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国宝背后的屠杀

(2009-09-02 13:08:02)
标签:

书法

兰亭集序

祭侄文稿

行书

颜真卿

河北

分类: 历史类

 千年国宝背后的屠杀
     当代伟大书法家颜真卿

 

几乎无人不晓,“天下第一行书”乃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若问“天下第二行书”所指何物,知道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祭侄文稿》的,就没那么多了。然而,古今书作能够和《兰亭序》相提并论者而称“天下第二”的,也只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了。

 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系王羲之为兰亭雅集写的序文。在王羲之的召集下,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之、凝之、涣之、玄之等名流高士42人,会于浙江绍兴城外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风雅集会。时值晋穆宗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大家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中沐浴驱灾,进行“流觞曲水”赋诗抒怀的游戏,何等惬意、开心!

 那时,王羲之、谢安等11人各得诗2首;郗昙、王丰之等15人各作诗1首;王献之等16人则因作诗不成而被罚酒。大家把这些诗作汇集起来,公推德高望重的王羲之为之写序。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即席挥毫,心手双畅,写下这文采灿烂、字字珠玑的“天下第一行书”。

 同样是千年国宝的“天下第二行书”可就没有书圣挥洒《兰亭序》那么轻松,那么休闲,那么开心了。《祭侄文稿》则是用颜真卿亲人的鲜血尸骨写成的。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颜真卿受杨国忠排挤, 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造反。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讨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陉)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并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欲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后凌迟处死。

 常山血战之后,颜真卿回朝向肃宗哭诉事情原委,为杲卿父子请封。直到乾元元年(758)五月,杲卿父子才得到表彰。颜杲卿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忠节”。追赠颜季明“赞善大夫”。

 “安史之乱”平定后,颜真卿派侄儿颜泉明去河北、河南寻访杲卿父子遗骨及流散家人,仅在常山(今河北正定)寻得颜季明头骨带回。颜真卿见到侄儿的头颅,悲痛欲绝。想到堂兄一门忠烈,“父陷子死,巢倾卵覆”,颜真卿怀着“抚念摧切,震悼心颜”的悲愤心情,和着血泪写下了这篇祭文。

 可以想见,临文之时,国难家仇,一齐拥上他的心头,感情悲愤激越,不计字之工拙,纵笔浩放,一泻千里,墨色时枯时浓,笔法圆转遒劲,笔锋内含,力透纸外,充分表露了作者激越悲愤的心情。细读草稿可以发现,开始叙述身世,还比较平静,字也比较规矩、圆浑。写到“贼臣不救”以后,悲痛之情充溢胸间,字体打破了矜持的局面,字形、行距忽大忽小,时而滞重,如哽咽不前;时而纵放,如慷慨悲歌。错、漏的地方逐渐增多。写到“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几个字时,已经达到了无意于书而气贯天成的极高境界。感情的波澜起伏,随着笔锋自然流露出来。这是因为临文之时,激昂悲壮的感情一发难收,长期积累的高超书法艺术,在不经意之中挥洒而出。所以文稿雄姿英发,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虽然多处涂抹而始终不能破坏文稿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原因正在于此。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千年国宝背后的屠杀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纵28.2cm,横72.3cm,共25行, 凡234字。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