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我们参观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感受了什么叫智慧,什么叫创造!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它是全世界水文的鼻祖,是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连年的岷江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1998年,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惠及40余县。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难能可贵之处,还不在于它能够消除岷江水患,而在于它是怎样消除水患的——它没有大规模地筑坝,也没有大规模地蓄水。而是因势利导,让江水顺畅分流,减弱水势,避免其对下游的危害。我们说它伟大,也不仅仅在乎它给人们带来了利益,更在于它在带来利益同时,没有带来任何其他弊端,没有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没有造成无穷的后患。而这,才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留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滚滚而来的岷江。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关键一环——鱼嘴。它首当其冲,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
从左侧看鱼嘴。近处是外江,远端是内江。
此处应该是二次分流处。一旦江水过大,它就会向左侧溢出,流入“外江”。

三次分流出。
建在第一次分流后“外江”之上的现代水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