏和无形的意识形态收藏。因而是先有文学后来才有收藏。
难道文学是收藏之父么?当然!
文学家谛造生活也谛造收藏者,因而,天下的收藏品和收藏者都可以为文学家所谛造!没有文学就没有收藏,没有文学家就没有收藏者;文学是外延,涵盖了收藏——收藏”被文学”了!收藏被写进文学作品之中。当然,文学作品也可以被收藏!
既然收藏是文学之子,收藏自然就是先天的后浪,“长江后浪推前浪”,收藏推动文学前行,文学的动力需要收藏!历史是一部大书,在生活总目录之下,文学是一级目录,收藏是二级目录。有道是“一级文学家,二级收藏者”。文学之红花,收藏之于红花;收藏之绿叶,文学之于绿叶!红花映绿叶,绿叶扶红花。盖,天下收藏在有形,收藏者的精神在无形,无形时刻隐入烟尘!隐,就是奉献,无声无息地奉献!烟尘,是收藏精神升华于文学殿堂的全部过程!
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烟。百年大计,隐入烟尘!
——得烟楼如是说!
(老屋张忠;2022.9.5有感于得烟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