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上了三道茶——也说茶味人生
静观云涛
撰文/摄影
我的朋友道群是个生意人,他的生意经很值得我学习。
百味人生 德国柏林马(克思)恩(格斯)广场
我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当了两年工人,做了十年的技术工作,四年的机关工作(其中还有两年的大学生活),除此之外的时间就基本都是经商了。虽然我的经商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商”,但整天也是与商紧挨在一起,所以自我感觉自己也有些经商之道。但是自从认识了道群先生,仅就经商之道而言,我真的是自叹弗如!
道群先生是搞名贵红木的,对那些黄花梨、绿檀、酸枝之类论斤定价的名木,精通的让你称奇。不过,在名贵红木鉴赏、经营的大海里游刃有余的道群先生,最近又迷恋、经营甚至种植起了茶叶,而且还在福建的某地搞起了一片茶场。
今年的七月,收到了道群送给我的几袋红茶,据说是极好的。虽然此前几乎没有喝过红茶,但闻言是珍品,自然如获至宝,如数拿回了家中,办公室也不曾留下半袋。
说起茶来,其实我从小时候就喜欢。因为姥爷姥姥都喜欢茶,爷爷奶奶也喜欢茶,自小就受到了他们老人家茶香的熏陶。姥姥姥爷喜欢大方末,实际就是茉莉花茶的碎末末。碎末末的茶叶虽然便宜,但茶味儿却很正,茉莉花香气扑鼻。爷爷喜欢珠兰花茶,这种茶是用珠兰花鲜熏而成,香气清新,沁人心脾。而奶奶喜欢的茶却有些特殊,因为她是莱芜人,所以她就喜欢一种茶,那就是莱芜老干烘。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莱芜老干烘是什么茶,那么,打个比方:把福建的大红袍在锅里炒的再糊一点,再焦一点,可能就会出来了莱芜老干烘茶的味儿。莱芜老干烘价格便宜,颜色深褐色,喝起来有很大的焦味儿。莱芜老干烘虽然是莱芜的地方茶,是莱芜人的最爱,但它却是由福建加工而成的,这一点很多莱芜人都不一定知道呢!
爷爷他们喝茶的时候,往往还要哼唱上一段京剧,或者唱上一段河北梆子。姥爷是个文人,会在品茗的时候弹起他的三弦,我呢,就会一边看着他们欢乐知足,溢于言表的样子,一边大口喝着他们杯中的香茶,日子久了,我也成了“茶客”,童年少年时代的我竟然也离不开了茶。
成年后,自然是要天天喝茶的,不过七、八十年代却没有好茶喝,无非是茉莉花茶、珠兰花茶什么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茶开始成了一种爱好。从最早的仅仅喝花茶,到习惯于喝绿茶,后来又品尝安溪的铁观音,台湾的高山冻顶乌龙,及至后来,又喜欢上了安吉的白茶。至于黑茶,虽然不太适应那种口感,但对黑茶中的云南普洱,还有些感觉。据说,六大不同类别的茶,各自都有不同的优点和功效,所以,饮用不同类别的茶,对身体应该是最有益处的。
虽然几次在大理喝过那里的三道茶,也了解了三道茶的含义,但平时在家喝那些绿茶、乌龙茶和白茶花茶的时候,却少有三道茶的那种感受和意境。现在,当品尝好友道群自己栽植和加工的红茶时,不知怎的,我却有了品味大理三道茶的感觉。
用新型的滤网茶具,开水浸泡两捏红茶,第一泡要洗茶,第二次加水,将茶水落在中等的透明茶盅里面。前两茶碗的茶,颜色是黑中带红的,味道是苦中带涩的,我的理解这就是第一道茶,以苦为主。
继续续入开水,再落到茶盅的茶水就基本变成了红色,那茶汤的颜色红得像红玫瑰,红得你心里暖暖的。及至你把这红的可爱的茶汤含到嘴里,一股甘甜立刻流遍了你的全身,甘甜之中带着茶香,真的是浸入了五脏六腑,真的会使你忘记所有的烦心事儿,只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幸福感。这难道不是那香甜的二道茶吗?
继续续水浸泡,喝到第五盅的时候,茶汤的颜色就变成了淡褐色,口味儿变得既不太苦,也不很甜,真的好像是有许多味儿在里面。这就是那名副其实的第三道茶了。
第一道茶,是苦涩的,代表了我们少年和青年时代的捱苦,沉甸甸的大书包、中学教室晚间的灯光、大学的考场和考研辅导班、手拿简历的招聘现场……。
第二道茶,晶莹剔透,回味甘甜,那是我们的中年时代。成家立业,事业有成,有时虽然有些劳累,但却不会影响我们充实的人生。中年有些累,但,累在身上,甜在心里。
第三道茶,百味交集,尝到了苦,品到了甜,经历了五彩的人生。进入老年,不管是年轻的老年,名副其实的老年,还是耄耋老年,都是总结一生的时候。老年的人生,可能会更加漫长,可能也还有点儿苦,但更多的却是淡淡的甜。
在品尝好友赠送的福建红茶的时候,我有了大理三道茶的感受,感受聚成文字,键盘敲了出来,发在我的博园里,请我的好友们指点、批评、说三道四。
朋友来踩的时候,脱了鞋,踮一踮,一定要留下您的爪印噢!谢谢!

希望 大连市政广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