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宏村西递行
静观云涛
摄影/撰文
第二次来到宏村和西递了。第一次是去婺源和宏村西递,而这一次却是黄山、宏村和西递。这两个“村子”我一定还会来,
穿越时空的女孩儿
因为,我被它们的徽南风情所震撼,所吸引,所感动!
时空的流逝,抹不去徽商的乡情,时代的变迁,变不掉马头墙的风格。那些吃尽千般苦,历尽万般难的徽商,靠着他们的智慧和信誉,把各种各样的商品流通的各地,他们得到了利润的回报。带着丰厚的银两,他们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他们合计着置办田产,建设自己的家宅。具有防火功能的马头墙是他们建设新屋的第一标准。除此之外,那具有采光功能的天井,具有文化内涵的木雕,足可以炫耀家荣的石雕和砖雕,还有那不愿露富的转角门。那些徽商,真的用做生意赚来的银子,创造了流芳百世的文化,也为徽南的山,徽南的水,徽南的树,徽南的人争得了文化的光环,为那人杰地灵的徽南地区,设计出了一种特色的美,在徽南地区肥沃的土地上、在这湿润而不淫湿的气候里,那些徽商先人们,为徽南地区婉约而又豪爽的百姓们,设计印刷了颇具特色的国际名片——徽南民居。
在我看来,那些白墙黑瓦的民居,就是徽商们的做人信条:黑是黑,白是白,我不会不讲信誉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大家也不要来侵害我。我能够施粥放银,济贫就难,那是我自愿的,但来我家强取豪夺,我是不会轻易俯首听命的。
宏村和西递所在的县,叫做黟县,那个黟(yi)字,经常被人念作“黑”,还有人把它念作“多”。据说,黟县的黟,就是黑多的意思。因为那些徽南建筑的屋顶,墙头用的瓦,真的近似黑色。但是在我看来,那些徽居的白墙,才更能体现出徽南的古韵。你看那被雨水冲刷的墙体,显出了斑斑的黑色、橙色和绿色的印记,它们与转角处的砖雕、墙头上的黑瓦、大门口的石兽、家家屋檐下面的大红灯笼,组成了一幅幅水墨画。难怪来到这里的人们把所有的宏村西递人都看做是秀才、学者和文人,因为,那些矗立于雾蒙蒙雨蒙蒙的山间平地上的村子,哪一个不是一幅水墨丹青呢?那些民居的上下左右,角角落落,哪里不是徽南工匠们的艺术作品呢?那些百姓们的家里,谁家没有在精雕细刻的条几上摆放着象征平安宁静的花瓶和铜镜呢?
感谢那些没有砸尽烧绝的“小英雄”们,感谢那些遇到动乱就挖地三尺埋藏文物的乡民们,感谢那些志在保护研究祖国民俗瑰宝的学者和专家们,还要感谢为保护世界遗产而不懈努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们。
宏村和西递,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必将会得到永久的保护,它必将会迎来全世界更多的参观者。

宏村南湖
黟县,“黟”是黑多,还是白多?
学学蚕花姑娘
西递的标志性建筑——牌坊
走过
画出分明的世界
等待
墙.灯.绿色的生命
家门
仰望时光隧道
“渔”趣儿
焦点
白与黑的魅力
遐想的空间
天井
烟雨蒙蒙中的领略
凝望与感悟
异笔同工
琼浆古韵
茶营生
村头老人
入画
萝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