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
2009年4月25日上午,我有幸参观了富丽堂皇的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原馆所在曾是太平天国忠王府旧址。2006年10月落成的新馆,依然紧邻忠王府和拙政园,并成为它们建筑风格的延伸。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构成的总体设计,布局十分精巧。其中,尤其令人称绝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北面直接衔接拙政园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可谓匠心独运。
当得知这座宏伟瑰丽的殿堂是由美籍华人贝聿铭设计的时候,我不禁肃然起敬,很自然地想到了他为之作出巨大贡献的法国巴黎卢浮宫。
卢浮宫是世界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与列宁格勒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并称世界三大博物馆。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当作国库及档案馆。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受国王委托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之带上了“文艺复兴”的风格。后又经历代王室多次授权扩建,到拿破仑三世时其整体建设完成。
卢浮宫曾以图书馆大量藏书而闻名遐迩。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大规模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已收藏甚富。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场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以博物馆对外开放。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包括拿破仑向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在内,如今卢浮宫在册藏品达40万件。这些藏品门类品种极其丰富,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无所不包。其中,尤以《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世界三宝”著称于世。
然而,到了密特朗总统当政的20世纪80年代,年久失修的卢浮宫早已破败不堪。偌大的殿堂之内,供公众使用的厕所仅两个,复杂的结构使游客晕头转向。它甚至被评为当时最不值得去的博物馆。
改造卢浮宫迫在眉睫。然而,谁能担此重任呢?
1983年,密特朗总统邀请了15位世界著名博物馆馆长为其推荐人选。想不到,15人中竟有13位推荐了同一个人——贝聿铭。
他是一位华裔建筑师。此时贝聿铭因刚完成华盛顿艺术馆东馆设计而享誉美国。
于是,密特朗总统派人秘密接洽了贝聿铭。当时,62岁的贝聿铭礼貌地答复说:“我年纪大了,不想再为了一个项目去搞竞争了。要么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让别人去参与竞标而我们放弃。”密特朗听了汇报之后,当机立断,决定把这个项目交给贝聿铭。这是法国唯一不通过竞争而直接授予建筑师的大工程。
总统钦定的人选,立刻引来法国各界民众的强烈反对。反对者表示,艺术之都巴黎不欢迎一名美籍华人来修复他们的珍宝馆。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贝聿铭拿出了改建工程的设计图。它的核心是在U型的卢浮宫中庭“拿破仑庭”兴建一座玻璃金字塔型入口。方案一公布,掀起了更大的反对浪潮。许多法国民众高呼:“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有的官员更讥讽玻璃金字塔是“一颗寒碜的钻石”。他们形容:这比滑铁卢战役后英国人企图拿走卢浮宫珍宝的暴行更令人愤怒!
调查显示,90%的法国人反对金字塔方案。在野的保守党甚至利用这个机会猛烈抨击选择了贝聿铭的执政党。贝聿铭因此被卷入到政治权力的争夺旋涡中。他回忆说,当时他的翻译甚至被吓得心慌意乱,浑身发抖。当他要为自己的方案辩护时,翻译几乎无法完整地完成工作。贝聿铭面临着自己职业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
好在总统密特朗一直力挺贝聿铭。在举国上下的反对声中,贝聿铭深入民众,耐心解释自己的金字塔;他在电视上展开游说;他拜会蓬皮杜夫人,并以“艺术必须富有现代精神”说服了她,使她和一群名流从反对者转变为支持者。在政治纷争中,他甚至让密特朗的一位主要政敌变成了自己的同盟均。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巴黎市市长,后来的法国总统希拉克(Chirac)。贝聿铭先诚恳的和这位政坛强人探讨巴黎城市规划,谈论艺术和中国的艺术品。最后他说:“开放卢浮宫就意味着开放巴黎。”希拉克终于地点了头。随后,希拉克在记者面前公开表示:自己支持金字塔方案,但有一个要求:贝聿铭必须先在卢浮宫中竖起同样大小的实体模型,接受公众的检验。最终,总计6万巴黎民众参观了这一实体模型。然后,像总统选举一样进行了全民公决。结果,模型征服了希拉克,也征服了法国人。
然而,还没开工贝聿铭又遇到了麻烦——在他的规划中,一个重点就是让财政部从卢浮宫侧翼搬出,让卢浮宫恢复为完整的U型,通过金字塔连结开放给游人。但是,财政部的头头们不愿意撤出这个世界上最豪华的办公场所。
最终,在媒体的报道的压力下,财政部撤出了。经过4年的施工后,1988年3月,密特朗在竣工的玻璃金字塔内授予贝聿铭最高荣誉勋章。令法国人难堪的是,他们曾经反对的金字塔,所受到的关注,竟超过了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中的《胜利女神》石雕而仅次于《维纳斯》雕塑和《蒙娜丽莎》油画,成为卢浮宫的象征和每一个法国人的骄傲。“寒碜的钻石”变成了“璀璨的宝石”。三个月后,原本总统宝座岌岌可危的密特朗,在选举中击败了对手希拉克,获得连任。一度,人们对金字塔的狂热甚至让埃菲尔铁塔黯然失色。有三分之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去走另外两个入口。


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入口
这个结果让贝聿铭备感欣慰。他说,无法找到任何一种新建筑,能够和被岁月磨损得黯淡无光的旧宫殿浑然一体。而通体透明的玻璃金字塔,既能为馆内提供宝贵的光线,也能够反射周围的老建筑,让它们互相呼应。而且,这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不仅不会显得突兀,反而可以衬托卢浮宫的庄重与威严。它还能够跟凯旋门和协和广场的方尖碑连成一体,为巴黎的中轴线锦上添花。
加入现代气息浓厚的玻璃金字塔,让这座800多年的古老巴洛克式宫殿迎来复兴,成就了贝聿铭一生最大的荣耀。他在古典主义建筑中融入自己一贯提倡的现代主义设计,也为建筑界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而他在卢浮宫修复工程中体现出来的坚韧、策略和外交手段,更是让世人充分领略了他的人格魅力。一时间,贝聿铭的声望在世界范围内达到顶峰……
不但如此,23年后的2006年6月,法国文化部部长再一次把贝聿铭请回巴黎,希望他为卢浮宫把脉,并开出缓解空间紧张、人满为患的“药方”。现如今,法国人不但不再排斥贝聿铭,简直已经离不开他了。甚至人们都想知道这位华裔建筑泰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贝聿铭,祖籍江苏苏州,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其祖辈系苏州望族。童年时代的贝聿铭曾在家族拥有的狮子林里生活过。他的父亲贝祖怡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10岁时随父亲到上海。他的中学读于上海。1935年被父送往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1942年,贝氏至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不久辍学,工作于国际研究委员会。1945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贝氏继续他未竟的学业。因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成绩,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
1948年,贝聿铭开始建筑生涯。1958年成立了个人的建筑事务所,备受关注,荣誉多多。他曾获得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普利兹建筑奖、自由奖(Medal
Of
Liberty)章(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其代表作品如: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卢浮宫金字塔、旧金山公共图书馆、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埃佛森美术馆、日本美秀博物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香山饭店、梅尔森音乐厅、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摇滚音乐殿堂、贾维兹中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