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醒着的梦呓——妙偈

(2024-03-01 22:18:02)
标签:

托钵

盐尽

炭无

分类: 醒着的梦呓

醒着的梦呓——妙偈

 

筇竹寺罗汉堂斋房前,有普荷禅师撰写的一副对联: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

字虽不多,读着也顺畅上口。看似简单直白,实则禅意深邃。不仅是一副楹联,更是一则好偈子。很是值得深思细品。

普荷禅师为明代著名的书画僧,自号“担当”,意即“能担当佛门重任”。担当和尚诗、书、画俱佳,因其修行洒脱,书画名盛,其把写字画画当作佛性的直接表现,和担水砍柴相同,是一种机锋妙道。以至于后世人大多忘了“普荷”法名,唯记得“担当和尚”。

担当和尚深究佛理,常在画上题一些寓意深刻的禅宗俚语,极附禅机。如他的《自题像赞》云:“担当老,担当老,足健而跛,目健而眇;法席掀翻,禅床推倒,且在粪堆里打眠,漆桶中洗澡。”已进入一种高妙超尘的禅境。而在昆明筇竹寺罗汉堂的斋房门口悬挂的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对联,本是为大理感通寺的僧厨写作的,书法精美,内容浅显有味。是早年李根源先生在大理时,把它拓下来,送给筇竹寺悬挂的。其大意是:远行的僧人托钵回寺,却不是为了敲钟念佛,饭后,看淡世间一切的僧人们还是离不开柴米油盐。把世间红尘中的普通场景赋予了深邃的内涵。人世间无论做何事,不过就是饿来吃饭,饱则离去。不必拘泥执着于形,更要寄情于志。更不须争一个浑噩糊涂、明白知晓。

清康熙十二年冬天,担当感到身体有些轻微不适,卧床十九天,忽然晨起盘膝端坐,写了几句偈语:“天也破,地也破,认着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抛下笔后便与世长辞了。享年八十一岁。

真正是:

堂前偈句深,绘出红尘道。

休说意涵空,却是人间妙。

 

沧桑何渺茫,岁月催人老。

自在度平生,不必争昏晓。

——生查子·妙偈

 醒着的梦呓——妙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