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舒同先生写字,基本上是旁若无人,下笔非常果断。欧阳中石先生写字,于谈笑风生中一挥而就。黄绮先生写字,凝重而轻松,绝无半点犹豫。这些都是“下笔如有神”的大家,其共同特点就是“自信”。大师自信,理所当然。他们都是学富五车的学者,用不着担心自己写得对不对,会不会闹笑话。他们对汉字的书写艺术,了如指掌,驾轻就熟,自然不必彷徨不决。
名家写字自信果断,游刃有余,看似信马由缰,笔笔皆在“法”理之中,故而佳作连连,并传之后世,历久弥珍,愈显大家风范。
不才习书60余年矣。虽然不时也有好心错爱者鼓励几句,可是说老实话,我却不喜欢自己的字,很不自信。更有会说话的朋友告诉我:你这是不满足。说明仍在不断完善自己。谢天谢地,但愿如此!真让我无地自容。
自信的人绝不仅限于大家、名家。常见一些“二把刀”同样不缺少自信。君不见,五花八门的书画展之中,蒙人凑数的比比皆是。有的哥们儿,从小不练字,不临帖,忽然想当书法家。于是,胡乱涂抹一气,或者拿来人家的作品比葫芦画瓢一通儿,便出手送人,以为自己就是书法家了。
提起送人,那得看送什么:一般送礼,亲朋往来,或者求人办事,当然要主动地送,不能等人家跟你要——那岂不等于“索贿”了。唯独自己的艺术作品,按说不能上赶着送人。如果你的作品好,人家真喜欢,就会主动向你“求”。人家没说喜欢,你就要给人家,岂不过于“不自重”?看看名人、大家,有一个主动拿自己的作品白白送人的?
朋友之间,互相交流,意在切磋,自然不在此列。
还有的主儿,动辄将自己不成样子的作品装裱示人。我想,即便前辈大师们,也不会把自己的作品毫无选择地都装裱起来。一来装裱要花钱,谁不心疼;二来一旦装裱,反而不易于保存。如果是裱好了送人,则更显得你的玩意儿不值钱。你说是也不是。
当今社会,大凡在世的个人书画集,属于列入计划公费出版者,凤毛麟角。当然,其中确有精品,值得收藏,有的甚至具有教科书的示范价值。不过,恕我直言,价值不高的也不在少数。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离着“人书具老”远呢!昨天出的作品集,今天就看不上眼了,有啥意思!
在下以为,出书固然可以作为自己艺术创作一个阶段或一定时期的总结、梳理,但是,毕竟这种举动也是一种自我展示,应该具有一个公认的较高水准。对于有限的出版资源,应该倍加珍惜。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出书。我说,我现在还不够出书的资格。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我想,经过大半生或者将近一生的努力之后,待自己的水平达到还可以的高度,再迈步就要走下坡路的时候,也许我会考虑要不要出本小书。虽然我一个月挣好几千块,要拿出多少万元出本就连儿女都不看的书,还是觉得不值。倘若求人赞助,人家拿钱,自己出书,势必要欠一辈子人情,入土不安哪。
老话说,“知耻近乎勇”。事实上,无耻也近乎勇。不仅艺坛,其他各界,包括政坛,还不都是如此。本人之所以不自信,大抵也是缺少勇气,唯恐丢人。我自认成不了名,成不了家。既然没本事出人头地,还不如乖乖地学祖宗,成不了大名,也出不了大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