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中寻梅——南京梅花山之行

(2008-03-14 09:18:32)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旅游

/见闻

图片

风光

感悟随笔

文化

梅花山

分类: 旅行/见闻/感想
 

雨中寻梅——南京梅花山之行

姊妹松

雨中寻梅——南京梅花山之行

            雨中梅      相机:尼康D200      镜头:尼康60微距

                           光圈:F16          快门: 1/4秒

 三月八号黎明,我们一行七人乘坐自备汽车,踏上了去往南京的路程。由于七个人中,有五人没有去过南京的梅花山,所以,一路上大家议论的话题大多是如何拍摄梅花:是拍广角还是拍微距?

 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虽然天不是很透,但也不失为是一个好天气。

DSC_0137.jpg

        花朦胧,人朦胧 

                                相机:尼康D200  镜头:尼康17-35/2.8

                                光圈: F2.8      快门: 1/200秒

 汽车进入江苏省境内,天空变的阴暗起来。这给我梦想拍摄红梅加蓝天白云的影友们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及至汽车驶上南京的长江二桥时,小雨终于落下来了。看样子,南京地区的雨已经下了好长时间。

 车在雨中行驶,突然脑海里闪现出了“踏雪寻梅”的句子,我不由的想到:今天就来一个“雨中寻梅”吧!

 车到梅花山,果然还有牛毛细雨在下。但是,看到了漫山遍野盛开的梅花,大家立即拿出相机,支起三脚架,互相招呼着投入到拍摄中去。

雨中梅-书房.jpg

           古梅报春  相机:尼康D200    镜头:尼康60mm微距

                            光圈:F4         快门:1/125秒 

 南京的梅花山已有了多年的历史,至于早到哪一年我并不是太了解,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即在那里赏过梅花。南京梅花山的梅树品种很多,只从颜色上分,就有大红、粉红、白、绿等。从形上看,有单瓣、重瓣之分。梅花花朵的大小也很不同:有的花朵比较小,象小家碧玉;有的花朵特别大,花瓣特别重,这又给人以大家闺秀的感觉。在相机的取景框里,看到这种特大的花朵,不由使我想起了洛阳和曹州的牡丹!

 远远望去,在雨雾中,梅花时隐时现,东边一片红,西边一片白。而在我的身边会突然发现一棵绿梅!绿梅的花朵非常可爱,花托是绿色的,而花瓣却是白中带绿,每一支细小的花蕊的顶端都托着一个小小的、圆圆的黄绿色的绒球,我想大概花粉就在这儿吧!我带着被高洁静雅的梅花震撼的感觉,用微距拍下了这些绿梅的花蕊。

DSC_0215.jpg

                梅中仙子   相机:尼康D200   镜头:尼康17-35/2.8

                                   光圈:F2.8        快门: 1/250秒

 春雨滋润着万物。那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句不时的回响在我的耳廓。当我看到梅花的花瓣和花蕾上挂着的晶莹的雨珠时,心灵就有了一种净化,就象被细雨冲刷了一样。在拍摄它们的时候,我决不让人们去触及梅树,生怕那些可爱的水珠被碰落下来。

DSC_0197.jpg

 在梅花山上的小径上,赏梅的人们打起了五颜六色的雨伞。或一对情侣,或三口之家,还有的是挈母将雏。当然还有很多我们这样的发烧友,扛着长枪短炮在梅林中采风。

 拍摄中,我看到一枝娇艳的梅花,远景依稀是几把雨伞,我的灵感突至。我使用大光圈,拍出了朦胧效果照片,就给这幅片子命名为“雨中赏梅”吧!

DSC_0137.jpg

      雨中赏梅     相机:尼康D200    镜头:AF35-135

                      光圈:F2.8       快门:1/250秒

 现在,由于旅游的迅速升温,很多风景区都种植了梅花。但是,比得上南京梅花山和无锡梅园的地方并不是很多。或是面积小,梅树少;或是新梅多,古梅少;或是赏梅的地形不好等等。南京梅花山不愧是赏梅的好地方,也是影友拍摄梅花、进行创作的好地方!

DSC_0205.jpg

 在拍梅赏梅的激情中,时间过的飞快。天渐渐黑下来。雨在不知不觉中停了。游人们渐渐的离去。我们同行的影友互相招呼着,离开了千姿百态的梅花山。晚上,我们要去著名的夫子庙和秦淮河拍摄千姿百态的夜景,美丽的南京还有更多的景色在等待着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