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枫桥夜泊》一诗的几点不同理解
静观云涛
《枫桥夜泊》是唐代大诗人张继的旅行诗,这首诗一千多年来被广为传诵,成为一首名诗。对它的解释一般都是这样的:
七绝·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1、乌啼,乌鸦啼叫。
2、江枫,江边的枫树。
3、姑苏,苏州的别称。
4、寒山寺,在苏州城西,枫桥之西,
传曾有名僧寒山在此寺修行而得名。
5、夜半钟声,当时寺庙有夜半敲钟的习惯。
作者旅途之中,客船停泊在枫桥附近,上弦月半夜时分就落下去了。乌鸦不知受到什么惊吓而在半夜时分啼叫。霜虽然不能在天上出现,但诗人受到四面的寒气侵袭,感到了霜冷漫天。
江边的枫树和水边停泊的渔船上的灯火使旅途之人增加了旅愁。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面的夜半的钟声,传到了诗人所宿的客船上。
以上的解释是比较传统的解释,有许多不同学校的老师,会用更加诗意的辞藻对这首名诗进行解释,但意思基本是相同的。
前几年,我在一本发行量不大的杂志上,看到了对《枫桥夜泊》不同的解释,感到比较精彩。因为这个解释不同于绝大多数人对此诗的理解,确实有一些新意。
月落乌啼一句,月亮半夜就落下,肯定是在上弦月时,月出的早,落的也早。但乌啼,却是因为在枫桥和寒山寺的更西边,有一座桥,它的名字叫乌啼桥。就象日落西山一样,月落乌啼就是月亮向乌啼桥的方向落了下去,而此时正是寒气潮气袭人的时候。
江枫渔火一句,在苏州城外,应当是在城西方向,除了枫桥之外,附近还有一座桥名曰江桥,两座桥附近停泊的船只的灯火互相可以了望到,实际上是指停泊在江桥和枫桥附近船上的旅人相对而眠。由于是晚秋初冬的时节,霜气袭人,天气偏冷,苦旅之中,难以入睡。
夜半钟声一句,一般的解释是半夜子时寺院的钟声,传到了客船上,诗人听到了,更说明诗人在子时仍难以入睡。
对于这样一种解释,笔者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夜半的乌鸦为什么会叫,在漆黑的夜晚能否看清楚江边的枫树,甚至苏州城外当时到底有无枫树,多年前读此诗时就有一些怀疑。
当然,在《唐诗三百首》、《唐宋诗集注》和许多语文教材上,对该诗的注解都是前面的传统观点,笔者的本意是对此诗多一种理解方法,以增加我们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