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弦

标签:
古琴上弦杂谈 |
分类: 只道是寻常(记生活) |
习琴至今第六载,终于遇上了一回断弦。
起因至今仍未查明,按说早上练习的《梧叶舞秋风》并非十分激越,正在忘情间忽觉着七弦有些磨手,仔细看时,弦上的颤线脱落,开始不予理会,再弹了两个音,但闻“啪”的一声——弦断矣!
顿觉得万念俱灰——自我学琴以来一直都在逃避上弦。虽然也在琴舍看师父上弦数次,那种力度看得我胆战心惊。后来又目睹一师兄一日上断两根七弦的惨况,心理阴影愈发严重。五年前,我北上之前,师父将两根弦递给我,说以备不时之需。我当时摇头:“我没那个力气,不会上弦。我如果弦断了,就找人帮忙。”师父当时就笑了:“作为弹琴的,早晚总得学的吧。”
于是此时此刻,抱着琴研究了半天,欲哭无泪——果然还是得靠自己。遂百度之。发现了许多打击我自信心的评论“女生上弦经常拉不紧”“那是力气活和技术活”“我可以帮忙,我在朝阳区”“我老师都不自己上弦,说上完弦手疼一个礼拜”——莫不是,要我把琴背回家去找老师帮忙?太丢人了!
总是要学的,那就……自学吧。
搜索了一堆资料,仔细研究了顾老的《琴学备要》,结果打出了一个极其丑陋的蝇头结,和师父那一堆斯斯文文的蝇头结放在一起极度刺目。于是修改了半日,好歹出现了一个有点样子的。于是上弦——最悲惨的时刻到来了!开始还担心用力过猛弦会断,结果事实却是:根本使不上力气。好不容易拉紧了,定音感觉差不多,结果一缠雁足,力道就全泄了。我便这般拆了上,上了拆,折腾了半个小时,汗流浃背,手勒得酸疼,依然不成。只得中场休息,努力回忆师父上弦时的每一个动作——再试一次!调整琴轸,拉直弦,收紧,绕过龙龈,再收紧,缠绕!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成功了!简直要热泪盈眶了!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抑或说是,我就是不喜欢麻烦人。
突然想到了昨日和阿田的闲聊。
阿田是我新结识的姑娘。说来也是缘分。走运进入了月玲珑,第一天就遇上了强化培训,第一个搭档就是和阿田练习配红蓝葵。阿田的第一句话飘来的时候,顿时觉得这个姑娘一定很纯洁很率性很善良~~阿田也是很奇妙的一直在YY里跟我一唱一和,搞得罗刹老师很囧。遂一见如故。
次日下午,阿田在QQ上敲我,说咱们年纪相仿,又都是白羊,可以自己练习,云云。末了,阿田说“我也是不喜欢麻烦人,所以就先我们自己。我们要自己成长起来!”突然觉得,这句话好熟悉,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是啊,要自己成长起来。
附上上弦的技法:
上弦是一个和弹琴者更为贴切的活,换弦、重新上弦不仅仅是力气活,更需要技巧。一般上弦时候要注重借力,这样即使是女性琴友,也可自己上弦。
具体是这样的,绒扣和轸子的系结、蝇头的打结都完成后,先将绒扣头从琴底板绒扣孔中穿插到琴面与岳山平,再将打好的蝇头的琴弦弦尾一端穿入绒扣并拉到蝇头处。上弦时将琴头竖立于地板的软垫上,雁足向外,琴面右侧附靠胸前,使弦尾一端过龙龈再过雁足尺许。为防手掌皮肤受伤,可用软布团缠于弦尾,将琴弦紧贴底板从下向上顺卷数圈近至雁足处。随后左手扶住琴尾,右手握住卷着琴弦的软布团用力下拉弦。此时琴可稍离人体,左手大指轻拨琴面部位的琴弦,审定音高是否基本符合要求。待确定音高基本符合要求后,右手以韧力将琴弦紧贴底板缠于雁足。
缠绕雁足的过程中,初三至五圈至关重要,不可有丝毫懈怠。须圈圈相压,以固定弦的张力。最后将剩余的弦尾穿夹在琴背与弦之间或两弦之间(或者将弦尾打一小折以防滑脱)即可。无须再多缠绕。按传统习惯从一弦到四弦,依次先后顺时针方向缠于外雁足。从五弦至七弦,依次先后逆时针缠于内雁足。
西麓堂琴统》上弦法
凡上弦,以弦入轸钩,却紧抽绳头,临岳之半,却以名指初空弦远入小指,内出名指,外入中指,内却紧溺,空弦以大指并,琴着力急,抽以左手助弦,令急仍以左手品弦,看其声紧慢-中,然后绕弦于凤足,依此法上弦,只指不疼,虽以小指远弦,而用力在食指中指,故小指不疼,或用他指则皆疼。
以及蝇头结的打法:
本图是针对七弦的,经试验,最后的2.5比例约在2.5L到2.7L之间最优,此时白色的缠线刚好裹在绒扣下,延伸出岳山的琴弦为裸弦。粉红色部分会因弦的粗细而长度会有少量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