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比較老派的人啦,畢竟回憶已經可以用十幾年二十幾年這種開始了。所以說話什麼的都還是比較老派的。包括一些俗語啊什麼的,都是老派的不得了。
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我接觸互聯網的第一天,我的老師跟我說的這句話,一直記憶猶新。此後我目睹了整個互聯網的變化,這句話也越來越沒有存在的價值,甚至已經不可能存在了。
但是在我剛玩論壇博客的時候,這句話真的是非常非常寫實的。我記得那個時候我還寫過一篇小短文《暗爽》,大意就是我在網絡的這一頭和你都得不可開交,你總覺得我已經怒氣衝天,事實上我卻在電腦這頭暗爽的不得了。網絡上的鬥帖大約就是這樣,大部分的人還是會隱藏自己的個性存在於虛擬世界裏。
很多新聞報導都會說,私下比較弱勢的人沉迷於網絡上的個人英雄和成就感,然後發生了一些什麼什麼樣的事情。當然也有反過來的例子,因為隔了一道屏幕,你想偽裝成什麼樣都可以。三次元的交流也不暢通的話,就更容易隱藏真實的個性和情感了。
但是我本人好像並不是這樣,在網絡上和現實中都蠻S的。當然現實中更S一點啦,哈哈。現在在網絡上不那麼犀利的很大原因是已經過了這種年齡,而且覺得那樣蠻傻的。有時候看到小朋友們為了什麼事情掐半天,我就會想說,等過幾年再看你們今天的說的話,你會覺得超級丟人,非常的幼稚,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得不償失的。就是因為互聯網上你都不知道這個人是誰,現在經濟交流這麼發達,如果有一天你們在現實中遇到,人家擺你一道,這才是真·得不償失的。
我也曾經一個人挑戰一整個論壇,一天到晚跟人家鬥帖罵戰。那個時候還有一陣子真的傷到自己。結果論壇裏的大叔跟我說了一句話,這句話幾乎改變了我。他說:人生不只有FAFA。
對啊,你的人生難道就只有這些嗎?就只有論壇嗎?窗外的風景,球場的綠茵,攪基的朋友,這也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啊。
如今我也把這句話給送個還在迷霧中的孩子們,人生不只有微博而已。
混FAFA的時候,你應援的人就是你身邊的人,鐵打的營帳流水的兵,可能你也越來越成為那個群的元老,團體項目更注重一種或者是默契或者team的說法。一群人十幾年的朋友,時至今日,如果我有不開心的時候,他們還會一個電話繞一圈來安慰我。這種沉澱的友情跟你去飯一個個人項目,並且距離超遠的人是不一樣的。而另一種情感似乎建立在志同道合的人的關係裏,會漸漸成為朋友,也可能就是萍水相逢。
說点最近的心情
哈牛拿銀牌,我很生氣,不是因為他拿銀牌我生氣,是因為有人搶了他的金牌我生氣(語態是這樣的,因為這是我個人的情感方向。這句話我不好表達,理解也需要比較深層次的解讀,如有引發誤會請自行無視。)所以,下次要拿回屬於自己的金牌。
我的個人情感方向一直是單箭頭,沒有雙向的,所以我站的立場可能跟大多數人不一樣。所以我不開心的點也跟大部分人不一樣。so,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世界裏,你不能要求這個世界上的人或者某個範圍裏的人和你一樣的想法。這就好比,你口口聲聲說不希望被中國的應試教育洗腦變成機器,結果你卻在離開教育體制之後做著和他們一樣的事情。變成你最討厭的人,是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呢。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一片葉子,這一秒的葉子和那一秒的葉子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你不能做這種給新生探索未知的強制教育工作,你只能做引導的工作,每個人都會獨立思考,每個人的點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顏,有的人喜歡技術,有些人喜歡表現力,有些人喜歡drama的劇情,有的人喜歡他的個性。喜歡個性也分好幾種,喜歡執著的,喜歡熱情的,喜歡爽朗的,喜歡誠實的。而比如我,喜歡他櫻花武士的殘酷之美。這又是另一個命題。
個人項目和團體項目不同的是,個人項目結束了就結束了,團體項目還會有不斷補充的血液。在個人項目中打這樣一個比喻我個人覺得還蠻為恰當:人生可能只有一個或者兩個的知己,但是朋友可以一大群。你會和你的知己建立什麼樣的緊密的共同體關係,這和你和你朋友的關係是不一樣的。愛和喜歡不一樣,愛是與生俱來的吸引力,喜歡是漸行漸遠的再會。
我也會惱火一些事情,眼不見就好。我也會生氣一些事情,放下就好。到這把年紀,放下已經是常態了。年輕的時候犯了嗔戒,如今是該還的時候了。所以還是多聽老人言,年輕人不要步老人家的後塵。你會去追尋遠方的方向,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也許會有一些岔路口,但是終點確是一個。能夠有幸遇見一些夥伴,珍惜珍重。
PS:文字這種東西可以很晦澀,也可以很直白。求同存異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