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称奇的盘锦“四田”
静观云涛
撰文/摄影
看到过“四田”这个词,是在古文阅读中。那是说的四时田,即春搜﹑夏苗﹑秋狝﹑冬狩。以后,四田就专门指帝王的四时田猎,就是
说,这里说的四田与种田无关,而是四季中帝王出去打猎的不同叫法而已。
今年,我有幸去了辽宁的盘锦,得知了这个不到140万人口的城市的一些有趣的知识,感叹那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那么的正确。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南临渤海。来到盘锦后,热情的朋友自豪而又谦虚的向我介绍起了盘锦。所谓谦虚,无非是说盘锦作为地级省辖市的历史比较短,是1984年才成立的省辖市。还有是说盘锦只有140万人口,是个比较小的城市云云。但是,谦虚,却丝毫掩盖不了朋友对家乡的热爱,他随之而来的是滔滔不绝的对盘锦的赞扬。除了盘锦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文历史之外,他突出介绍的就是盘锦的“四田”了。
一是苇田。盘锦市内有大约近6万公顷的芦苇田,收割面积是世界首位!以前只知道白洋淀有大片的芦苇,微山湖也有大片的芦苇,儿时也经常在家乡的河边玩芦苇叶子船。但来到盘锦,才知道芦苇原来是个宝贝!原来,芦苇的杆可做造纸的原料,也可以做人造棉、人造丝原料,当然也可以供织席和帘等用。另外,芦苇还是重要建筑用材料,可编织各种筐、篮、炊具、渔具和手提包等。还可以代替塑料等制造饭盒、餐具等多种日用品,是“白色污染”的克星。
重要的是:芦苇荡有第二森林之称,它调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芦苇是上佳的环保材料,这在今天尤为重要。看来,苇田,已经成为了盘锦的第一张名片。
二是稻田。据当地的朋友介绍,盘锦为退海平原,地面覆盖着深厚的淤积物,富含水稻生长所需的天然肥料。而且,盘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稻的生长期长。
盘锦稻田的土中含有硫酸盐和氯化物,实际上就是典型的盐碱地。独特的盐碱土质可以使稻子中富含很多微量元素。另外,盘锦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也使稻子的质量和口感很不一般。
据说,当地还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为主的生态模式。土地性质、生态环境和原生态种植,使盘锦的稻米富含铁、锌、钙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同时,盘锦地区还在稻田中养殖河蟹,盘锦人创造了稻养蟹、蟹养稻,蟹稻共生的理论,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系统。由于螃蟹对农药、化肥的排斥原因,整个水稻生长期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有效地减少了稻田污染,在这种稻田里种出的稻子,才是真正的环保大米啊!
三是蟹田。因为是在餐桌上,所以当朋友讲的蟹子的时候就特别的兴奋。他说,在盘锦,蟹田和稻田是密不可分的。在稻田中养殖河蟹,是根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理论,把原有矛盾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合并在一起,这就充分地利用了稻田的生产能力,在养殖出优质味美的河蟹的同时,不但不降低水稻产量,而且还改善了稻田土壤状况,提高了水稻的品质,节省了成本。
稻田养蟹好处很多,蟹子能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蟹子的排泄物还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互惠互利,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系统。我品尝了盘锦的河蟹,味道真的不错,可与阳澄湖大闸蟹相媲美。盘锦的蟹田,令人称奇!
四是油田。盘锦的前身是隶属于营口的盘山县。由于辽河油田的发展,上世纪的1984年,成立了盘锦市,实际上,盘锦市是应辽河油田的运而生的,是先有油田,后有盘锦市。辽河油田于1986年原油产量突破了1000万吨,当时成为了我国的第三大油田。
在盘锦,时时处处都脱不开油田。几乎每家每户都与油田有关系。有的家里有油田的职工,有的在做油田的副产品生意,还有的直接或间接的为油田服务。只要一说起油田,盘锦人都是自豪的,因为人们都知道,油田是盘锦的经济依靠,辽河油田的职工爱油田,所有的盘锦人都热爱油田!
朋友,您或许以前不知道盘锦的“四田”吧?看了我的博文,您是不是对盘锦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了呢?其实,盘锦还有更令人称奇的景观哩,那就是著名的红海滩。
红海滩为什么是红色的?这次我在盘锦得到了答案。其实,红海滩的是由一棵棵纤弱的碱蓬草组成的。碱蓬草一种适宜在盐碱土质上生长的植物,据说它也是惟一一种可以在盐碱土质上存活的草。它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以后渐渐的转深,到10月的时候,由红变紫。它不要人撒种,无需人耕耘,一簇簇,一蓬蓬,在盐碱卤渍里,一年一个生命周期,年复一年地生长。红海滩给了人们美的视觉,令人感叹,令人震撼。
盘锦,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