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诗”的狭义性定义-----汉语自由体新诗》

(2013-03-21 15:28:56)
标签:

诗的定义

分类: 陵霄评

   是什么,是很多诗人终生在寻找和命名的事物,具有哈姆雷特效应。我在这里采用的是相对论:广义的诗和狭义的诗。

  广义的诗。在海德格尔眼里诗甚至是存在,就文化形态来看,诗、哲学、宗教、科学处于并列位置。狭义的诗,表现为文学形式的诗。这篇文章中我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定义狭义的诗————汉语自由体新诗。

 朱光潜先生将诗定义为: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朱先生将音律视为形式纯文学视为本质。纯文学是指反应人类社会思想情感的文学,(与之对应的是科学论文数学研究等工具类文学)就纯文学体裁大致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朱先生在《诗论》中也阐明此非一个精确的定义。 

    文学形式的诗,就发展而言有格律体和自由体,当诗发展到自由体新诗的时候,与我看来,如果沿用朱先生的定义仍存在有韵为诗,无韵为文的笼统性,还是不能进一步阐明各自的特征。已经不能从音律上断定一种文体是与否了。
     
我进一步延伸朱先生的定义。我认为:诗是具有诗的语言的纯文学。诗的语言才是和其他文体加以区别的本质属性。(暂时定义下一步继续推演更精确的程度)
     
这里诗的语言就需要一个界定,否则就是一句废话。诗的语言最起码要区分散文的语言、戏剧的语言、小说的语言。结合当下诗歌的现状,诗与非诗的争议,大抵也不是诗歌形式上的争议还是语言本质的争议。有些人质疑自由体新诗甚至是散文的分行写作。我想继续用音律来区分意义已经不大了。
     
那么,再阐述一个概念,文字和语言的区别。文字可以是字典里所有的字是死的,语言不一定是所有的字是活的,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字才是我们需要的语言。语言又分书面体语言、口语、书面体口语等。这些形式上的分类和诗仍然没有关系。
     
语言和诗二者能建立起关系,必须有个指向性和传递性问题。比如散文等其它文体的语言是传递文字的意义,(文字的意义如同对事物的命名,界定说明阐释是其目的和特征)。指向的是过程的演变和结果的出现。      
     
诗的语言是指(略去20字)。情思具有言外之意的特征,局部暗示整体的效果,产生联想想象之功效。指向诗意,何为诗意?那么,还需要继续阐释和界定诗意这个概念。
     
先从两类思维方式谈起:
     
第一类:原始的  直觉的  感悟的
     
第二类:科学的  逻辑的  抽象的
     
在中国古代汉语诗中,无疑诗歌产生的过程中采取了第一类思维方式居多,既原始的,荒诞的,感悟的,比如说燕山之雪大如席”   白发三千丈如果用第二类思维方式去理解,必定是不科学的不符合逻辑的。“诗性思维”在上诉两类思维中一定非此即彼吗?我们也在诗作为文本存在的事实中看到,两类思维并存于诗歌文本中的事实,两类思维均可指向诗意。那么,上述两类思维是否可以整合形成一个独特的第三类思维?第三类既包含上述两类思维同时又可以侧重其中的一类?

(部分博文隐藏,在下面的博文中,对"兴”的现代性定义,“诗意”的定义等一一论述,从而对“诗”提出精确的一般意义上的定义,弥补当前的空白。)如有需要联系本人请看本人的声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