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醒着的梦呓——异化的“七夕”

(2022-08-04 22:36:04)
标签:

七夕

相会

异化

分类: 醒着的梦呓

醒着的梦呓——异化的“七夕”

 

今日又是传说中的“七夕”。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已经早有记载的。“牵牛”、“织女”二词最早出现于《诗经》中的《大东》篇,织女、牵牛只是天上两个星座的名称。

到东汉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其间载道:牵牛、织女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但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是在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萧统编纂的《文选》,其中有一篇《洛神赋》的注释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引《小说》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方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机会。”出现了天帝怒而分割牛郎织女。随着历史的延续,又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王母娘娘金钗划天河而分隔牛郎织女的悲剧故事。

及至今日,原本以人们对两地分居的夫妻的悲剧命运的纪念,不知何时开始,在商家的炒作下,成为恋爱的、相思的、偷情的人们的“中版情人节”,受到不喑世事、或追逐时髦的无知人们的追捧。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故事,以及“乞巧”等情节早就被抛之一旁而忘怀了。

找些借口乘机表达两情相悦的做法也不足为怪,也不必厚非。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把中国原本的文化,按照西方的方式来加以渲染和异化就极其不妥了。

 

暮云沉,风曲蜿,

一岭松涛、翠黛迷濛幻。

湿透衣衾寒透幔,

不奈烟蓑,泪雨飞楼馆。

 

恋青山,归去晚。

魂寄兰桥、难赋痴情怨。

空感茫然心一片。

鹊拥亭台,梦入天河瀚。

——苏幕遮·七夕

 醒着的梦呓——异化的“七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