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的第二掌骨侧全息诊疗法

(2016-06-23 15:16:43)
标签:

全息

自我诊断

自我治疗

养生

保健

分类: 全息养生系列谈
拥有健康就是拥有幸福!心动不如行动,信息可以从网络获得,行动靠你自己把握!全息搭起认知桥梁,传统养生走近你我;阅读获取信息,交流改变观念,行动创造健康;每天阅读十分钟,每天互动半小时,每天行动一小时;我命在我不在天,我的健康我做主。
在前面《全息是什么东西?》中曾给大家简要的介绍过张颖清教授的第二掌骨侧全息诊疗法。现把详细的应用方法介绍给大家,一方面大家可用于自我诊断随时掌握自己的身体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自我按摩治疗一些常见的慢性病。
张教授在1973年发现在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个新的有序穴位群,这些新穴的分布恰象是一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
通过大量试验,张教授发现在第二掌骨节肢系统里包含着全部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他将这套穴位群命名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通过这套穴位群可以诊、治全身疾病,这便是生物全息诊疗法。这套诊疗法经过全国很多医生和患者实验,效果真实有效,我也曾经试验过不少人,效果很明显。从诊法来说,如果患者穴位对应的器官有病,用指尖按压该穴位时,患者会有超出正常痛感的非常强烈的酸麻痛感,许多人会不由自主的产生抽手的动作,所以可以说是非常简便易行的了解和判断自己身体状况的诊断方法。而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自我按摩或针灸,即可产生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自我保健方法。具体效果大家可以自己试验,至于这个穴位群可以诊治疾病的原理后面会向大家介绍。
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分布,恰象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头穴与足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中间两点依次为颈穴上肢穴。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6等份,从胃穴端算起,五个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第二掌骨节肢系统包含着整个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故此群穴位被称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这些穴位所对应的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和器官,而且还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它部位或器官。
诊断法
一、方法
主要采用按压法。以测患者右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对坐或对立,用右手托患者右手,令患者右手如握鸡蛋状,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3厘米,肌肉放松。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穴位上作垂直按压,略带揉的动作。先以大小适中的压力揉压1~3次,当患者有明显的酸、胀、重、麻感时,宜适当增强压力,此时若出现躲避反应时,则可将此穴定为压痛点。按压时可从头穴开始,依顺序诊断。如检测患者左手,与上述动作恰好相反。
二、意义
压痛点的出现,一般表示下列四种情况。1、相对应的部位有病症。如头穴压痛,则表明头、眼、耳、鼻、口或牙齿有病;2、相对应脏腑有病。如肺穴压痛,除肺部可能有病变外还可能表明鼻或皮肤有病;3、表明病症在哪一侧较重。如右手穴压痛明显于左手穴,可能右侧病症重于左侧,反之亦然。4、如果哪一穴不是压痛点,则此穴对应的人体上的相应部位无病。整个第二掌骨侧没有压痛点则表示你身体比较健康,无各类慢性疾病。
凡是定位明确的病症,其诊断率较高;全身性疾病定位不明确者,压痛多不明显。
治疗法
一、取穴
一般有三种方法。
(一)按部位对应原则取穴。如肝、胆疾病取肝穴;胃、脾、胰疾病取胃穴等。具体可参照穴区部份之每穴诊治的部位。
(二)按同侧对应原则取穴。即在上面取穴的基础上,还应取与患部处于同侧的穴位。如患部在整体之左侧,宜取左手第二掌骨侧穴位。
(三)按脏腑所主对应原则取穴,也就是按中医理论取穴。如据肝主谋虑,情志精神疾病可取肝穴;脾主肌肉,肌肉病症取脾穴等。
二、治疗
在选好穴位的基础上,就可以用针刺法或按摩法进行治疗。按摩法的优点是:不用针,不需要皮肤消毒,可在家庭、野外、旅途、工作场所互相或自我治疗,也可用于惧针的患者。但按摩法的疗效不如针刺法的疗效高。这是因为按摩不能达到穴位的深层组织,以及所刺激部位的面积比针刺所刺激部位的面积要大,从而与少针穴准原则有所违背。
用第二掌骨侧针刺法或按摩法往往都会有立竿见影当时见效之功,使病痛显著减轻或痊愈。
(一)按摩法
按摩为用拇指尖以穴位为圆心作小圆周运动,顺逆时针均可,揉压要有力,以在穴位深层组织有较强的麻、胀、重、酸感为宜。揉压穴位每一小圆周为一下,频率为每分钟150下左右。每次按摩以3分钟为宜,也就是揉压400下左右。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按摩时间过长,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二)针灸法
第二掌骨侧针刺法在配穴上强调少针穴准的原则,即组方的穴位以精少为贵。可采用上述单一或结合两种取穴法取穴配方,但一般不宜超过两穴。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入强的信息可以调动整体对这个信息的较强的响应,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只有取穴准确,才能保证输入信息的可靠性。
操作方法
1、针具:26~28号1寸毫针最为常用。
2、进针法:针刺之前先探寻到压痛点。令患者手自然放松,握空拳竖直放于桌上。常规消毒后,执针在压痛点上沿着第二掌骨侧的桡侧面边缘刺入手心侧。进针时注意针体应与水平垂直,针深0.8寸左右。其中,针头穴宜成30度斜刺。当针到所需的部位时,会出现感应沿桡尺骨向上传导。如无强针感,可变换针尖方向加以探寻。
3、留针法:第二掌骨侧针法,一般留针45分钟,留针期间不行针,如针感逐渐减弱,可每隔5~10分钟略转动或提插几下即可。
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天。
三、注意事项
1、本法刺激较为强烈,针前宜向患者作充分说明,以避免晕针。
2、本法穴位排列较为集中,在取穴时,应将压痛点与穴位的定位一起考虑。做到取穴尽量准确。
适应病症
第二掌骨侧针疗法,主要用于疼痛性和功能性病症。包括:神经官能症、面肌痉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痛、急性腰扭伤、遗尿症、月经不调、痛经、腰腿痛、呃逆、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胃痛、胃痉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均有一定效果。
我已经在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全息修身在线”公众号,喜欢本博的朋友可以在微信中点击“通讯录-公众号”,再点击上部搜索符号,输入“全息修身在线”即可关注。图文并茂,实时交流,互动沟通,更多精彩!
健康是金,长寿是福!关注公众号即可每天收到养生保健知识,全息修身在线愿成为你养生保健的伴侣。“全息养生”是建立在全息理论基础上的养生体系,关注后“查看历史消息”可以系统了解。如果感觉文章有用,就分享到你的群和朋友圈吧,让大家都受益。日行一善,必有福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