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穟灯花(三)——初逢七弦

(2007-06-13 23:52:07)
标签:

古琴

分类: 咽咽学楚吟(诗词文)
 

 

   很早就想写写古琴,却迟迟未得着手。总觉得自己琴龄尚短、感悟甚浅、技法拙劣,纵使是谈也不过是浅薄的一家之言。然而,终是敌不过对琴的痴迷,总想记载些什么。这里也不效仿五知斋或是德音堂大谈琴学,只是单纯的记录下自己开始学琴的点滴。

   我曾一度以为我和古琴是没有缘分的。虽然对于古琴的向往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小学四年级时读三国,对诸葛武侯空城计的雅量高质崇拜不已。那时便认定古琴是文人墨客的必备之物。于是央求父亲去买古琴。不料阴错阳差,父亲居然托人从扬州运了硕大一张古筝回来。望着眼前这二十一弦的鸡肋,我唯有勉为其难的学起来。古筝的音色是浮华的,宛如洪钟,可以轻而易举博来满堂喝彩。弹古筝时往往也要求手法的灵活变幻和身体随情绪和筝曲的运动。可以说,古筝是表演性很强的乐器。因此,我受到了许多褒赞。对于古琴的执著也随着这浮华一并沉浮,时隐时现。

    直到去年,我又和好友相约去夫子庙游玩。行至乌衣巷,忽然一阵深沉的琴音从王谢古居飘来,似一声远古的呼唤,悠远、低沉,却动人。我不由得怔住了。冥冥之中深埋心中已久的激情在慢慢复苏。然而那一天好友突然有急事要我陪她,便只得过门而不入了。不过那一个匆忙的擦身而过却让我难以忘怀。思量了一个晚上,我决定第二日再去拜访。不巧翌日到了王谢古居门口却发现门外的展板上写着几行大字“古琴表演,上午十点至十一点半,下午两点至四点。”一看表,已过了下午四点。一时间我懊丧不已。看来我和古琴果真没有缘分。我只觉得心里微微渗着酸涩,抬眼望了望斜阳下古居的飞檐,便打道回府。

     我之后一直游说自己就此作罢。我本就是相信命运的,命中注定如此,我也无可奈何。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总是不甘。三天后,我终于按耐不住,早早就奔去王谢古居。步入来燕堂,楼上又响起了那遥远神秘的天籁。我的心跳一下子加快了,我屏住呼吸,轻轻走上阁楼,只见一爿小屋,门上高悬牌匾一张,上书“文源琴社”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悄悄走到门口,生怕惊扰了弹琴人。琴音如水,脉脉的流淌着,偶尔浮荡起清浅的涟漪。一曲终了,屋内响起了很和蔼的长者的声音,接着便是一阵欢声笑语。我好奇地探了探头,然后我看见一位仙风道骨的长者,很慈祥地冲我笑着,温和地招呼我:“进来看看,没事的。”

     琴社不大,却布置得古雅别致。墙上悬挂着字画和照片,后来我才知道这些花鸟山水都是老师画的。一张不大的圆桌上总是沏着一壶好茶。朱红的雕花窗时常开着,可以看到楼外宁静的乌衣巷和对面的青瓦房。窗边的博古架上罗列着古籍和古玩。房屋四围的墙上整齐地挂着古琴——一看到古琴我就情不自禁的奔过去拨弄起来。当那深远的声音从我指尖响起的时候,我不由得如痴如醉。

     我和老师第一次见面就聊了两个多小时。连我自己都觉得很意外。交谈中我知道老师姓桂。或许,用老师的话来说,那一天是“缘分到了”。于是第二日我便来拜师学琴了。

     一个月的时间,每日从早上十点到下午五点,每一刻都不离琴社大门。除了弹琴、喝茶,便是和老师闲聊。说不辛苦自然不可能,很快原本光洁的手就磨出两三个老茧了;再加上我指甲比较脆弱,左大指不幸的指甲便难逃厄运。然而,在这里却不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无趣。老师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妙语连珠,时常笑得我们几个弟子前仰后合。琴社的人性格喜好,各不相同:赵姐姐柳眉凤目、古雅端庄、泼辣能干,我们暗里叫她“凤姐”。琴社里的大小事务,自装点摆设到应酬人事,她事无巨细,处理得妥妥当当。但让我最为记忆深刻的是她的巧舌如簧,常说得你瞠目结舌,空余下她银铃般的笑声。澄姐姐高挑纤弱、眉清目秀、缜密体贴。和她聊天会觉得心境如水。澄姐姐不仅是个可人,更是位才女。诗词歌赋,无不擅长。芸姐姐是和我最为亲近的,因我二人不仅在南京时于一处学琴,且在北京时于同一处念书。芸姐姐虽然生得玲珑精致、青丝如瀑,却是颇有己见。她饱读诗书,与她交谈便觉书香扑面、不禁沉醉;而当她处事之时,则是果敢细致,大有巾帼之风。总之,琴社像一个和睦的家庭。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其实我们弟子间的感情如此融洽,和老师的苦心是密不可分的。老师总是跟我们强调“琴如其人,欲学弹琴、先学做人”。他时常谈及旧事,或是异闻。但那些故事却含义颇深。所以我学琴不久,技法未见什么大长进,但是为人处事很有心得。和老师相处久了,便越发觉得心智澄明如镜,浮躁虚华的东西都涤荡一清了。即便是身处困境,老师依然谈笑风生、刚正不阿。正直有时也会招来非议;口碑往往也会带来嫉恨。在那段雨横风狂的日子里,我见证了老师的喜怒哀乐。他高洁如松的节气曾经让我潸然。我埋怨老师傻,老师却付之一笑:“傻就傻吧。傻的时候给你们快乐也算是傻得值得。”老师说,和我们在一起他也很是开心。因故他总教导我们友爱互助。

     与古琴的缘分,让我忽而明白了很多道理。一曲终了,常激起思绪万千。这一年里,我弹琴、求索、追逐、冥想……突然一日,云开月明,发觉名利淡如一纸。我想要名利,无非是想为身边的人带来笑容。可是,物质的满足并不能填补内心的虚无。即便我没有万贯家财,如果可以守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洗手作羹汤”,其乐融融,岂非人间天堂?

     归去来兮!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